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物理课堂教学的“后模式时代” |
范文 | 林伟庆 摘 要: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化已经走过相当长的时间,它的确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它的弊端也显而易见。依据多元化学习目标,以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为指导,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策略最优化的物理课堂教学的“后模式时代”应运而生。 关键词:物理教学“后模式时代”;目标多元;模式多样;策略优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8-0001-3 1 物理课堂教学的“模式时代”不合时宜 自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改革倾向于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来去除弊端、改进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催生了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山西新绛中学“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等多种多样的高效课堂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然而,教学模式一定是有主体性的,也就是说,它是基于具体的人。 作为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这些本领于他而言就是他的模式。同样,不同的学校、不同学科也自然会有不同的模式。因此,要求一所学校、一个区域用同一种物理教学模式教学,无视模式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认为一种好的模式可以应用于所有物理内容的教学,这无疑削弱了物理教学模式的特色和优效性。当下,热衷于建构和统一推广“模式”的现象并不少见,有专家甚至称之为“模式化”运动。选定了一种物理教学模式,似乎就应该尽可能创造与之适应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完全按照模式的程序一步步实施,这些做法就如削足适履。因为对一种模式的完全服从,就是不承认教学主体,同时也必然以放弃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和自由为代价,很难使教学富有成效。 杜威早就在《我们如何思维》中对教育的模式化问题进行了批判,他这样告诫我们:“教育者应该注意到个人之间存在的不同,他们不能将一种模式和类型强加给所有学生”。 简单地说,任何一种物理课堂教学模式都有相对性,它不可能用于解释和指导一切的物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将所有物理课堂都统一到单一模式的“模式时代”已经不合时宜。 2 物理课堂教学“后模式时代”应运而生 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徐继存教授提出,继“模式时代”之后是“后模式时代”,一个没有主流和中心的时代,它标志着每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都有其存在的依据,也都能找到自己赖以发挥作用的有限空间。同时,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都有相对性,即使是最有影响力和持久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时空上的局限,它不可能用于解释和指导一切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在物理课堂教学的“后模式时代”,至为重要的是把握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尊重物理课堂教学自身的规律,重视物理课堂教学发展的规划,加强物理课堂教学制度的建设,这样才能走出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化的丛林,重建物理课堂教学的认识论。 2.1 学习目标多元化促使物理课堂教学“后模式时代”的出现 多元化学习目标作为构建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前提,促使物理课堂教学出现“后模式时代”。 物理学习内容多元并存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物理学习目标多元化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成长的天性,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同时,物理学习目标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也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例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以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看,物理实验教学应该是多种智能的组合,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多元化的。因此,不能局限于某种固有的教学模式。 以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为例,可有如下的多元目标: (1)培养动手能力,掌握基本仪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与读数规则。基于这个目标,传统教学采用的是讲授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尝试、使用,教师再纠错、总结。 (2)掌握基本知识,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平行四边形定则。传统教学中,经常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这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如何验证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让学生思考、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再加以点评,师生共同确定方案。 (3)记录并处理数据。这要求学生能准确记录原始数据,在该实验中,力为矢量,应记录下力的大小和方向。记完数据如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呢?一组数据是否就能验证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分组讨论并总结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结论。 (4)培养学生积极认真参与实验,能与他人合作,有宽容、乐观之胸怀,有钻研、思考之精神。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要善于留白,善于启发,如本次实验课,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充分的空间:如果只有一个人,如何完成这个实验呢?如果只有一把弹簧测力计,如何完成这个实验呢? 2.2 教学模式多样化并存是物理课堂教学“后模式时代”的特点 没有一种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为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者是为适用于所有学习风格而设计的。选择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不能盲目跟风,而是应基于教学实际,遵循继承与发展、稳定与灵活、个性与融合的原则。物理课堂教学“后模式时代”的总特点是: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多样化并存。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应该有其不同于其他教学模式的独特之处,这是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中包括以下两点:一是教学模式的针对性。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应该是针对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师生情况而建立的,有着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相应的运用条件及评价体系。所以,我们要反对片面夸大一种教学模式而否定其他模式的做法,同时要加强对不同模式的特点和性能的学习和研究,为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做好准备。二是教学模式的优效性。教学模式一般都是从众多教学活动方式中优选出来的范型,是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具有优良的效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之所以可以存在,是因为它在某一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模式的独特优势。教师应该在运用一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把模式本身的特点与教师自身和学生的特点相融合,达到既体现模式特点,又能灵活自由地发挥师生创造性的水平。 教师要从理论上了解和掌握各种基本的教学模式,然后在实践中有意识地选择、组合、应用教学模式,同时运用模式内涵评价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再运用新的教育价值理念对已有的教学模式功能进行改造和再开发,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新的内涵和功能优势的新教学模式。构建的新教学模式在应用中又不断地随着需求和理念的变化而被评价、改造和创新,从而形成一个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发展的动态循环系统。这一系统能较好地克服单纯用演绎法或归纳法建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更好地发挥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介桥梁的作用。 例如,在选修3-5“汤姆孙的原子模型”一课中,可以借鉴“三三六”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教学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呈现问题: ①古代的人们对世界万物的认识是怎么样的? ②汤姆孙是怎么确定阴极射线的性质的,请介绍实验方案及原理; ③汤姆孙如何证实阴极射线是物质所共有的? ④汤姆孙实验的结论; ⑤汤姆孙提出的原子模型是怎么样的?你觉得合理吗?如何检验? 教师可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并展现各自的成果,最后再巩固练习及达标测试。 而某些难度较大,学生难以理解的章节,使用该教学模式效果则可能不佳。如《电势能》一节,如果把课堂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来自主思考、讨论、发表意见,很多时候做的是无用功,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以教师为主导,启发引导学生,采用类比的思想,利用学生已经学习的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带领学生逐步建立电势能的概念。 2.3 优化物理教学策略是物理课堂教学“后模式时代”的实践保证 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并存,促使具体的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最优化选择成为必然。依据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应能够“按照每个学生最大的学习可能性水平”,用“时间、精力和物力最低限度的耗费”,“全面提高教学过程的效果和质量。”也就是说,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标准,要看是否达到符合每个学生最大可能性水平的教学教育效果,还要看教师和学生所花费的时间及与时间相应的精力。要用这两个标准同时考察教学过程。 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所提供的是就一系列不确定的课堂教学情境做出反应和施加影响的一般化的框架和能力,而这依然存在着教师课堂教学主体性发挥的广阔空间。可以说,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在确定性中积极应对不确定性,这是“后模式时代”物理课堂教学必须面对的选择,也是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应该秉持的立场和态度。 在“后模式时代”,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反思性选择,要求教师具有一种反思能力,是教师基于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而进行的思考。这种思考意味着对当下物理课堂教学现实的某种否定,意味着对某种物理课堂教学理想的追求,因而,同时也就意味着对物理课堂教学责任的积极担当。为了规避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可能的风险,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意识,时刻以一种批判的视角来看待自己,不断予以自省、检查和审视,而不能一意孤行。因为,即使我们作出了谨慎的选择,也是一种“有限的理性”。相对于复杂的物理课堂教学来说,任何一种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充其量也只是一根“拐杖”。有模式而不为模式所拘,遵模式而不为模式所限,惟其如此,才能真正舒展课堂教学的个性,臻于课堂教学艺术的境界。 总之,对于一名物理教师来说,物理课堂教学“后模式时代”需要他能了解若干种教学模式并掌握其相应的几种教学环节,把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分为几类,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明确多元化学习目标和多种教学模式的相关理念,选择几种相应的最优化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交替运用,为达到多元学习和多元育人的目标进行探索和实践。 物理教学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它提倡人的尊严,允许教师、学生多元化发展,承认不同人对物理学科理解存在差异。我们期望物理课堂教学“后模式时代”,最优化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实践,将引领教师进入“无模之模,乃是至模”的教学境界,让师生在共同发展的海洋里徜徉。 参考文献: [1]徐继存.“后模式时代”课堂教学的选择与重建[J].当代教育科学,2013(23):15—16. [2]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