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发现让人惊叹的新闻角度 |
范文 | 横看成岭侧成峰。山,还是那座山,但因为角度不同,看到的风景不一样。事实,还是那个事实,但因为角度不同,看到的新闻不一样。角度平淡,报道也就没多大的吸引力;角度巧妙,报道的吸引力就会增强。所以,新闻的角度非常重要。看到结果、看到深层、看到物象、看到反常、看到之最、看到细节、看到阳光,本文提出的这七种方法,对发现让人惊叹的新闻角度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去过台湾野柳地质公园的人都知道,那里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就是“女王头”。但是,360度,并不是从哪个角度看都像“女王头”的。其实,看上去惟妙惟肖,很像“女王头”,让人惊叹的角度只有一个。新闻也是这样,有时候,它纵然有多个角度,但最佳的、令人惊叹的新闻角度只有一个。如何发现让人惊叹的新闻角度?笔者归纳出了以下方法。 一、看到结果 以2019年8月5日《常德日报》刊载的消息《(眉题)不与白鹭争食 ?响应长年禁渔 (主题)花岩溪“失踪”近10年的白鹭回来了》为例。湖南常德花岩溪有五溪湖、龙凤湖两大水库,盛产刁子鱼。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每年春天,数万只白鹭飞落花岩溪,它们在花岩溪的主要食物便是水库里的刁子鱼。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到花岩溪观白鹭的游客越来越多。观白鹭、吃刁子鱼,是当时游客的标配。有些游客还要大包小包顺便购买刁子鱼。花岩溪不少村民看到了供不应求的刁子鱼市场,便把捕捞刁子鱼作为发家致富的路子。水库里的刁子鱼逐年减少,飞落花岩溪的白鹭也逐年减少。大约从2009年开始,近10年时间,花岩溪难觅白鹭踪影。原来,是村民抢了白鹭的饭碗——刁子鱼被过度捕捞,白鹭在花岩溪吃不饱了。 2016年,常德花岩溪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下达了长年禁渔令,村民们积极响应。禁渔,让花岩溪水库里的刁子鱼又多起来了。从2018年开始,白鹭又成群结队飞落花岩溪。这是该报道的梗概。可以看出,该报道实际上就是写花岩溪禁渔的事。 从内容来看,我们可以拟出多个新闻角度来。如,“花岩溪禁渔3年成效显著”“花岩溪村民积极响应禁渔”“花岩溪村民不再与白鹭争食”。这些新闻角度不是不可以,但让人惊叹的新闻角度便是“看到结果”——“花岩溪‘失踪近10年的白鹭回来了”。 前几个新闻角度是从“做法”去看的,那些做法到处都可以找到,新闻性不强。后者,是从“结果”来看的——白鹭回来了,而且是“失踪”近10年的白鹭。很显然,这个角度新闻性强。 “做法”好不好,关键看“结果”。“做法”再好,“结果”不佳,“做法”是失败的,是苍白无力的。“结果”是检验“做法”的唯一标准。所以,“结果”往往是最精彩的,是最能说明问题的,抓住“结果”就等于抓住了新闻。“看到结果”,说不定就发现了让人惊叹的新闻角度。 二、看到深层 湖南省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师彭经民,经过23年的研究,发明了获得中国专利和美国专利的电脑输入新方法——汉字方位码。这个汉字方位码,不需背字根,录入时一个汉字最多用4个英文字母,无重码,熟悉英文字母的人,几分钟就能学会。如黄金的“金”字——一個“人”字头,加上下面的一横,就是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A;中间的一个“十”字,就是一个旋转的X;底部两点加上一横,就是一个躺着的K。“金”字,只要打A、X、K这3个英文字母,就打出来了。他已把6万个汉字都拆成了有方位的英文字母,编成了一本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电脑输入法字典《汉字输入一点通》,并制成了专门的软件。 我们完全可以从中医师彭经民发明汉字方位码这个角度来进行报道,但新华社报道此事并没有停留在这个新闻角度,而是进一步看到了新闻的深层。 彭经民发明汉字方位码的理论依据就是,每一个汉字都可拆成有方位的英文字母。他认为,每一个英文字母分大写、小写和变体的大写、小写,按方位,在汉字中最多有64个存在状态。这就是该新闻的深层内容。可见,新闻的深层,就是新闻事实的原因、依据之类的东西。 彭经民的这一理论依据,不就是说“汉字中隐藏英文字母”吗?与其说彭经民发明了一个汉字输入方法,不如说彭经民发现了“汉字中隐藏英文字母”。 “汉字中隐藏英文字母”,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这个发现比起发明汉字方位码的意义更大,新闻性更强。这是当仁不让、让人惊叹的新闻角度。新华社1994年11月6日刊发的消息《汉字中隐藏英文字母》,正是从这一新闻角度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宝藏”往往埋藏在深处。让人惊叹的新闻角度,也往往在新闻的深层。 因此,我们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善于看到新闻深层的东西。如何练就这双看新闻深层的火眼金睛呢?那就是脑子里要多装些问号,要多问“为什么会这样”。 三、看到物象 到1990年改革开放十几年里,京郊粮食生产通过推行生产责任制、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实行科学种田、改革耕作制度、不断增加投入等举措,让粮食亩产从1949 年的63.75公斤跨跃到1990年的596.5公斤。 就是这么一件事,一般会看到这样的新闻角度——“从1949 年到1990年,41年京郊粮食亩产增长9.35倍”。这样的角度,显得抽象,9.35倍具体是多少?读者看了不会有太深的印象。 《北京日报》组织迎国庆成就报道,对此事的报道角度却让人惊叹。报道一改平常的角度,另辟蹊径,把报道的角度物象化。即,盯住“田地”这一物象,用物象化的“1亩地=9.35亩田”代替抽象化的“京郊粮食亩产增长9.35倍”。读者的脑子里呈现的便是一块一块田地的物象,一下子就弄明白了,现在的1亩田地相当于1949年的9.35亩田地。 物象,是具体可感的客观事物,它有形状、有大小、有颜色,看得见、摸得着。物象,是构成形象的要素之一。而形象,能让新闻作品显得优美。优美的新闻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 1991年9月17日,《北京日报》报道此事的新闻标题是,《(眉题)京郊大地41年的飞跃 ?(主题)1亩地=9.35亩田》。消息的导语是这样写的: “人均一亩半地”,我国的一个令人忧虑的基本国情。然而,京郊390万农民41年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创造的奇迹又颇使人振奋:粮食亩产从1949 年的63.75公斤,跨跃到1990年的596.5公斤,眼下的一亩地已经相当于1949年的9.35亩田,1965年的3 亩,1978年的1.56亩。 1亩地=9.35亩田。相信读者看到这样的标题,应该会感到好奇:1亩地怎么会等于9.35亩田呢?于是,也就有了把报道看下去的欲望。该报道获得1991年度北京新闻奖一等奖,而获奖原因主要得益于新闻角度的巧妙。 四、看到反常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蒿子港镇长安村多方筹资,先后办起玻纤厂、油脂厂、发电厂、轮窑砖厂等8家工业企业,另外还建起两个支农企业。全村劳力800余人,有600余人在村办企业上班。 就是这么一件事,我们似乎可以从“长安村办起8家工业企业”“长安村工业企业红火”等新闻角度去报道。但新华社却从“农民打工不出村”这个角度对此事进行了报道。1995年6月30日,新华社刊发消息《常德长安村农民打工不出村》。 是的,往年春节一过,长安村的农民背着沉重的行囊,拖儿带女,纷纷外出打工。但从1992年开始,该村农民不再外出打工。我们知道,农民外出打工,是反常的。农民为什么要外出打工?因为,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种田地的收入已满足不了生活开销的需要。那么,农民不外出打工了,也是反常的。农民为什么不外出打工了?原来,村办企业红火,农民可以在村里打工了。 很显然,新华社的报道,看到了“农民不再外出打工”这一反常的现象,并以此为新闻角度对此事进行报道。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个西方新闻界的观点,虽然反映了新闻商业化和娱乐化特征,没有体现新闻与生俱来的政治、文化、社会和科学属性,但说明了“反常出新闻”的道理。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最终体现一个“新”字。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从变化中发现新鲜事物。当然,这种变化,有正常变化,也有反常变化。所以,“反常出新闻”。 我们在看新闻角度时,要善于运用“反常出新闻”这一新闻规律,看到反常的一面。 但是,我们强调“反常出新闻”,并不是要去追求荒诞、色情、武斗、犯罪、变态心理等一些反常的东西,而去迎合低级趣味。我们要追求能传播正能量的反常事实。 五、看到之最 “上海市交通局今天把上海的最后两辆人力车送进了博物馆。原来的人力车工人曾为此自动集会庆祝,感谢政府替他们挖掉了穷根,帮助他们走上了新的生活。 人力车最初出现在日本。远在1874年,上海就有了这种交通工具。解放前夕,上海有5000 多辆人力车,7000多名人力车工人。解放后,政府在发展公共交通建设的同时,就有计划地帮助人力车工人分批转业。有些人力车工人已经被训练成为汽车驾驶员或技术工人,有的回到农村参加了农业生产,没有劳动力又没有依靠的老工人进了养老院。63岁的老工人姜威群,拉了50年人力车,穷得一直不能结婚,现在他在养老院里安静地度着晚年。” 以上是新华社1956年2月25日刊发的一条消息,标题是《上海最后两辆人力车进了博物馆》。 报道折射出政府发展公共交通建设的成就,然而,报道中却只提到“政府在发展公共交通建设的同时”这么一句话,没有铺开去写。报道其实写的是帮助人力车工人分批转业的事。按照逻辑推理,人力车工人为什么要转业?是因为人力车淘汰了,不需要人力车了。所以,写人力车工人转业,实际上就是写人力车淘汰。写人力车淘汰,实际上就是写公共交通建设成就。然而,报道没有从“帮助人力车工人转业”这一平淡的角度去写,而是选择了“之最”的角度——最后两辆人力车进了博物馆。显然,这是一个让人惊叹的角度。 “最”“第一”“开先河”“率先”等,都是值得关注的新闻角度。但是,我们不能仅凭自己的感觉就大笔一挥写出一些“最”之类的事。如果这样,就是极不严肃、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我們要树立科学的新闻报道理念,确保“说法”的权威性,要么来自权威机构,要么来自权威人士。 滥用“最”字,是要受法律制裁的。如有一家培训机构的广告宣传,称自己的机构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品牌辅导机构”,最后付出了20万元代价。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广告法》中“广告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的规定,处罚了该机构。 六、看到细节 2004年11月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召开庆功会,庆祝袁隆平院士获世界粮食奖。当时,多家媒体都对此作了报道,但报道角度各不相同: 《长沙晚报》是从袁隆平院士获得50万元奖励的角度报道的,标题是《(主题)50万元奖给“杂交水稻之父” (副题)省府为袁隆平获世界粮食奖庆功》;《潇湘晨报》是从“省长三祝”这个角度报道的,标题是《(主题)省长三祝袁隆平 (副题)省政府为袁隆平荣获世界粮食奖庆功》;《三湘都市报》是从“省长让座”这个角度报道的,标题是《(主题)袁院士,请您坐中间(副题)省府庆祝袁隆平获世界粮食奖 ?周伯华省长亲自为功臣换座》。 以上新闻角度都没有错,但让人惊叹的角度当数“省长让座”。50万元重奖袁隆平,当然可以作为报道的角度,但如今这样的报道已不鲜见,无多大新鲜感;“省长三祝”,就是省长对袁隆平院士的三个祝愿,说白了也就是省长的讲话,也无多少新意。 “省长让座”,其实是一个细节。《三湘都市报》对此事的报道角度则看到了细节,并把这个细节在标题与导语中凸显出来,其导语如下: “让我们请袁隆平院士坐中间。”今天下午,省政府隆重召开袁隆平院士获世界粮食奖庆功大会,周伯华省长走上主席台时发现袁院士的座位未在中间,马上把写有“袁隆平”三字的座位牌放到主席台正中,并恭请袁院士入座。看到这一幕开场插曲,会场上响起热烈掌声。 以上细节,反映了省长礼待贤能的品德,反映了湖南省对知识与人才的尊重;它与会议的主题——为院士庆功相得益彰,传达了整个报道的主旨精神。 细节,就是起关键性作用的小事。事虽小,但它在新闻报道中往往能起到渲染、深化主题的大作用。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那么,在新闻报道中,细节可以决定角度。需要注意的是,新闻报道中的细节一定要真实,不允许像文学作品那样“合理想象”。 七、看到阳光 2019年8月7日《常德日报》刊载的新闻故事《酒老板改行》,其角度就是以小见大,滴水见阳光。 上世纪90年代初进城务工的刘农学,在常德市城区做起了一个白酒的区域代理商。可是,从2018年过年后开始,生意每况愈下,入不敷出,实在是熬不住了,2019年7月,刘农学便决定放弃白酒代理,改行当了专职司机。 原来,常德市大力推动移风易俗,治理违规整酒,开展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等工作。“满月酒”“生日宴”“乔迁宴”“升学宴”“谢师宴”“入伍宴”等五花八门,过去想整就整的酒,现在都不能整了。就是紅白喜事,公职人员也有桌数、人数的限制。再者,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常德出台最严“禁酒令”,公务活动禁止饮酒。 酒老板改行就是一滴水,移风易俗和最严“禁酒令”就是一缕缕阳光。常德市推动移风易俗和出台最严“禁酒令”的效果如何?酒老板改行给出了答案。 平平淡淡是现实生活的基调,发生在身边的大都是平凡人的平凡事,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要作为新闻报道的素材似乎不典型,不深刻。其实,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处处皆新闻。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精心选择,有些平凡人的平凡事都可以成为以小见大,滴水见阳光的新闻报道素材。 巴尔扎克曾说过,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从小人物、小事情着笔,往往能写出“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揭示出大主题的新闻报道来。“一滴水里见阳光”“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说的都是这个理。 在新闻报道中,以小见大,滴水见阳光,常用的表达形式就是新闻故事这种体裁。 新闻故事,也称小通讯。它是新近发生的具有故事情节、能反映大主题的单一事实的报道。它具有明显的事态起因、中间变动环节和结果,并且由这三要素组成。故事情节,是新闻故事的主要特征。缺乏故事情节的事实,不适合新闻故事这种报道形式。 八、结语 新闻角度虽然很重要,但不能为了角度而强扭角度。所谓强扭角度,就是脱离了新闻事实的新闻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为哗众取宠,而强行安上去的角度。强扭角度常用的花招就是,或给新闻贴政治标签、穿靴戴帽,或做“标题党”夸大其词、无中生有。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那么,强扭角度的新闻也不好看。 参考文献: [1]方孜行.从旧事中找“新闻眼”——简析《一亩地=9.35亩田》[J].新闻与写作,1992(12). [2]郭光华.一个细节写活一条会议新闻[J].新闻记者,2005(01). [3]李希光.初级新闻采访写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胡德桂,《常德日报》编委,高级编辑 编辑:王洪越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