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范文 | 刘玉娟 摘? ? 要: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近年来,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并坚持多年推行退耕还林工程,在此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工作成效。然而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之后,政府部门如何科学引导农民对经济收入方式进行合理调整,提高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水平,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结合实践,综合分析和研究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对策,希望能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2-0129-02? ? ? ?中国图书分类号: F326.2? ? ? ?文献标志码: A 退耕还林工程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其在控制和减少沙尘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与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自然和社会的平衡发展[1]。而退耕还林这一伟大生态工程在逐步实施之后,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尤其是经济问题变得异常突出,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农民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如何平衡农民收入、创新农民经济收入点,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提升和发展,保护与开发新植林地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1?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产业结构不科学 退耕还林工程是把农业用地改作森林,这在建设生态环境方面虽然意义重大,但是此工程的大面积实施,会造成农民用地不断减少,对农产品产量及农民收入构成很大影响。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区域,产业结构依然以农业为主,由于广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给单一的产业结构又造成了严重影响,以至于当地经济捉襟见肘,对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也形成很大阻碍,所以对地方经济结构进行科学调整,越发凸显出其重要性。 1.2? ?缺少企业实力与科学方法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造成的,同时也缺少更为科学的发展方法,亟待有效调整产业结构,而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支撑,同时需要科技和人力方面的大量投入,倘若缺少企业支持,对于产业结构深入发展将形成很大阻碍。有的企业不仅财力充足,而且人力、物力也有保障,同时科技实力也相当高,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发挥这些企业的实力是发展退耕还林工程所必需的。而如果科学技术水平较低,很难恢复原有农业产量水平,就很难有效推广其他产业[2]。 1.3? ?管理能力欠缺 由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区域人口分布问题对统一管理造成很大影响,人口分散于各个村庄中,村庄距离乡镇较远,这样就会导致传递产业信息时存在明显延迟问题,无法有效协同管理人员。而且不同村庄的产业发展没有科学规划,以至于整体产业结构很不均衡,农民、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影响农民收入。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国家政策补贴资金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更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在引导农民流转向其他产业時,政策上缺乏充足动力。另外,政府人员缺乏足够的调动能力,对于产业调整也形成很大阻碍。 2?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策略 2.1? ?明确发展方向 为了使退耕还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必须要充分明确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方向。在传统农业种植区域实施退耕还林,会严重影响当地种植产业。为了确保地方经济发展,协调好当地农业,并进行农业人口调整,就需要充分明确发展方向。如近年来,青海海东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同比增长61.6%,这样就大幅减少了传统农业种植区面积,其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区域积极进行产业转型,打造经济林培育基地。目前经济林面积获得很大发展,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3]。 2.2? ?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退耕还林区域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意义重大,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进行经济发展,就是努力打造当地知名品牌。可以将地方特色资源及经济文化全面有效整合,还能在市场中对产业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所以青海海东地区必须要结合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发展药材种植、林果种植、旅游观光、生态发展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构建本土知名品牌,在当地树立典范,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3? ?确立发展原则 为了使退耕还林区域后续产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应当充分确立发展原则,由于省、市不同,地形地貌及环境、气候也存在很大不同,这就需要在发展过程中认真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如青海海东地区可以发展药材种植,然而在四川省发展药材种植就很不适宜,四川省可以大力发展竹子产业,通过竹浆造纸增加农民收入。而青海海东地区干燥的气候条件,在当地发展竹子产业就难以有效运行,所以必须要结合青海海东地区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等,确立发展原则,创造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推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持续、稳步地发展[4]。 2.4? ?调节产业结构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青海海东地区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可以与当地具体实际充分结合,大力进行林业发展,同时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进而使农业方面的不足得到有效弥补。而且当地政府应当大力向农民进行林业及养殖业发展相关技术传播,进一步提升林业与养殖业发展水平。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集中化管理农业用地。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将先进的种植技术发挥出来,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的质量与品质。构建原生态的旅游项目,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效缩短城乡发展不平衡现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2.5? ?提高协调管理能力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当对农民的疑虑充分考虑,如很多农民不了解相关产业,担心这些产业今后的收入,在接受高科技知识方面能力缺乏等。针对这些情况,在工作实际中应当合理调整农民负面情绪,将其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对农业生产科学安排,同时引导农民进行转业,并加强培训,对农民转业动态时刻关注,同时提供合理帮助。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重构产业结构的重要性,认真服从国家统一调度,科学引导农民顺利转业,采取有效措施安抚转业过程中农民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另外,政府还应当扩大招商引资,借助各个渠道有效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推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持续、稳步发展[5]。 2.6? ?倡导企业引进来与走出去 政府部门应当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当地农民进行产品品牌创建,推动农副产品向外地销售,并积极引入具有实力的企业,推动当地快速形成稳健的产业,并进一步强化宣传。重视不同产业龙头企业培养工作,通过龙头企业引领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依照具体实际情况,紧密联合农民与企业,促进农民快速转型,增加其收入。并将各个产业龙头企业的影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发挥其科技力量,普及地域其他行业通过科技推动产业发展,增加地域经济。 2.7? ?提升财政和政策支持力度 地方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具体实际,科学合理地规划地方产业结构发展目标,充分考虑不同产业发展目标及情况,通过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农业、林业及养殖业快速发展,并构建专项发展资金,对相关产业中成效优异的企业和个体实施奖励。并构建专项补贴,对于农民转业之后启动新生活提供相应的资金补贴,对农民土地上的经济损失予以补贴,严格根据补贴政策,充分落到实处。政府部门还应当对产业扶持政策不断完善,扩大宣传及组织协调能力,对产业短板给予充分重视,进一步增强产业力量,控制与减少单一化产业具有的市场风险[6]。 2.8? ?做好森林资源保护 地方政府要对采伐项目审批门槛不断提高,加强生态化建设,保证生态多样性,严厉处罚各种森林资源破坏行为,重点打击亂砍滥伐、林地非法占用问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并合理提升护林员的报酬,培养护林员护林意识,加强培训,提高其护林能力,将护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将森林防火工作充分做好。 3? ?结语 为了实现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应当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努力。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涉及很多方面,非常复杂,必须要常抓不懈,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过程中,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而且也转变了农民的意识,更大幅提高了他们的经济实力。为了实现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稳步发展,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合作,对农民科学引导,并对产业结构予以优化,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让农民享受到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甜美果实。 参考文献: [ 1 ] 王泉,杨志刚.灵武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7(6):176. [ 2 ] 王桂兰.昌宁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15,40(2):121-125. [ 3 ] 谷红芹,李建钦.昌宁县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19(3):53-54. [ 4 ] 戚海蓉,梁华敏.重庆市退耕还林后续发展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18(36):64-65. [ 5 ] 刘邦发.破解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难题? ?推动农业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以贵州省为例[J].吉林农业,2017(15):83. [ 6 ] 阿依先木·司马义,马木提江·卡日.若羌县退耕还林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7(21):16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