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学科竞赛驱动下新闻传播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范文

    

    【内容提要】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传播环境对传统传媒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播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无法适应新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要。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科竞赛与传媒行业前沿紧密接轨,激发了师生在实践教学过程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打造具有特色的学科竞赛驱动下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学科竞赛 ????新闻传播学专业 ????实践教学

    新闻传播学专业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四个专业,是近些年报考最为热门的文科专业之一。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最大的特点是专业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无论是新闻、广播、电视还是广告都与大众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接触专业时很容易对专业产生兴趣。此外,新闻传播学类学生的就业领域相当广泛,除了媒体行业,企事业单位、文化创意行业都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可以大展拳脚的领域。正是因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这两个突出特点,在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困境

    (一)学生对理论学习重视不够,专业实践的兴趣缺少持续性。表现在大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对视频的拍摄、编辑、后期制作以及对各类设计软件的应用兴趣较高。然而当学生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实践操作能力后,因为缺少项目和选题的激发,导致积极性和热情快速冷却。学生普遍反映学了操作也不知道能干什么,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缺失了内在的驱动力和成就感。

    (二)新闻传播学專业实践教学与行业实际脱节严重。大多数地方高校在新闻传播学实践教学投入的经费和实验设备有限,主要是摄影摄像设备和电脑及一些应用软件。而新闻传播行业在现实中已经发展到基于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融合媒体阶段。“近年来,全球新闻传播领域出现了由“全媒”“融媒”向“智媒”“浸媒”的更新迭代。从早期的“传感器新闻”“机器人写作”到虚拟 / 增强现实技术(VR/AR),再到人工智能(AI)精准推送和区块链技术,我们或许正在经历人类传播史上最为风云激荡的技术变革期。”①传媒行业和广告行业的实践发展远远超越了高校在专业教育的内容,造成学生很难对行业和实际有更清醒的认识。

    (三)专业课教师的实践经验缺失,很难给学生具体有效的指导。目前高校在选择教师时,首要的标准是学历和职称,很少去关注教师的实践经验。造成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并没有有效的媒体和广告行业经验来给学生实践指导。即便有些老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也是落后行业发展现状的。高校以科研项目和论文数量为主的考核评价制度,也使得教师没有动力去关注行业实践动态。“佐治亚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师资结构成为阻碍新闻学院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主要因素。新闻学院的教师不愿意或无力掌握新的理念和技术,从而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得不到有效落实。”②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同样对新闻传播学的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许多文科出身的高校教师缺乏对计算机算法等跨学科知识的了解,因而无法对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实际案例进行有效的实证分析。

    面对此种现实,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如何提升学习兴趣,强化实践能力?我们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现实之路。也就是专业学科竞赛。专业学科竞赛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科竞赛把新闻传播学理论和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强化实践环节,让实践深入到学习的每个阶段,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学科竞赛在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驱动力分析

    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科竞赛有以下特点:首先是种类多,级别高。据不完全统计,涉及到新闻传播学的全国性的专业学科竞赛有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 时报金犊奖、ONESHOW金铅笔等。主办方既有教育部新闻传播学学科教指委、也有全国性行业协会,这些竞赛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较高。其次,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科竞赛和行业实际紧密接轨。这些学科竞赛的命题方,大都是知名企业和市场主体,企业命题方向也就是企业最现实的市场问题。通过了解竞赛企业命题策略单,让学生可以更早地了解市场和行业前沿。

    学科竞赛作为一种专门的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内部驱动力。参与学科竞赛的主体是学生,要让学生有主动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的意识,依赖于他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新闻传播学专业实践性较强,有大量的业务课程,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专业实践才能提升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学科竞赛使学生的专业实践有了更大的舞台,几乎所有的专业业务课可以通过学科竞赛得到训练。以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类为例,参赛类别涉及到平面类、文案类、视频类、广播类、移动交互类、营销策划类。参与这些作品的创作,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将专业实践的要求应用在现实的案例中。其次,学科竞赛显然是一种荣誉激励机制,通过参赛获得相应的奖项,对学生来说既是个人专业学习能力的肯定,又是值得自豪的个人荣誉。在我校,参与学科竞赛获得相应奖项,会对学生奖学金评定、评先评优有加分照顾。因而学生对参赛的积极性很高,这种积极性又会带来对实践教学参与的热情。第三,学科竞赛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认同感。较高的专业认同感则是奠定宏伟目标、抵达理想彼岸举足轻重的元素。③

    (二)外部驱动力。随着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网络与各行业创新的融合日趋紧密使得互联网技术被普及,“创新创业教育”也成为高校的核心教育理念。各大高校在贯彻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实际上为广大大学生营造了一种创新和实践的意识。传统高校的创新教育只是在理论层面,从创新教育到创业实践需要一个中间环节,就是与现实结合的仿真案例,专业学科竞赛刚好在创新与创业二者之间搭建了桥梁,既让学生产生创新意识,又要鼓励与现实接轨。其次,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深入人心。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来临,互联网思维已经被广泛渗透在大学生的观念中。

    三、学科竞赛在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驱动模式

    在实际的学科竞赛实践参与中,我们发现学科竞赛是驱动核心,类似于发动机。通过学科竞赛带动师生的实践教学和学习热情,强化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一)团队组建。团队组建是参与学科竞赛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良好的团队成员协作有利于项目的推进,进而提升参赛作品的质量。在团队组建中,团队负责的的作用至关重要,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领导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设置团队负责人。团队成员的构成要尊重学生的自愿原则,但要根据成员的能力擅长来安排相应的工作分工。团队成员人数不易过多,最佳的人数是3-4人。

    (二)项目导入。根据不同的竞赛项目的要求进行选题布置。在导入项目时,重点要让团队成员领会到命题策略单的核心要求,避免走错方向。团队负责人要根据团队成员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团队的作品类别。

    (三)作品创作。在参赛作品创作过程中,首先最重要的是根据命题要求和市场分析准确提炼作品的创意概念。团队负责人要善于激发成员的创意火花,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选择最佳的创意方案。其次要根据竞赛日程表推进作品创作进度,避免因为时间问题导致作品创作匆匆收尾,影响作品质量。第三,注意参赛作品的规范性要求,应该按照竞赛方对作品的要求,完成对作品的规范性检查。比如平面类作品的规格,影视类作品的时长,策划类作品的内容项目。

    (四)教师指导。教师指导作品的过程和学生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激发的过程。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及时和团队成员进行及时沟通,了解作品创作进度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给予相应的帮助。指导教师还应该发挥关键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灵感和能力,实现创意成效的最大化。此外,在作品完成后,指导老师应该帮助学生修改细节问题,润色作品,在提交作品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提醒。

    (五)成果获奖。在师生的集体协作下,一个参赛作品获得竞赛方的奖励荣誉,这无疑是对以上工作莫大的肯定,对于师生下一步的参赛热情都有极大的激励。对学生来讲,作品获奖是对他们专业能力的肯定,这会转化成接下来的专业学习热情和实践热情。

    (六)理论课程衔接。对教师来讲,学生获奖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让他们反思在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其中的经验,并把这种经验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案例探讨、教学内容革新和取舍的方式体现出来。

    (七)实践环节配合。在实践环节上,教师会通过对竞赛过程的安排和成效的差异来进一步思考实践环节如何安排、实践项目如何设计,来更好地为下一次的学科竞赛活动做好准备。

    四、学科竞赛驱动下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机制创新

    (一)日常机制。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不能紧紧依靠有限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应该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一部分。因此,实验室开放、实验设备的开放就显得特别重要。学科竞赛的安排基本上是几个月的连续实践,因此在学生参赛的时间里,实验室、实验场所应该充分的满足学生参赛的需求。在实验环节的设计和安排上,也要尽可能靠近学科竞赛的选题和要求。

    (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对师生参赛的激励机制。学生参赛不仅可以获得相应的荣誉,还可以在奖学金评定,评先评优中有加分。对教师,除了对指导学生获得荣誉的教师有教学奖励之外,还应该考虑设置相应的配套机制,比如竞赛指导的工作量纳入教学工作量,让更多的教师投入到指导学生学科竞赛活动中来。

    (三)长效机制。站在学校和学院的层面,要想使学科竞赛工作有更大的成效,进而对育人工作有更大的推动,应该考虑长效机制建设。如在教学改革项目规划中,考虑设计与学科竞赛相关的选题。在人才培养方案修定中,将学科竞赛设为选修环节,给予一定的学分。在实践教学大纲中,规划与学科竞赛相关的实践教学项目和环节,谋划将学生学科竞赛成果孵化为更高级的创新创业项目的机制。

    五、结论

    在学科竞赛的驱动下,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的兴趣明显提高,能够主动积极地完成实践环节规定的任务,实践成效显著。通过参与行业前沿的实践案例,学生对行业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符合现实要求的专业实践能力。学科竞赛活动后产生出来大量的学生实践成果,这些成果既可以转化为教学案例资源,成为下一次学生典型的实践模板和样本。又可以作为精神财富,成为感召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有力武器。

    【基金项目:2017年重庆交通大学实验教改项目《基于学科竞赛驱动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编号SYJ201732,2018年度重庆市教学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社交媒介环境下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研究》编号2018-GX-294】

    注释:

    ①②史安斌、王沛楠.2019全球新聞传播新趋势——基于五大热点话题的全球访谈[J].新闻记者,2019(2):37-45.

    ③左文康、朱康琦.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4):26-28 .

    作者简介:曹瑞刚,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编辑:白 ??洁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