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
范文 | 凌国亮 钱昭媛 摘 要:在基于实验创新引领探究式教学的理念指引下,进行《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时,对人教版教材中的實验加以创新、改进和补充,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力求突破教学难点。 关键词:实验创新;探究教学;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6-0032-5 教材:人教版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7节 课时:45分钟 1 教材分析 1.1 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1.2 本节内容在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电荷的基本性质、库仑定律、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等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和物理规律之后,对静电场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静电现象的具体应用。本节课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电学知识的能力,加强学生联系生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后面学习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奠定知识基础。 1.3 教材内容与体系安排 本节内容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静电感应现象,创设导体在静电场中的情境,从理论上分析处在静电场中导体的特点,从而得出静电平衡状态的概念。利用“研究空腔导体表面电荷”的演示实验,归纳导体电荷分布的特点及电场特点。最后,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介绍尖端放电和避雷针、静电屏蔽等静电现象。 2 学情分析 2.1 知识层面 学生已经学习了静电力、电场的叠加、电场线、等势面等静电场的知识,具备了综合探究静电现象的知识基础。 2.2 能力层面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知道利用验电器、轻小物体来判断有无电场、电荷。但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为薄弱。 2.3 思维层面 学生对于导体中自由电子的运动理解得不够深入,不容易意识到导体处在电场中,存在电子定向移动的现象。不能很好地掌握静电平衡下,导体的电荷分布及电场特点。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电场、电荷的分布特点; (2)理解尖端放电现象及其过程,会解释生活中的尖端放电现象; (3)理解静电屏蔽现象及其原理,能将其运用在生产生活中。 3.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2)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探究物理规律常用的科学方法。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的价值和运用,提高科技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意识,形成科技具有两面性的价值观; (2)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体会自然现象中的奇妙规律,培养学以致用的精神。 4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静电平衡下导体的特点;尖端放电原理;静电屏蔽的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尖端放电的原因和静电屏蔽原理。 5 教学方法 教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式讲授方法。 学法:主动探究,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6 教学用具 (1)探究实验仪器:电磁感应起电机,自制奶粉罐,流苏线(条状餐巾纸、头发丝、塑料丝)。 (2)尖端放电实验仪器(自制):高压感应线圈,尖型导体,球型导体,铁架台,平行金属板,棉花,铁钉,小图钉,酒精,导线,木筷子等。 (3)静电屏蔽实验仪器:辉光球,氖管(电场激发下气体会发光),铁盒,锡纸。 7 教学流程图(如图1) 8 教学过程(表1) (栏目编辑 邓 磊)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