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民市主要作物控减施肥新技术推广成效初报 |
范文 | 李秀艳 摘 ? 要:2016—2018年,新民市借助于辽宁省高效控量施肥新技术推广项目和沈阳市主要作物缓控释施肥新技术推广项目,在玉米和水稻上实施推广项目面积达5 470 hm2,辐射带动11万hm2,共计增产粮食5.96万 t,节省化肥4 061.6 t,总计增收节支12 824.5万元。主要作物控减施肥新技术推广具有省工省时、增产增效、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优点。 关键词:新民市;主要作物;控减施肥新技术;推广 1 ? 实施背景和意义 新民市隶屬于沈阳市辖区,全市24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现有耕地面积21.6万hm2。2019年水稻面积3.87万hm2,玉米面积11.3万hm2。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深入,如何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率,省工省时、增产增效,在改良土壤和减轻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推广主要作物控减施肥新技术具有深远的意义,其前景十分广阔。 2 ? 主要技术 2.1 ? 玉米控减施肥技术 在高肥力地区,采用底肥一次施肥技术,总施肥量比常规施肥减少8%~10%。施用缓控释肥(26-11-11)40 kg/667 m2,要求缓控释氮素占氮素总量的45%以上,释放期为60 d以上;中等肥力水平地区采用底肥施+肥种肥方式,底肥施用缓控释肥40~45 kg/667 m2,种肥用复合肥(15-15-15)5 kg/667 m2左右。播种时施入10~15 cm土壤,机械或人工条施侧深施于种旁10 cm左右。种肥和底肥分层一次施入土壤。一般情况下免追肥,如遇特殊土壤或气候等因素造成玉米脱肥现象,可在大喇叭口期适量追施氮肥。 2.2 ? 水稻控减施肥技术 高肥力地区以缓控释肥(26-10-12)为主,要求缓控释氮素占氮素总量的30%以上,释放期为60 d以上,用量为40~45 kg/667 m2,作基肥施用,总施肥量比常规施肥减少5%~10%,;中肥力地区基肥同高肥力,在分蘖期视水稻长势适量追肥,在抽穗期追施少量速效氮钾肥,追肥用量为尿素5~7.5 kg/667 m2、氯化钾5 kg/667 m2。 3 ? 推广措施 3.1 ? 强化组织领导 新民市农业、财政部门成立主要作物控减施肥新技术推广领导小组及技术领导小组,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各方力量,组织好、开展好主要作物控减施肥新技术推广工作。 3.2 ? 项目资金管理 实行专户管理,杜绝挤占、挪用及非法用途。整合相关农业项目资金,加大对主要作物控减施肥新技术推广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技术培训、试验示范、产品质量检测、效果监测等所需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3.3 ? 项目档案管理 按照技术规范和工作方案,新民市与示范区乡镇各农户签订实施协议。通过层层签订协议,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完成的示范规模、效益指标及宣传培训、田间试验等主要工作任务。同时,健全推广工作档案,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建立和规范推广工作档案、技术档案和资金使用档案。 3.4 ? 科技培训与技术指导 根据示范区分布,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技术人员分片包干。3年时间里技术人员下乡指导36次,召开县级工作会议8次,举办项目培训班21次,培训乡镇级技术人员、村干部300人次,培训农民4 420人次,发放技术宣传材料8 500份,召开现场会3次。 3.5 ? 强化试验、示范建设,确保任务落实到田 根据示范任务确定实施区域。重点选择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在6个乡镇建立了8 000个千亩示范片、6个高效控量施肥技术专项试验的田间试验。注重树立典型农户和示范田,抓住作物生长有利时机召开现场观摩会,充分展示示范区节本增产优势,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大力宣传技术内容和实施效果。技术人员现场跟踪指导,确保技术物化到田。 3.6 ? 科技宣传展示项目优势 采用“田间课堂” “农家办班”等形式,面对面对农民进行指导,同时开通电话咨询热线,随时为农民答疑解惑;利用技术培训机会将技术优势推广出去,充分展示项目区节本增产优势,发挥新闻媒体作用,电视专题宣传报道3次、利用乡村信息专栏8次、墙体广告2幅、赶科技大集2次,提高广大农民对项目的了解,掌握项目实施的技术要领。 4 ? 取得的工作成效 4.1 ? 提高了经济效益 根据试验示范测产结果统计,示范区玉米增产36 kg/667 m2,增产率为5.6%,增收节支68.1元/667 m2;水稻增产29 kg/667 m2,增产率为4.9%,增收节支94.5元/667 m2。2016—2018年,新民市推广主要作物控减施肥新技术面积共计可达5 470 hm2,辐射面积1 100 km2。通过新技术实施共增产粮食5.96万t,节省化肥4 061.6 t,总计增收节支12 824.5万元。 4.2 ? 改变了农民用肥习惯 施肥品种、用量和方法更趋向合理。肥料品种上也从农民习惯的复合、多元转变为高浓、长效的配方肥。一次性施肥(或减少追肥次数)就可满足农作物整个生长季的需求,减少施肥次数,节省劳力,以期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4.3 ? 促进了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通过推广新技术,试验区肥料利用率达到了38.9%,减少了肥料施用量,从而减轻了因偏肥、劣肥对耕地及生态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绿色和无公害农业的发展需要,有利于生态良性循环。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土肥技术保障。 5 ? 问题及建议 5.1 ? 加大宣传和投资力度 大力宣传主要作物控减施肥新技术,政府需加大投资力度,让更多的农民受益,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 5.2 ? 加强对肥料经销生产企业和肥料经销商的监管 缓控释肥料质量决定项目实施的效果,应加强肥料经销生产企业和肥料经销商的监管,让农民购买到优质缓控释肥料,以保障施肥合理、经济,达到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的目的。 (收稿日期:2019-09-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