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在媒介的边缘游走和融入
范文 文化借助媒介进行传播,优秀文化借助受众的内化实现增值。因此,媒介素养就成为传递与创造文化的关键因素。在我国,农业大国的属性是长期存在的,这就需要对农村受众这一特殊群体予以关注,关注其生产生活状态,关注其媒介生活形态。近年来,有关媒介素养及其教育、培训的话题越来越受到新闻传播学界的热议。因为我国城乡分割及二元体制的现实存在,使农村受众和城市受众相比,在媒介素养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当前乃至以后,通过何种方式增强农村受众的媒介素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周敏编著的《在乡村望世界:中国乡村青少年媒介素养研究》(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一书力图呈现乡村青少年在媒介伴随下成长、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重点展现了乡村青少年媒介故事。第一篇的第一章,以北京乡村青少年为对象,以王家场为地点,讲述了这一区域的媒介故事。第一篇的第二章讲述了“东西南北媒介故事”。
加强乡村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能够丰富和拓展其媒介素养理论,以便制订出更为合理的教育规划和培训计划。尤其是把媒介素养教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培养乡村青少年对庸俗媒介文化的批判思维、反思和鉴别能力,也有利于其在特定区域传播先进文化。从实践意义上看,强化乡村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能够让其成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改变其思想观念、丰富其科学知识、提高其生产技能,借助现代媒体技术进行自我学习和进步。
第二篇为“乡村青少年媒介使用数据报告与分析”。在这一部分,作者阐述了媒介在乡村青少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规模及样本分布、选取调查方式和调查内容的形式,重点给出了北京大學生村官媒介使用状况报告,指出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要打开媒介通道、丰富媒介内容,而为保障大学生村官可持续、高质量服务农村,需进一步提升村官的媒介素养。
在这一部分,选取大学生村官和农村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是十分准确的。因为在广大农村地区,年长的村干部一般缺少外来思维,无法成为新事物的领导者及推行者,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大学生就成为网络村庄建设的关键人物。
第三篇为“村庄与青少年发展对策与建议”。在第一章中,以“重塑中国乡村文化”为题,在对中国传统乡村的文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当前中国农村存在“失落的乡村文化与青少年媒介瓶颈”等问题。第二章以“媒介促进乡村青少年发展”为题,重点分析了乡村青少年发展的焦点问题。第三章针对“中国乡村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体系构建”问题展开分析。首先分析了媒介促进乡村青少年成长的关键问题——媒介素养教育,然后给出了数字媒体背景下中国乡村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基本概念、基本目标和基本内容。
实际上,在参与式“网络村庄”教育实践中,需要对网络村庄和乡村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村官和农村大学生)进行重新定位,保证教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第一,基于乡村青少年的现实需求,借助网站、微博和微信等工具,发动更多青少年积极投入到网络村庄建设当中。第二,建立相应平台,提升网络村庄的实用空间。第三,乡村青少年要学会观察和发现自身问题、社会问题,借助互联网进行理性表达。第四,乡村青少年需要关注困扰农村发展的重要议题,借助网络发表意见,参与到村庄治理的过程之中,以议题设置者和舆论引导者的身份引领农村的舆论。第五,借助网络沟通交流和自媒体表达形式,让村庄文化得以保留。
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是借助甄别、选择和合理利用媒介信息以充分释放自身的能力与主体性。早在20世纪3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就已成为西方教育人士和传播学者以及社会工作者重点倡导和付诸实践的教育活动。该书选取“乡村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充分结合我国相对复杂的农村社会经济背景,对乡村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层次性与媒介教育的区域性等问题进行探讨。在书中,除了关注怎样提升乡村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外,还认为应该借助这一群体提升乡村地区的整体媒介素养。当然,为了实现这一点,除了要进一步建构与完善基于乡村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外,还应充分结合乡村的发展实际,寻找更为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途径,以此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乡村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提升,为社会的和谐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本文为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重点项目“‘互联网+媒体驱动下大学生影视媒介素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陈梦晖/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9: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