标题 | 电视专题片的音乐应用 |
范文 | 周红 一部好的专题片少不了几段好的背景音乐,音乐不仅能调动片子的节奏,增加片子的感染力,同时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座城市一种精神》是我台专题栏目中的一期节目,讲述的是抚顺这座城市孕育和见证了平凡而又伟大的雷锋精神。作为15分钟的专题片其信息量极大,篇幅很长,如何在内容饱满的情况下做好节奏的变化、情感的起伏,背景音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让观众在15分钟内坐得住、看进去,同时还因为音乐的力量被片子深深感染着。 片子在开始部分讲述抚顺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这里曾孕育过一支所向披靡的铁骑,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这里曾因丰饶的资源和勤劳的人民享誉全国,被誉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半个多世纪以来,抚顺再度因为一个名字而温暖中国,那就是雷锋。 此处采用的是气势恢宏大气的音乐。在音乐的最高点引出《一座城市一种精神》的片头字幕。紧接着音乐声戛然而止,字幕淡下。黑场中轻柔的音乐缓缓而起,讲述性的音乐配合解说词讲述雷锋1960年4月随部队来到抚顺,把青春、激情、梦想全部践行在这片土地上,无数闪光的事迹都发生在这里,成为雷锋精神弘扬后世的珍贵种子。此处流水般叙述性的音乐与片头的音乐不仅形成了音量、音色、风格、节奏上的强烈对比,更让观众在心理上产生了从俯瞰到具体的感受的强烈变化。耐下心来,随着讲述走近了雷锋。 “雷锋牺牲后,时任抚顺市委书记的沈越把预备给自己老母亲送终的上好棺椁捐献出来。公祭大会上,十几万群众自发走上街头为雷锋送行。”此段落没有采用背景音乐,紧紧依靠老资料、老照片的视觉冲击,在音乐上留白,让观众用心体会揣摩,形成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态势。 1962年10月23日,抚顺团市委发出《关于组织全市广大青少年参观雷锋烈士展览开展好阶级教育的通知》,这是全国第一个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1963年3月20日《抚顺日报》社论“把雷锋平凡而伟大的革命精神接过来传下去”,至此学雷锋活动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直至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首先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题词手记,从此全国开始开展轰轰烈烈的学习雷锋活动。此段落采用了凝重深沉的音乐以此衬托雷锋精神在抚顺这片沃土上的正式形成。 转过几个段落,乔安山带着孙女祭扫雷锋墓,向老班长说:“我岁数大了,就是以后不在了,你的孙女也能替我扫墓,她现在在雷锋连,还写了一本书,名字是两个爷爷的故事。”说到此处潸然泪下。爷孙俩像雷锋墓敬军礼,此处号角声转起,镜头摇向雷锋连,战士跑步喊口号,指挥官喊雷锋,全班一起答“到到到”的混响音效。此段落的几个音效的运用不仅起到转场的作用,而且画龙点睛地升华了情感与意义。 在雷锋连谢正谊指导员讲述接受习主席接见,要求做雷锋的种子后,全篇进入结尾部分,与开篇相应仍采用气势磅礴的音乐,配合“52年的执著坚守,雷锋精神已经化作抚顺性格,升华为城市品质。今后的岁月,这座与雷锋同行的城市,雷锋精神必将花开有声!”的解说词,在振奋人心的气势与鼓舞中结束全片。 音乐在专题片中不仅仅是为主题和内容服务,更是专题片灵魂的引领者。声未到,情先行。用好音乐,为你的专题片增加一份感动和力量。■ (作者单位:抚顺广播电视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