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监督有度建设有力 |
范文 | 乌琼芳 孙雪梅 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达到客观报道、监督平衡,是新闻媒体进行监督性报道的一个出发点,从传播效果角度来说也是达成建设性作用的报道理念起点,因为监督报道的报道对象通常都是发生“冲突”的双方,媒体操作中稍有失衡就会出现传播效果偏差,甚至是引起公众“误读”,导致社会生活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纵横118》栏目在2019年7月24日对一所小学新生入学审核中出现的家长与学校的意见冲突进行了报道,无论从从栏目两期报道内容的角度还是问题解决进展的角度来看,都有值得借鉴之处。 记者采、播“稳而有力”,监督报道没有因话题敏感而破坏社会情绪。有家长向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纵横118》节目组反映,他们的孩子符合今年进入某小学上学的所有公开要求的条件,但在资料审核时却被学校告知孩子出生地不符合条件不能入学,而“出生地”却是公开条件中所没有涉及的,家长为此求助于媒体,“事情果真如此吗”,简单一句既表明了接下来的新闻信息选择的方向——扎实寻找事实真相不偏不倚,又进行了社会情绪引导——谁也不必偏听偏信。 7月24日“纵横118”记者在报道中概言家长所反映问题后直接进行“情绪引导”:家长反映就意味着确实遇到了问题,但问题来龙去脉还需求证——媒体将代家长、社会向有关部门求证,这也是媒体代相关部门将真实完整的信息传播到社会的态度表达。基础教育事关国家教育公平、事关千家万户,值得媒体关注。但越是社会关注度高,新闻媒体越不能“急于求成”。该报道接下来的采访可以说将“还原本质真实”作为首要任务,这在时常出现“情绪跟风”的传播时代,如此引导公众平稳情绪等待真相很有必要。 媒体记者承担了新闻传播环境建设的任务。关于适龄儿童入学遇阻的情况,在7月24日、25日两天的连续报道中,显而易见“信息比重”是失衡的,包括相关学校的一些意见性信息都是家长转述的,校方、教育主管部门传递的信息很有限,而作为“给个说法”“做出解释”的重要一方,在新闻报道中信息不足显然是不能满足受众了解真相的信息需求的,“纵横118”记者将有限的信息传递出来的同时,也很客观地传达了行政主管部门“何以如此”——接受媒体采访发布“权威信息”的时候有程序要求,这样公众就不会轻易对接受采访的当事人产生不满情绪,而是期待“官方”信息公开、信息发布的程序完善、高效。 在两天的连续报道中,通过栏目所播报的记者采访过程,不难感受到相关部门在面对媒体的时候还是有些局促不安或无可奈何之后的稍显强硬,而这正是新闻传播环境不够成熟的表现,这也就使得报道本身也在成为新闻传播环境建设的力量——“人人皆媒体”时代的“官方”面对越来越多的传播渠道,在有舆情出现的时候,充分利用权威媒体进行相关信息公开是最佳选择,而不是避开权威媒体、放弃社会对话、积累公众的不信任感。“入学一年级遇阻”的新闻报道,应该能够让更多的“官方”反观到自己该如何面对“舆情中的自己”“热点中的自己”。 梳理两天连续报道中的信息结构,从权威性的角度来说,可以看到“纵横118栏目”比较好地面对了“信息优势”和“信息弱势”的双方,努力在信息平衡中反映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适度监督对社会生活才会有建设性作用。 作者简介:乌琼芳,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碩士生导师;孙雪梅,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纵横118》栏目主编 编辑:徐 ?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