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氮肥施用量对喀斯特山区莴笋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
范文 | 左明玉 摘 要:为优化莴笋氮肥用量,为莴笋高产栽培提供参考,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喀斯特山区莴笋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无氮区(处理1)莴笋产量最低,仅991.7 kg/667 m2,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莴笋产量显著提高,70%优化氮区(处理2)产量1 245.9 kg/667 m2,优化氮区(处理3)产量1 408.4 kg/667 m2,130%过量氮肥水平(处理4)产量最高,为1 579.2 kg/667 m2,且处理4纯收入、投入产出比、氮肥利用率均最高。 关键词:莴笋;氮肥;优化施氮量;总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S143.1+4;S6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04-0050-04 莴笋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汉时传入我国,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遵义市商品蔬菜种植面积 60 000 hm2,其中莴笋种植面积约4 000 hm2,均产22 500 kg/hm2左右,产值60 000~90 000元/hm2。莴笋在遵义市以春秋两季种植多,经济效益较好。近年来,虽然栽培技术、复种指数不断提高,但施肥技术没有及时跟上,导致莴笋产量和效益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为了更好地探索在常规栽培条件下,氮肥最佳用量、氮肥利用率变化对莴笋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根据多年对莴笋栽培技术的了解和农户施肥水平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常规栽培莴笋条件下,以每667 m2施纯N 13.8 kg(尿素30 kg/667 m2)左右, P2O5 5 kg(含P2O5 16%,普通过磷酸钙30 kg/667 m2)左右、K2O 6 kg(含K2O 50%,硫酸钾12 kg)左右,莴笋产量达1 500 kg/667 m2。考虑农户施肥以氮肥为主,农户的氮肥施用水平可以作为试验设置的氮肥过量水平,在稳定农户磷肥用量的同时提高钾肥用量水平来设计本次试验,在磷肥、钾肥用量一致的条件下,以尿素25 kg/667 m2(N 11.5 kg/667 m2)作为试验设置的优化施肥区,为了不断优化莴笋氮肥适宜用量,设置氮肥总量控制试验,以期为提高莴笋栽培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遵义市汇川区泗渡镇观坝村观坝王大碧流转承包的蔬菜基地内,东经106°55′29″,北纬27°56′39″,平均海拔902 m。土壤为黄泥田,地块平整,前作为花椰菜。土壤含有机质36.6 g/kg、碱解氮135.5 mg/kg、速效磷23.5 mg/kg、速效钾 101 mg/kg,pH值6.5。 1.2 试验材料 供试莴笋品种:白皮莴笋。 供试肥料:氮肥选用赤牌尿素(含N 46%),磷肥用遵义县后坝磷肥厂生产的普通过磷酸钙(含P2O5 16%),钾肥选用进口硫酸钾(含K2O 50%),有机肥选用遵义阳光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有机肥(NPK≥5%,有机质≥45%)。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4个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16 m2(长×宽=5 m×3.2 m)。按1.6 m宽开厢,沟宽0.4 m、厢面宽1.2 m,每小区2厢,每个厢面栽莴笋4行,每行15株,处理见表1。 试验NPK优化氮区处理取尿素25 kg/667 m2,普通过磷酸钙30 kg/667 m2,硫酸钾25 kg/667 m2,商品有机肥200 kg/667 m2。试验前采集基础土样进行测定,收获期采集土壤和植株样品,进行考种、生物性状与经济产量测定。 1.4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2年6月进行莴笋种子处理,采用漂盘育苗,于8月7~8日进行试验地块选择,取基础土样进行化验,并到试验地块进行小区划定、小区间用土沟隔离。8月9日平整厢面,按照NPK推荐值施肥方案用量,以氮肥30%、100%磷肥、60%钾肥作基肥,以30%尿素作第1次追肥,以40%尿素、40%钾肥作第2次追肥。施底肥移栽后,每小区用清水20 kg淋窝,行距40 cm,窝距33.3 cm,每小区栽2厢,每厢4行,每小区共8行,每行15窝,小区栽120窝,小区面积16 m2(5 m×3.2 m),折算667 m2移栽5 000窝。小区肥料用量根据试验设计进行,管理按常规进行。9月20日进行理论测产,9月21日收获,在1个重复的每小区从第1厢第2行第3窝开始连续采集10窝莴笋植株进行理论考种测产。 按照试验小区产量结果折算667 m2产量,得到不同优化施氮量处理平均产量,根据莴笋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经验数据,利用差减法计算得到氮肥利用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经济性状 由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经济性状和理论产量差异较大,处理4的株高、单株茎质量、理论产量最高。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莴笋株高和单株茎质量增加;株高变幅为30.3~36.8 cm,无氮区株高较施氮区矮5 cm以上;单株茎质量变幅为0.21~0.32 kg,无氮处理的单株茎质量最小,仅为最高单株质量的65.6%。 2.2 莴笋产量 由表3可以看出,莴笋平均产量最高的是处理4,即在磷肥、钾肥施用量一致条件下,过量施氮区(处理4,尿素32.5 kg/667 m2)平均667 m2产量最高,达1 600 kg,其次是优化氮区(处理3),平均667 m2产量达1 408.4 kg;产量最低的是处理1,即无氮区,667 m2平均产量较处理4低587.5 kg。在磷钾肥施用量一致条件下,优化氮区及130%优化氮区莴笋667 m2产量分别为1 408.4 kg和1 579.2 kg,居试验处理产量的第二和第一位,说明设计的优化氮区氮肥施用量偏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间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2.3 氮肥利用率对比 由表4可知,不同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不一致,处理4的氮肥利用率最高,达到44%,优化施氮区(处理3)氮肥利用率为40.6%,70%优化施氮区(处理2)氮肥利用率较低,为35.4%。基本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提高,但由于试验设计的优化氮区氮肥用量偏低,导致氮肥利用率偏高,故需要进一步优化氮肥用量。 2.4 经济效益比较 由表5可看出,以25 kg/667 m2尿素作为优化施氮区,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各处理莴笋产量极显著增加;无氮区、70%的优化氮区、优化氮区、130%的优化氮区投入成本从1 184元/667 m2增加到1 265.25元/667 m2,总产出从2 975.15元/667 m2增加到4 737.74元/667 m2,纯收入从1 791.15元/667 m2增加到3 472.49元/667 m2,投入产出比从1∶2.5增加为1∶3.7,经济效益特别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为不断优化莴笋氮肥适宜用量,在磷肥、钾肥用量一致基础上,设计了无氮区、70%优化氮区、优化施氮区、130%优化施氮区4个处理,结果显示,莴笋单位产量、单位纯收入、投入产出比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间平均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证明莴笋的需氮水平较高,而试验设置的优化施氮区氮肥用量偏低。过量施氮区平均667 m2产量居第1,达到1 579.2 kg;优化施氮区平均667 m2产量居第2,达1 408.4 kg;70%优化施氮区处理平均667 m2产量居第3,达1 245.9 kg;无氮区处理平均667 m2产量最低,仅991.7 kg。过量施氮区比优化施氮区、70%优化施氮区、无氮区分别增产12.1%、26.8%、59.2%;优化施氮区比70%优化施氮区、无氮区分别增产13%、42%;70%优化施氮区比无氮区增产25.6%。单位纯收入和投入产出比都是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莴笋是蔬菜中需氮水平较高的作物,试验设置的施氮水平已不能满足莴笋生产需求,需要进一步优化氮肥用量,大面积莴笋生产上建议施用纯氮在15~18 kg/667 m2或尿素33~40 kg/667 m2(含N 46%)。结合当地土壤肥力水平,以667 m2施用纯氮15 kg左右配合5 kg磷(P2O5)、13 kg钾(K2O)、200 kg商品有机肥,可以达到单位产量、单位纯收入、投产比、肥料利用率的最大化。 试验受自然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风调雨顺年份土壤可以发挥极好的供肥能力,为莴笋生长提供营养物质,会对试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就本试验而言,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莴笋单位产量、单位纯收入、投产比、肥料利用率均显著增加,显示了设计的优化氮肥水平偏低,因此还需要经过进一步的试验研究或多点多方案试验研究找准莴笋生产中的优化氮肥用量,如果设计的优化氮肥用量产量达到最高、氮肥过量或减量莴笋均会减产,则可以认为此时的优化施氮量是莴笋的最佳氮肥用量。 参考文献 [1] 万丽英,陈乃春.漂浮育苗在莴笋生产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0(3):76-77. [2] 李会合,李远翔.不同缓释肥用量对莴笋品质的效应[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70-73. [3] 胡小凤,苏胜齐,王正银.高效有机肥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5(6):20-21. [4] 苏胜齐,王正银.几种化学物质配施对莴笋产量、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4):102-105. [5] 王志伟,张玉鑫,王晓巍,等.隔沟交替灌溉在高原夏菜莴笋上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8):77-79. [6] 顾大路,杨文飞,吴传万,等.农用生化制剂根茎唯他对莴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1(1):79-80. [7] 朱红梅,荣湘民,刘强,等.酒糟型生物有机肥对莴笋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73-177. [8] 陈乃春,万丽英.莴笋应用漂浮育苗技术效果分析[J].耕作与栽培,2009(3):53. [9] 曾希柏,谢德体,青长乐,等.氮肥施用量对莴笋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7(4):323-328. [10] 谢巍,庞巧玲.莴笋良种泰国香莴笋[J].西北园艺(蔬菜),2011(2):45. 2.3 氮肥利用率对比 由表4可知,不同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不一致,处理4的氮肥利用率最高,达到44%,优化施氮区(处理3)氮肥利用率为40.6%,70%优化施氮区(处理2)氮肥利用率较低,为35.4%。基本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提高,但由于试验设计的优化氮区氮肥用量偏低,导致氮肥利用率偏高,故需要进一步优化氮肥用量。 2.4 经济效益比较 由表5可看出,以25 kg/667 m2尿素作为优化施氮区,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各处理莴笋产量极显著增加;无氮区、70%的优化氮区、优化氮区、130%的优化氮区投入成本从1 184元/667 m2增加到1 265.25元/667 m2,总产出从2 975.15元/667 m2增加到4 737.74元/667 m2,纯收入从1 791.15元/667 m2增加到3 472.49元/667 m2,投入产出比从1∶2.5增加为1∶3.7,经济效益特别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为不断优化莴笋氮肥适宜用量,在磷肥、钾肥用量一致基础上,设计了无氮区、70%优化氮区、优化施氮区、130%优化施氮区4个处理,结果显示,莴笋单位产量、单位纯收入、投入产出比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间平均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证明莴笋的需氮水平较高,而试验设置的优化施氮区氮肥用量偏低。过量施氮区平均667 m2产量居第1,达到1 579.2 kg;优化施氮区平均667 m2产量居第2,达1 408.4 kg;70%优化施氮区处理平均667 m2产量居第3,达1 245.9 kg;无氮区处理平均667 m2产量最低,仅991.7 kg。过量施氮区比优化施氮区、70%优化施氮区、无氮区分别增产12.1%、26.8%、59.2%;优化施氮区比70%优化施氮区、无氮区分别增产13%、42%;70%优化施氮区比无氮区增产25.6%。单位纯收入和投入产出比都是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莴笋是蔬菜中需氮水平较高的作物,试验设置的施氮水平已不能满足莴笋生产需求,需要进一步优化氮肥用量,大面积莴笋生产上建议施用纯氮在15~18 kg/667 m2或尿素33~40 kg/667 m2(含N 46%)。结合当地土壤肥力水平,以667 m2施用纯氮15 kg左右配合5 kg磷(P2O5)、13 kg钾(K2O)、200 kg商品有机肥,可以达到单位产量、单位纯收入、投产比、肥料利用率的最大化。 试验受自然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风调雨顺年份土壤可以发挥极好的供肥能力,为莴笋生长提供营养物质,会对试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就本试验而言,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莴笋单位产量、单位纯收入、投产比、肥料利用率均显著增加,显示了设计的优化氮肥水平偏低,因此还需要经过进一步的试验研究或多点多方案试验研究找准莴笋生产中的优化氮肥用量,如果设计的优化氮肥用量产量达到最高、氮肥过量或减量莴笋均会减产,则可以认为此时的优化施氮量是莴笋的最佳氮肥用量。 参考文献 [1] 万丽英,陈乃春.漂浮育苗在莴笋生产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0(3):76-77. [2] 李会合,李远翔.不同缓释肥用量对莴笋品质的效应[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70-73. [3] 胡小凤,苏胜齐,王正银.高效有机肥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5(6):20-21. [4] 苏胜齐,王正银.几种化学物质配施对莴笋产量、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4):102-105. [5] 王志伟,张玉鑫,王晓巍,等.隔沟交替灌溉在高原夏菜莴笋上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8):77-79. [6] 顾大路,杨文飞,吴传万,等.农用生化制剂根茎唯他对莴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1(1):79-80. [7] 朱红梅,荣湘民,刘强,等.酒糟型生物有机肥对莴笋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73-177. [8] 陈乃春,万丽英.莴笋应用漂浮育苗技术效果分析[J].耕作与栽培,2009(3):53. [9] 曾希柏,谢德体,青长乐,等.氮肥施用量对莴笋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7(4):323-328. [10] 谢巍,庞巧玲.莴笋良种泰国香莴笋[J].西北园艺(蔬菜),2011(2):45. 2.3 氮肥利用率对比 由表4可知,不同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不一致,处理4的氮肥利用率最高,达到44%,优化施氮区(处理3)氮肥利用率为40.6%,70%优化施氮区(处理2)氮肥利用率较低,为35.4%。基本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提高,但由于试验设计的优化氮区氮肥用量偏低,导致氮肥利用率偏高,故需要进一步优化氮肥用量。 2.4 经济效益比较 由表5可看出,以25 kg/667 m2尿素作为优化施氮区,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各处理莴笋产量极显著增加;无氮区、70%的优化氮区、优化氮区、130%的优化氮区投入成本从1 184元/667 m2增加到1 265.25元/667 m2,总产出从2 975.15元/667 m2增加到4 737.74元/667 m2,纯收入从1 791.15元/667 m2增加到3 472.49元/667 m2,投入产出比从1∶2.5增加为1∶3.7,经济效益特别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为不断优化莴笋氮肥适宜用量,在磷肥、钾肥用量一致基础上,设计了无氮区、70%优化氮区、优化施氮区、130%优化施氮区4个处理,结果显示,莴笋单位产量、单位纯收入、投入产出比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间平均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证明莴笋的需氮水平较高,而试验设置的优化施氮区氮肥用量偏低。过量施氮区平均667 m2产量居第1,达到1 579.2 kg;优化施氮区平均667 m2产量居第2,达1 408.4 kg;70%优化施氮区处理平均667 m2产量居第3,达1 245.9 kg;无氮区处理平均667 m2产量最低,仅991.7 kg。过量施氮区比优化施氮区、70%优化施氮区、无氮区分别增产12.1%、26.8%、59.2%;优化施氮区比70%优化施氮区、无氮区分别增产13%、42%;70%优化施氮区比无氮区增产25.6%。单位纯收入和投入产出比都是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莴笋是蔬菜中需氮水平较高的作物,试验设置的施氮水平已不能满足莴笋生产需求,需要进一步优化氮肥用量,大面积莴笋生产上建议施用纯氮在15~18 kg/667 m2或尿素33~40 kg/667 m2(含N 46%)。结合当地土壤肥力水平,以667 m2施用纯氮15 kg左右配合5 kg磷(P2O5)、13 kg钾(K2O)、200 kg商品有机肥,可以达到单位产量、单位纯收入、投产比、肥料利用率的最大化。 试验受自然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风调雨顺年份土壤可以发挥极好的供肥能力,为莴笋生长提供营养物质,会对试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就本试验而言,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莴笋单位产量、单位纯收入、投产比、肥料利用率均显著增加,显示了设计的优化氮肥水平偏低,因此还需要经过进一步的试验研究或多点多方案试验研究找准莴笋生产中的优化氮肥用量,如果设计的优化氮肥用量产量达到最高、氮肥过量或减量莴笋均会减产,则可以认为此时的优化施氮量是莴笋的最佳氮肥用量。 参考文献 [1] 万丽英,陈乃春.漂浮育苗在莴笋生产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0(3):76-77. [2] 李会合,李远翔.不同缓释肥用量对莴笋品质的效应[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70-73. [3] 胡小凤,苏胜齐,王正银.高效有机肥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5(6):20-21. [4] 苏胜齐,王正银.几种化学物质配施对莴笋产量、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4):102-105. [5] 王志伟,张玉鑫,王晓巍,等.隔沟交替灌溉在高原夏菜莴笋上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8):77-79. [6] 顾大路,杨文飞,吴传万,等.农用生化制剂根茎唯他对莴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1(1):79-80. [7] 朱红梅,荣湘民,刘强,等.酒糟型生物有机肥对莴笋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73-177. [8] 陈乃春,万丽英.莴笋应用漂浮育苗技术效果分析[J].耕作与栽培,2009(3):53. [9] 曾希柏,谢德体,青长乐,等.氮肥施用量对莴笋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7(4):323-328. [10] 谢巍,庞巧玲.莴笋良种泰国香莴笋[J].西北园艺(蔬菜),2011(2):4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