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营林工作中树种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
范文 | 张芷瑞 摘? ?要:许多地区林业资源相对丰富,林业产业成为了当地的支柱型产业。从营林工作中的树种栽培技术与管理改革角度提出了相关策略,希望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改革保障经济发展,从而保障森林生态。 关键词:营林工作;树种;栽培技术;管理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18-0090-02? ? ? ?中图分类号: S725;F326.2? ? ? ?文献标志码: B 当前,我国林业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但是在部分广袤林区中,物种多样性得到了良好的保留,在保障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保留了相当重要的生态价值。营林工作中,树种的栽培、抚育与管理是后续产业开发的基础与重点,需要更多的营林工作人员进行合理探究。 1? ?营林工作中树种栽培的重要性 森林资源绝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限资源,在过去数10年的过度消耗中,许多林区受到了不可逆的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响应“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号召,营林工作被放置在了首要的位置,能够从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两方面展开森林资源保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在营林工作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森林资源,在保障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收获药材、果实、原木,既能够保证居民正常生活,又能够保护森林自然生态环境。树木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营林工作也是一个着重于长期效益的工作,想要做好营林工作,势必要从栽培技术和管理研究两方面展开探索与讨论,以求从技术创新与管理改革两方面,将营林工作提升到崭新的工作路径之中。 2? ?营林工作栽培技术 2.1? ?整地 整地工作分为不同的类型,本文主要是从树种栽培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需要选择初始平整的地段,这样的地区有先天优势,初始平整意味着地面颗粒度、腐殖质、酸碱度等大致相同,同时松软的土壤意味着其土壤层较深,能够快速地将灌溉水源渗透向深层,而不会在地表浅层长期蓄积,造成泡种现象。当然在整地工作中还要将地面整体翻动,根据土壤条件施加底肥,让土壤透气性和营养度达到标准。 另外,进行育种的土地一般采用轮种制度,不会在单一区块上进行连种,所以土壤整体会出现板结现象。在整地过程中要将土块整体捣碎,并将全部的杂草和石块清除。整地工作不应过度灌溉,如果形成泥浆状地貌,只会造成后期更大规模的土地板结,影响土壤透气性。 2.2? ?采种 采种过程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外界购买的树种,这种种子首先要用药物浸泡,以求将隐藏在种子内部的植物病毒杀灭,之后还要选择阳光充足的时段进行晒种,晒种的过程要依照阳光的强烈度而定,不可将种子晒得太过干燥。另外一种是从林区之中采集来的树种,一般不需要浸泡,但是也同样需要清洗晒种,避免跨林区污染育苗基地。在晒种之后应当先选取10颗或20颗种子进行先期育苗试验,判断种子质量,以对后续的育苗工作进行评估。在正式育苗开始之前,要对已经准备好的种子使用温水进行浸泡,但是不可使用“热得快”等高热加热器具,也不能使用开水。在发芽前将种子放置在通风、背阴处储藏。 2.3? ?育苗 育苗时间要依照当地气候而定,东北林区一般育苗的时机较早,很多地区在开春之前就会进行准备。适度地提早播种,在保障早期成活率的情况下可让新苗平稳地度过第一个夏天。育苗工作首先是发芽,许多先进的林业站中引进了无土栽培技术,可以在林业站中先发出一个幼苗,然后将幼苗移植进育苗基地之中。而更多的林业站还是要采用播种的方式,在播撒的时候要均匀、独立,保障适当的间距,让种子吸收充分的阳光和水分。在播撒完成之后,要在幼苗前期做好鸟群趋离工作,避免树种被鸟类啄食。事实上树种的育苗工作需要人为干预的技术工作很少,绝大部分树种在合适的环境下都能够顺利地生根发芽,不发芽的情况有以下几种:首先是种子出现问题,在播种前未能及时分辨;其次是过度灌溉的问题,种子无法完成光合作用,过度灌溉会导致种子内部短时间无氧呼吸生成大量酒精,造成烧种现象;最后是间距问题,有时在一个位置会不慎撒下多粒种子,造成无法发芽的情况。通常只要发芽过后,到夏季暴晒到来前,都无须过多的人为干预。 2.4? ?灌溉 幼苗第一个夏季最需要保护性的灌溉,因为强烈的阳光会将幼嫩的枝叶暴晒蒸腾,这也是幼苗死亡率最高的时间。但是树种的灌溉和农作物的灌溉存在很大的差距,通常农作物采用漫灌的方式能够保障根系吸水,而树种幼苗的灌溉却是要保障枝叶的含水量、育苗基地的温度与湿度等,所以采用漫灌的方式是绝对不可以的。第一个夏季的幼苗根系不算太過稳固,所以灌溉要分成好几个步骤和方法,对幼苗进行全面保护。首先,需要使用喷枪或者喷雾剂,或者是土地上的高抛洒水器,将水分洒在树冠上,让树冠能够得到及时的水分滋润,减少高温蒸腾。但是这种方式在酷暑时节不能在正午使用,避免水蒸气产生透镜效应,引起山火或者直接灼伤幼苗。其次,要点对点地进行灌溉,适当浇水,防止水分在根系沉积。最后,在多雨的季节要防止土壤积水,在暴雨过后一段时间要停止灌溉并稍微松土,让过量的水分蒸腾出去。 2.5? ?施肥 轮种的育苗基地一般不需要追肥,但是普遍需要施加底肥。东北林区普遍土壤氮含量充足,但是对于育苗来说还是稍显不足,所以可以添加无公害的花肥或者农家肥,在整地的过程中施加好底肥作为基肥。追肥一般不需要,但是在入秋之前树木会迎来一波生长期,必要时可以根据品种与长势施加追肥和进行灌溉,肥水结合以保障生长。 2.6? ?松土 土壤疏松是树木育苗的关键措施之一,而更多的是体现在育苗过程之中对土壤的定期疏松。每当下雨过后对板结的地面重新平整疏松,在不伤害根系的情况下翻整土地,可以控制土壤之中的含水量不过多也不过少。 2.7? ?病虫害防治 对病虫害的防治要进行多方面的结合,首先,在浸种的过程中选取正规的浸种药物,同时在育苗时采取多种树种混合的育苗方式,如一列红松配合一列白杨,人为地增大育种基地的生态多样性,能够起到一定的病虫害防治作用。日常做好对育种基地的巡视检查工作,针对当季的流行病害进行重点检查,对出现病害等症状的枝条及时修剪,对虫害的幼虫如蚜虫、蝗蝻等及时予以统计,对可能发生的虫害作出预案或者演习。在冬季到来之前防止树苗冻裂,可以用草袋片或者泥土覆盖树干,然后浇封冻水,用石硫合剂涂白树干,保障幼苗能够顺利安全地越冬。 3? ?营林工作管理研究 3.1? ?科技管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营林管理方面,科技能够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以育种之中的无土栽培技术来说,无土栽培最先被使用在大棚蔬菜种植之中,但是稍加改造过后就能够被用于树种的育苗,而无土栽培的树苗与传统方法栽培的树苗别无两样,但是能够更快地度过发芽生长期,在有限的时间内控制发芽的速率。当前部分育苗基地已经与无土栽培的厂商展开合作,将新技术引入营林工作之中。科技的使用能够帮助提高育种水平,建设全面规范化的育种繁育基地,从基础研究和技术验证的角度加大先进科技的开发力度,鼓励科技人员通过联合开发、承包转让等方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升林业产业的总生产力。 3.2? ?经营管理 营林工作之中的经营管理也尤为重要,有些面积较小、经济作物种植范围较窄的林区,自行建立育种基地的代价过高,将育种过程承包给大型育种基地是更好的选择。通过调动技术人员、科研资源在整个林业产业之中进行整合,建立大型的高新育种基地,使用先进的科研转化模式,组建高等级的配套设施,建立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从而加大对现有林地技术的推广和讨论。完善的经营方式能够在造林过程之中规范化,如抚育轮种、施肥灌溉等营林技术方法,按照林区定向经济作物或生态作物培育的目标,改革造林工作的面积与产量。同时良好的经营管理不仅意味着对树木的管理,还意味着对树下的经济作物、树梢上的鸟类等整个生态系统进行合理利用,逐步将林区恢复成结构完善的森林生态。 3.3? ?结构改革 林区管理结构的改革,意味着需要加强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和改革,将工作重心迁移至林业科技与生态保护之中,从管理结构的方向对生产建设与科研工作之间的脱节关系进行调整改革,从实践工作之中寻找科研项目,用实际的科研成果指导林业发展,进一步指导森林育苗结构的调整。对传统的林业产业进行改革,对落后的资源出口型经济结构进行淘汰,将资源出口转变为商品出口,从生产力布局的重构监督调整产业重组,向新兴产业如生态產业进行转换,提高工业产品设计与技术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此外,对于人才的培养,也要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每月展开月度工作总结,对工作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的处理,学习先进的经验。每当展开树种的选取等工作时,对选取树种的培养技术进行定向学习,从而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人才,为营林工作添砖加瓦。 4? ?结语 随着生态经济改革的不断开展,营林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在育种过程之中,营林工作的技术与管理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在营林工作之中针对具体情况展开分析,工作人员需要从创新角度促进林业生态发展,提高经济与生态发展水平。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