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松滋市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几点思考 |
范文 | 佘治国 龚祖静 赵德巧 摘要:畜牧业绿色发展是当前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之路,松滋市是全国首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之一,结合松滋市实际情况,就该市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和探讨。 关键词:畜牧业;绿色发展;松滋市 中图分类号:S8-1? ? ? ? 文献标识码:B? ? ? ? 文章编号:1007-273X(2018)12-0045-02 畜牧业特别是生猪产业一直以来就是松滋市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态环境改善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安全”。绿色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人的新梦想,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是国家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乡村振兴的迫切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是交给我们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 1? 松滋市畜牧业发展现状 1.1? 畜牧产业发展稳量提质 松滋是全国首批生猪调出大市,近几年来,松滋市生猪出栏一直保持在120万头左右,位居全省三甲。2017年全市生猪出栏118.22万头,存栏68.9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9.19万头;家禽出笼658.15万只,存笼517.51万只;牛出栏0.92万头,存栏1.4万头;羊出栏11.73万只,存栏6.7万只;肉类总产量10.35万t。全市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152家,年出栏50~499头生猪养殖户1 383家;年出栏50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场26家,年出栏100只以上山羊规模养殖场19家,存笼5 000只以上蛋鸡规模养殖场92家,年出笼10 000只以上肉鸡规模养殖场42家。松滋市畜牧生产不管是总量还是规模在全省均处于领先位置。 1.2? 畜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散养户逐步退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得到进一步发展。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公司+农户”的模式推广迅速,温氏松滋公司、襄大农牧松滋公司采取“四提供一回收”的方式发展生猪代养,实行订单养殖,饲养母猪3万头,年提供优质育肥仔猪60万头,发展代养户115户,代养生猪25万头;永利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网络32家养殖公司及253户生猪养殖专业大户;红光禽业发展社员156户,年出笼肉鸡100万羽以上。 1.3? 畜牧产业链条延伸拓展 培育壮大了一批畜禽屠宰加工企业,襄大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喜洋洋種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屠宰加工山羊10万只,通过加强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提高了畜产品附加值,延伸了产业链条,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 畜牧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标准化养殖水平不高 松滋市2007年开展生猪“150”模式推广以来,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目前规模场出栏占出栏总量的65%以上。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养殖生产设施更新较快,自动化、智能化设施设备发展迅速,而松滋市一些规模猪场仍然延续老旧的生产设施和传统的养殖方式,如:人工清粪费时费力,温控设施缺乏,饮水系统、饲喂系统落后,养殖水平没有跟上科技前进的步伐,导致粪污处理不够、养殖成本偏高、经济效率低下,阻碍了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2.2? 养殖粪污治理压力依然很大 一是粪污处理设施仍不完善。2015年以来,松滋市开展了养殖污染专项治理,规模养殖场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养殖粪污实行就近还田利用,但规模以下养殖户粪污处理设施缺乏,养殖污染投诉事件仍有发生。二是资源化利用体系不畅。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不配套,农业种植缺乏必要的粪肥储存和灌溉设施;服务组织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畜禽粪污收集、运输等服务队伍和设备;长效机制不完善,扶持政策不到位,以往国家对化肥的生产与使用,对相关行业水、电、运输等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但对有机肥、畜禽粪肥的生产与使用缺乏扶持政策,造成养殖环节和利用环节之间的运输、服务以及体制机制缺失,导致资源化利用最后一公里不畅通。 2.3? 疫病风险形势复杂多变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畜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疫病发生的风险也在逐步加大,加之外来疫病的传入、病毒的不断变异,非洲猪瘟、猪蓝耳病、口蹄疫、H7N9等疫情对养殖行业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打击,疫病防控形势严峻,不仅冲击畜牧业,而且危及到公共卫生安全,直接影响到畜牧业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 2.4? 食品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三聚氰胺、瘦肉精、黄浦江死猪等事件虽然已成为历史,但是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在不断提高。当前,畜禽养殖投入品的监管力度虽然不断加大,但兽药残留、抗生素超标等问题依然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依然突出。 3? 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3.1? 优化布局调结构 要优化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畜产品消费需求相适应、与种植业布局相协调的畜牧业结构。 松滋市地形地貌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在南方水网县(市)中,发展畜牧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符合全市“三区”(适养区、限养区、禁养区)划分方案的前提下,根据地理环境优势结合产业发展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建议规划布局如下:生猪养殖规划布局以街河市、刘家场、斯家场、王家桥等丘陵乡镇为重点鼓励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发展,涴市、八宝、老城、陈店、南海、纸厂河等平原湖区乡镇根据土地利用规划,限制生猪规模发展,禁止城镇区域、洈水风景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区域生猪规模发展;家禽养殖规划布局以涴市、八宝、沙道观、老城、陈店、新江口、刘家场等乡镇原有基础发展蛋鸡养殖,以涴市、八宝、老城、南海等水面富集区发展鸭、鹅等水禽养殖,以万家、斯家场、刘家场、洈水等丘陵地区发展生态林地养鸡;牛羊养殖规划布局以刘家场、洈水等乡镇为重点,充分利用山林、草坡,鼓励开展种草养畜,推广“粮改饲”,发展牛羊养殖。 3.2? 转型升级促发展 绿色发展的重点仍然是发展,并不是要一关了之,而是要实现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要持续提升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养殖标准化。积极推广新模式、新技术,优化养殖场生产工艺、配套自动化生产设施设备,加强饲喂、饮水、通风、降温、取暖、粪污清运等自动化、智能化设施设备的推广与应用,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力成本,减少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产生,提高养殖场标准化生产水平。二是产品品牌化。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按照标准化生产规程,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三是经营组织化。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等产业化经营形式,提高组织化程度。四是发展产业化。培育襄大生猪、神农家禽、喜洋洋山羊等畜禽屠宰加工业的发展壮大,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3? 资源利用抓创新 突出源頭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循环利用的三大环节,加强养殖粪污处理设施的建设与提档升级,总结推广种养结合典型模式,着力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 一是开展全域治理。对全市年出栏50~499头生猪养殖户,全部按照统一技术标准(年出栏300头以上的按照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建设,年出栏300头以下重点建设储存设施),实行一场一策,完善雨污分流设施,建设废弃物收集、处理、储存设施,落实消纳场所,实行养殖粪污处理全域化推进。 二是大力提档升级。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改造升级,规模猪场改造饮水设施,建设漏缝地板,安装刮粪机,建设收集池、发酵床以及气味处理等配套设施设备;蛋鸡规模养殖场进行饮水设施改造,将刮粪板改为传送带清粪;肉牛规模养殖场采用垫料养殖工艺,进行清粪道改造升级,全面提高粪污处理自动化能力,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养殖水平。 三是做好引领示范。发展生态农业示范点,重点对接瓜果、蔬菜、经济林等种植大户,建设沼肥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以点带面示范推广沼肥综合利用技术,推进畜禽粪污利用精细化、标准化,进一步促进畜禽粪肥的利用,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四是探索集中服务。随着畜禽粪肥资源化利用意识的不断提高,农业种植对畜禽粪肥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但是粪肥从养殖环节到种植环节中间的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后期工作中可以探索建设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重点建设粪污收集、田间储存、灌溉管网等设施,组建粪肥利用服务队伍,配备粪肥专用运输车辆,覆盖周边中小养殖户,引导建立养殖粪污从养殖场到田间利用的区域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服务体系,把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做成一项产业。 3.4? 强化监管保安全 畜产品质量监管要常态化。进一步健全监管体系,完善领导分线包片、各单位和乡镇分所到场、到点的网格化监管体系;进一步落实两个责任,监督落实全市养殖场、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屠宰场、畜禽贩运经纪人等业主的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好部门的监督责任;严把“三个关口”,即畜牧业投入品关、监督检查关、检疫出证关;加强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严厉查处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疫病防控要规范化。一是强化动物防疫员队伍的管理,深化动物防疫员“三化”(资源化、网格化、全职化)管理,完善动物防疫“以钱养事”工作机制,精简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减员增效。二是加强动物防疫流程的管理。畜禽规模养殖场实行自免,养殖场业主是动物防疫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负责监管指导,按照“程序书面告知、疫苗计划供应、自免登记建档、督查整改通知、监管签字确认、效果抽样监测”的流程实施。散养户的防疫实行“申报免疫,春秋普注,月月补针”的免疫制度,由村级动物防疫员定期上门服务。三是强化生物安全措施,进一步做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做到全覆盖收集、全无害处理、全过程监管,防止病原扩散,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对疫苗空瓶统一实行回收登记、集中处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