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拨禾轮的调整
范文 范兆辉
拨禾轮是联合收割机割台的主要部件,其功用是把割台前方的谷物拨向切割器;在切割器切割谷物时,从前方扶持茎秆及时推送给割台输送搅龙。目前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上均采用偏心式拨禾轮,可以收割直立或中等倒伏的谷物。偏心拨禾轮的偏心机构为平行四连杆机构,可按作业需要的方向调整压板或弹齿的空间角度,并在拨禾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一角度不变,有利于扶起倒伏作物和铺放割后的茎秆,减少对谷物的打击,避免回转时的带草现象。因此,在联合收割机收割作物时,要根据不同的作物和不同的作物状态对拨禾轮进行调整,以保证收获质量和收获效率。
1.拨禾轮前后位置的调整
拨禾轮的前后位置对收割倒伏作物和向割台上推送已割作物有很大影响。
(1)在收割直立作物时,大多数联合收割机要求拨禾轮轴位于切割器尖前10 cm左右的正上方。拨禾轮前移,引导作用增强,铺放作用减弱。
(2)当收割倒伏和生长稠密作物时,拨禾轮可以适当前移,但不能过多,不应使拨禾轮失去扶持谷物切割的作用。拨禾轮后移,铺放作用增强,引导作用减弱,但不应使拨禾轮弹齿碰到割台搅龙上。
(3)收割作物较高时,因其重心高,铺放性好,应将拨禾轮调高移前。
(4)收割低矮作物时,因其重心低,铺放性差,应将拨禾轮调低移后。
(5)收割向前或向一侧倒伏作物时,应将拨禾轮调低移前。
(6)收割向后倒伏作物时,应将拨禾轮调低移后。
拨禾轮前后位置靠移动拨禾轮轴承座在升降支臂上的位置来调整。调整时应先逆时针方向扭转张紧轮架,取下V带,再取下支臂上的固定插销,然后移动拨禾轮,移动时应左右同步进行,要注意保持两边相对应的固定孔位,并插入插销。拨禾轮前后位置调整后,应装好V带,并重新调整弹簧对挂接链条的拉力,使之与V带张紧适度。
2.拨禾轮转速的调整
拨禾轮的转速应与联合收割机的前进速度保持一定的比例,若拨禾轮转速过低,拨禾轮的扶持切割作用下降,向搅龙推送作用亦下降,即不能及时将切断作物输送到割台搅龙上,造成割台作物堆积。拨禾轮转速调整方法,因机型不同有多种方法,主要有更换链轮法、机械式无级变速法、液压式无级变速法、电动式无级变速法。
(1)更换链轮法。通过更换不同齿数的链轮,使拨禾轮获得不同的转速。这种方法调整拨禾轮转速时,要停车更换链轮,影响生产率。目前在联合收割机上已很少使用。
(2)机械式无级变速法。北京-2.5型、新疆-2型、福田谷神4LZ-2型等联合收割机都采用机械式无级变速皮带轮装置进行调速。顺时针转动手柄,拨禾轮转速提高,反之则降低。调整时必须在拨禾轮运动中转动变速轮调速手柄才能调速。
(3)液压式无级变速法。驾驶员通过驾驶台上的液压分配器控制手柄,根据作业的需要随时进行无级变速。国产东风联合收割机就采用这种结构。
(4)电动式无级变速法。在拨禾轮的传动中设有用电机控制的可调的无级变速箱。作业时,驾驶员在驾驶室操纵电机的控制开关,便能调整拨禾轮的转速。传动皮带的张紧度通过调整主动轮的3根压紧弹簧的固定螺母进行,在变速箱皮带轮完全闭合(变速箱在最高转速)时,弹簧压板与弹簧罩右端相距20~30 mm。调速电机和螺杆螺母机构由两个螺栓固定在割台上,并能左右移动其固定位置,当螺杆螺母机构回缩到极限位置时,被动轮闭合,皮带与轮缘平齐,即为变速箱的最低速限位。调节变速箱至最高速度,主动轮闭合,皮带与轮缘平齐,这时调整最高速限位螺栓,使其顶住叉架。
3.拨禾轮弹齿倾角的调整
拨禾轮弹齿后倾斜角过大,使拨禾轮对作物的抓取能力过大,作物被带起,出现甩草现象。调整时,松开并抽出紧固螺栓,然后转动调节板,使调节板相对拨禾轮轴偏转。同时带动拨禾轮轴和弹齿偏转,待偏转到所需角度为止,最后将调节板和升降架固定板螺孔对准,用螺栓固定。拨禾轮弹齿倾角应根据作物状态进行调整。
(1)直立稻麦。弹齿转角应直立。①前后位置:一般将拨禾轮轴调到距护刃器前梁垂线250~300 mm处。②高低位置:应尽可能高些,一般以弹齿轴拨在稻麦高度2/3处为宜。
(2)倒伏稻麦。弹齿转角向后偏转。①前后位置:顺倒伏方向收割时尽可能靠前,逆倒伏方向收割时,则应靠近护刃器位置。前后位置,放置最低。②拨禾轮转速:拨禾轮圆周速度比前进速度略高。
(3)高秆大密度稻麦。弹齿转角应略向前偏转。①前后位置:前后位置应前调。②高低位置:应尽可能高些,一般以弹齿轴在稻麦高度2/3处为宜。③拨禾轮转速:拨禾轮圆周速度比前进速度略高。
(0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