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绿色食品 荆芥生产技术规程
范文 王永重+++刘丹+++罗科平+++王锐+++杨朝辉+++詹云端+++刘翔+++胡艳萍
导读:以湖北绿色食品荆芥生产为例,制定了荆芥生产技术规程。本规程从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种子质量、苗菜生产、大田生产、留种及生产档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适用于湖北省绿色食品荆芥苗菜和大田生产,长江流域其他地区亦可参考使用。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荆芥(即罗勒,Ocimum basilicum L.)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种子质量、苗菜生产、大田生产、留种及生产档案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绿色食品荆芥苗菜和大田生产,长江流域其他地区亦可参考使用。
注:在湖北产区,所谓“荆芥”实为罗勒(O. basilicum L.),与唇形科(Lamiaceae)裂叶荆芥属(Schizonepeta)植物荆芥(S. tenuifolia Briq.)为同名异物。本标准所谓“荆芥”均指罗勒。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743 绿色食品 绿叶类蔬菜;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存运输准则;
NY/T 1325 绿色食品 芽苗类蔬菜;
中国绿色食品商标标志设计使用规范手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荆芥
唇形科(Lamiaceae)罗勒属(Ocimum)植物罗勒(O. basilicum L.)。
3.2 荆芥苗菜
利用荆芥的种子直接生长出的可供食用的嫩芽、芽苗。
4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 391的有关规定。
5 品种选择
应选择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抗病、优质、高产品种,不应使用转基因品种。宜选择尖叶荆芥或圆叶荆芥等品种。
6 种子质量
品种纯度不应低于95%,净度不应低于95%,发芽率不应低于80%,含水量不应高于8%。
7 苗菜生产
7.1 生产场所
应符合GB 14881的规定,提倡和推行工厂化、规模化生产。
7.2 生产用水
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7.3 基质
宜用保水能力强、轻便、干净的吸水纸等作基质,浸湿铺于盘底。
7.4 种子处理
种子去除杂质后用28~30℃温水浸泡8~10 h,之后洗净、沥干。
7.5 播种
播种容器宜选择长60 cm、宽24 cm、高4~6 cm的平底有孔塑料盘,播前洗净并用新鲜石灰或漂白粉消毒。每盘播种50 g(347 g/m2),叠放于育苗架上,每天倒盘及喷水1次,使种子和基质保持湿润。
7.6 苗床管理
播种后用黑色塑料膜覆盖遮光,5~8天后逐渐揭膜见光绿化,后每隔1~2天上下、左右交替换盘,使幼苗见光均匀,直至收获。白天温度宜保持在20~
25℃,夜间温度10~15℃。每天浇水1次,至苗高4~6 cm即可采收。
7.7 采收
将荆芥芽苗去根,包装上市。产品安全质量应符合NY/T 1325的规定。
7.8 标志、标签
标志使用应符合《中国绿色食品商标标志使用规范手册》的规定,储运图示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标签应符合GB 7718的规定。
7.9 包装、贮藏和运输
包装应符合NY/T 658的规定,运输和贮存应符合NY/T 1056的规定。
8 大田生产
8.1 选地整地
宜选土壤疏松透气、肥沃湿润、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的平坦地块,将土块粉碎、耙平,同时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2 000 kg,配合施用绿色食品专用肥50 kg。畦面宽宜为130 cm、高宜为25 cm。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
8.2 播种育苗
①时期与设施 可周年播种育苗,冬季和早春应注意保温防寒,夏季和初秋应遮阳保湿。
②种子消毒 每1 kg 种子宜用1.0~1.5 g绿亨2号(多·福·锌)拌种。先将种子用少量水均匀湿润,然后加入所需药量拌匀,之后立即播种。
③直播 整地作畦后,在畦面按行距25 cm开0.6 cm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每667 m2宜用种0.5 kg。
④育苗移栽 a.育苗。播种前苗床要浇足底水,每1 m2撒播种子10~20 g,播后覆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稍加镇压,之后覆盖稻草保湿。
亦可用穴盘育苗,播种后洒水和覆盖基质,置于15~20℃条件下催芽至出苗。
b.苗期管理。出苗前除草,667 m2苗床宜用24%果尔(乙氧氟草醚)乳油50~100 mL或48%地乐胺乳油200 mL,对水40~50 kg喷雾。出苗后揭去覆盖物,苗高6~7 cm时间苗,苗间距宜 5 cm。
8.3 定植
宜于苗高10~15 cm或有3对真叶时带土移栽大田,株距宜15 cm,行距宜20 cm。夏秋季节覆盖遮阳网,冬春季节采用塑料拱棚、塑料中棚、塑料大棚保温防寒。
8.4 定植后管理
移栽后宜培土固苗,并补齐缺株。干旱时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宜沟灌。雨天及时排水。适时中耕松土、培土和除草,结合松土和培土每667 m2施腐熟厩肥800~1 000 kg。每次采收后,每667 m2施腐熟粪肥或沼气发酵肥料1 500~2 000 kg。
8.5 病虫害防治
①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和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确保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②农业防治 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培育适龄壮苗,合理调节茬口,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每667 m2用300 kg的菌肥耙入3~4 cm的土层,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重视有机肥施用,降低土壤中硝酸盐的浓度。同时及时清洁田园,拔除病株,并在病区撒生石灰粉消毒,防止扩散。
③物理防治 宜用糖、醋、酒液或甘薯、胡萝卜等发酵液诱杀地老虎、黏虫;用性诱剂、干湿诱捕器、杀虫灯诱杀银纹夜蛾。
④生物防治 保护或释放天敌,如蚜虫可用瓢虫、蚜茧蜂、蜘蛛、草蛉、蚜霉菌、食蚜蝇等天敌防治,棉铃虫、烟青虫等可用赤眼蜂等天敌防治。提倡使用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等和生物源农药如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防治病虫害。
⑤化学防治 化学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每一种化学农药在一个生长季只能使用一次。主要病害化学防治方法见表1。
8.6 采收
宜于苗高15~20 cm时开始采摘嫩茎叶,以后每隔7~14天采收1次。采摘宜于清晨进行,及时上市销售。产品安全质量应符合NY/T 743有关规定。
8.7 标志、标签、包装、贮藏和运输
同7.8和7.9。
9 留种
秋季采收前,选择生长健壮、具备品种典型特征的植株留种。种子成熟后,择晴天采收。晾干脱粒,除杂,置布袋中,悬挂于通风干燥处贮藏。
10 生产档案
应建立生产档案,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采收等,应具可追溯性。档案保存应不少于3年。
参考文献
[1] 张育鹏,罗科平.鄂西北特产蔬菜——荆芥[J]中国蔬菜, 1989(6):46.
[2] 何莉,石娜.荆芥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4(1):27-28.
[3] 丁军章,李春艳.药用植物荆芥规范化生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13(8):7-8.
[4] 赵英凯,兰金旭.特种叶菜——荆芥及其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3(12):57-58.
8.3 定植
宜于苗高10~15 cm或有3对真叶时带土移栽大田,株距宜15 cm,行距宜20 cm。夏秋季节覆盖遮阳网,冬春季节采用塑料拱棚、塑料中棚、塑料大棚保温防寒。
8.4 定植后管理
移栽后宜培土固苗,并补齐缺株。干旱时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宜沟灌。雨天及时排水。适时中耕松土、培土和除草,结合松土和培土每667 m2施腐熟厩肥800~1 000 kg。每次采收后,每667 m2施腐熟粪肥或沼气发酵肥料1 500~2 000 kg。
8.5 病虫害防治
①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和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确保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②农业防治 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培育适龄壮苗,合理调节茬口,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每667 m2用300 kg的菌肥耙入3~4 cm的土层,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重视有机肥施用,降低土壤中硝酸盐的浓度。同时及时清洁田园,拔除病株,并在病区撒生石灰粉消毒,防止扩散。
③物理防治 宜用糖、醋、酒液或甘薯、胡萝卜等发酵液诱杀地老虎、黏虫;用性诱剂、干湿诱捕器、杀虫灯诱杀银纹夜蛾。
④生物防治 保护或释放天敌,如蚜虫可用瓢虫、蚜茧蜂、蜘蛛、草蛉、蚜霉菌、食蚜蝇等天敌防治,棉铃虫、烟青虫等可用赤眼蜂等天敌防治。提倡使用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等和生物源农药如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防治病虫害。
⑤化学防治 化学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每一种化学农药在一个生长季只能使用一次。主要病害化学防治方法见表1。
8.6 采收
宜于苗高15~20 cm时开始采摘嫩茎叶,以后每隔7~14天采收1次。采摘宜于清晨进行,及时上市销售。产品安全质量应符合NY/T 743有关规定。
8.7 标志、标签、包装、贮藏和运输
同7.8和7.9。
9 留种
秋季采收前,选择生长健壮、具备品种典型特征的植株留种。种子成熟后,择晴天采收。晾干脱粒,除杂,置布袋中,悬挂于通风干燥处贮藏。
10 生产档案
应建立生产档案,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采收等,应具可追溯性。档案保存应不少于3年。
参考文献
[1] 张育鹏,罗科平.鄂西北特产蔬菜——荆芥[J]中国蔬菜, 1989(6):46.
[2] 何莉,石娜.荆芥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4(1):27-28.
[3] 丁军章,李春艳.药用植物荆芥规范化生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13(8):7-8.
[4] 赵英凯,兰金旭.特种叶菜——荆芥及其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3(12):57-58.
8.3 定植
宜于苗高10~15 cm或有3对真叶时带土移栽大田,株距宜15 cm,行距宜20 cm。夏秋季节覆盖遮阳网,冬春季节采用塑料拱棚、塑料中棚、塑料大棚保温防寒。
8.4 定植后管理
移栽后宜培土固苗,并补齐缺株。干旱时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宜沟灌。雨天及时排水。适时中耕松土、培土和除草,结合松土和培土每667 m2施腐熟厩肥800~1 000 kg。每次采收后,每667 m2施腐熟粪肥或沼气发酵肥料1 500~2 000 kg。
8.5 病虫害防治
①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和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确保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②农业防治 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培育适龄壮苗,合理调节茬口,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每667 m2用300 kg的菌肥耙入3~4 cm的土层,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重视有机肥施用,降低土壤中硝酸盐的浓度。同时及时清洁田园,拔除病株,并在病区撒生石灰粉消毒,防止扩散。
③物理防治 宜用糖、醋、酒液或甘薯、胡萝卜等发酵液诱杀地老虎、黏虫;用性诱剂、干湿诱捕器、杀虫灯诱杀银纹夜蛾。
④生物防治 保护或释放天敌,如蚜虫可用瓢虫、蚜茧蜂、蜘蛛、草蛉、蚜霉菌、食蚜蝇等天敌防治,棉铃虫、烟青虫等可用赤眼蜂等天敌防治。提倡使用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等和生物源农药如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防治病虫害。
⑤化学防治 化学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每一种化学农药在一个生长季只能使用一次。主要病害化学防治方法见表1。
8.6 采收
宜于苗高15~20 cm时开始采摘嫩茎叶,以后每隔7~14天采收1次。采摘宜于清晨进行,及时上市销售。产品安全质量应符合NY/T 743有关规定。
8.7 标志、标签、包装、贮藏和运输
同7.8和7.9。
9 留种
秋季采收前,选择生长健壮、具备品种典型特征的植株留种。种子成熟后,择晴天采收。晾干脱粒,除杂,置布袋中,悬挂于通风干燥处贮藏。
10 生产档案
应建立生产档案,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采收等,应具可追溯性。档案保存应不少于3年。
参考文献
[1] 张育鹏,罗科平.鄂西北特产蔬菜——荆芥[J]中国蔬菜, 1989(6):46.
[2] 何莉,石娜.荆芥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4(1):27-28.
[3] 丁军章,李春艳.药用植物荆芥规范化生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13(8):7-8.
[4] 赵英凯,兰金旭.特种叶菜——荆芥及其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3(12):57-5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