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用Tracker软件验证非对心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 |
范文 | 王伟东 摘 要:本文借助Tracker软件自动实时追踪物体运动影像以及分析处理数据的功能,验证了两个小球在非对心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 关键词:Tracker软件;非对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6-0048-3 1 引 言 一个运动的球与一个静止的球碰撞,如果碰撞之前球的运动速度与两球心的连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碰撞之后两球的速度都会偏离原来两球心的连线。这种碰撞称为非对心碰撞。碰撞过程遵从动量守恒定律,故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都守恒。高中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主要针对对心碰撞。对心碰撞前后两球运动轨迹确定,始终在同一条直线上,方便借助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测量滑块的速度。而对于非对心碰撞,每次碰撞前后小球并无确定的运动轨迹,无法安装光电计时器,故无法测出碰撞前后小球的速度。然而,利用Tracker软件的自动追踪功能,可实时追踪两球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并用自带的数据分析工具记录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从而可以验证非对心碰撞过程中动量是否守恒。 2 验证非对心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 2.1 实验目的 验证非对心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 2.2 实验原理 系统所受外力之和为零,故系统动量守恒。 2.3 实验器材 完全相同的两个钢球,电子天平,水平仪,固定有倾斜轨道的光滑玻璃面,数码相机,相机三角支架,笔记本电脑。装置图如图1。 2.4 实验步骤 (1)调节调平旋钮,至气泡刚好位于中心。将钢球放在玻璃面任意位置,钢球均能保持静止,则玻璃面调至水平。 (2)预实验:将其中一钢球在轨道的适当高度释放,确定该钢球的运动轨迹。 (3)将另一钢球的球心靠近该轨迹,但并不在该轨迹上,从而确保发生非对心碰撞。 (4)打开数码相机的录像功能。 (5)从轨道上某一高度释放钢球,用数码相机记录碰撞过程。 (6)利用Tracker軟件分析非对心碰撞实验: A.导入视频。打开Tracker软件,导入数码相机记录的视频(图2); B.设定标尺。选取玻璃面上任意一点为坐标原点,建立x轴、y轴。光滑玻璃平面两平行条纹间距离为17 cm,实验中以此长度进行定标; C.选择对象。选择菜单的“轨迹—新建—质点”按钮,创建“质量A”代表A球,“质量B”代表B球,即被撞小球; D.描绘轨迹。同时按住Shift+Ctrl,待光标变为圆圈,用圆圈标示A球和B球,点击“搜索下一个”按钮,Tracker将自动追踪两球的运动轨迹并记录两球的位置坐标随时间的变化。 2.5 数据记录(如图3所示) 2.6 数据处理 球A和球B在运动过程中的x-t图和y-t图分别绘制在从图4到图9的各个附图之中。 (1)选取小球A的实验数据,点击“Analyze”按钮,得到小球A的X-t、Y-t散点图,由于碰撞前后小球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采用线性拟合,直线的斜率表示小球的速度。 对两个小球在碰撞前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数据处理结果记录在表1、表2中。 (2)点击菜单栏“创建—质心”,并勾选“质量A、质量B”,从而可追踪球A和球B的质心坐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小球质心坐标随时间的变化绘制于图10之中。 2.7 实验结论 (1)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x方向动量守恒,y方向动量守恒; (2)球A和球B的质心做匀速直线运动,进一步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在两个小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实验验证,过去主要是做对心碰撞情况下的实验验证。本文通过例子说明,可以用计算机和适当的教育软件,做在非对心碰撞情况下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实验验证。 2.8 误差分析 (1)碰撞过程中,球与玻璃面间的摩擦不可忽略; (2)Tracker软件追踪小球时并不完全精确; (3)玻璃面并非完全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宏伟. Tracker软件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J]. 物理教学探讨,2017,35(4):74-75. [2]张大昌.物理 选修3-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7-21. (栏目编辑 王柏庐)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