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乡村振兴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能动性探索
范文

    王朝辉

    [摘 要]乡村振兴为农村经济和各个方面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契机,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要遵循七条路方略,在遵循这一原则下,要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能动性作用,让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更好更快地发展。本文立足乡村振兴这一时代背景,提出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动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文化;能动;探索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上传来了乡村振兴的大好消息。中国农村将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力引导下,一步步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因此,这次会议将定下一个基调:让农业成为有希望的的行业,让农民成为有吸魅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人民愿意居住的美丽地方。中国乡村在新时代必将迎来一个蓬勃朝气的的春天,必将惠及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在大力开展振兴乡村建设中,要坚持七个必须又要具有创新思维,让乡村振兴不仅仅停留在理想状态而是要变为实实在在的现实。目前,中华民族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和关键期,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来自乡村社会的发展不平衡。国家提出振兴乡村可谓发力精准,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振兴乡村有许多的途径和措施,本文立足乡村振兴这一时代背景,从文化振兴的角度尤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发展中的能动性来分析乡村振兴一些思路。

    1 传统优秀文化的能动意义

    在这次振兴农村工作会议上,会议要求必须要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的现代化水平这一思想,要走乡村文化振兴新道路,要大力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新途径,走乡村善治的现代文明的道路,要坚持共同富裕原则,要把精准脱贫的攻坚战打漂亮、打赢,在打赢的同时要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以便保持好脱贫成果不变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农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现实必然路径,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目标追求。中华文化历史久远、灿烂耀眼。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过程中,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夙愿,代表着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精神面貌,是中华民族得以世代向袭、不断壮大的丰厚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文化土壤,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对继续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

    党的十八大及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自觉、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展了许多具有创新、成效突出的业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影响力、辐射力。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方位的供给侧改革、对外开放更加全面、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超乎想象的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成为常态,这倒逼重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从而加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的意识;也倒逼持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意蕴,不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倒逼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体系。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传统优秀文化能动性表现

    2.1 能动性的客观依据

    首先,历史必然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自有自己的必然历史。中华文明历史久远,博大辉煌,而且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民族文化国家,虽然在近代,中华民族落后了,但是在古代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我们的四大发明为人类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在新时代,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四个伟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七个必须都是需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历史底蕴的。

    其次,现实紧迫性。文化越来越成為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方面,文化越来越现实其价值品位,21世界的中国正从世界舞台的边末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不仅仅要有巨大的GDP更要有巨大的文化精神来让世界认可我们。随着经济全球化,各种思想和意识形态不断地交锋,要解决乡村振兴中的道德问题、意识问题,也需要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来解决。

    最后,切实可行性。文化来自基层,文化来自人民群众,在新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实现的强国梦最重要的文化强国,没有农村的文化振兴就难以实现强国梦。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建设者和弘扬者 ,广大乡村人民群众具有巨大的先天优势。

    2.2 把优秀文化融入大力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乡村建设要对公共文化服务大力提高。在城市中,相对配套的公共文化设施使民众感受到了城市的先进性。对于一个有几千年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的思想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不可能在一时半刻就改变,但是公共文化设施能够给乡村振兴带来一股清新的风,农民在文化上能够去享受、会享受,自然在精神上就去追求有品位的活动。要根据具体的乡村和民俗风情,大力建设文化公共设施,要多渠道多思路开展建设活动,对一些贫困的地区还是要利用文化公共设施精准帮扶。

    2.3 利用新媒体传播力来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振兴乡村必然要求用新技术引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新技术的大量应用将全面地改变乡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乡村振兴要应势而为,积极主动把新技术和新媒体进行有机的融合,利用新媒体强大的宣传力。新媒体在新的传播途径下,能够表现出及时性、互动性和巨大的感染力。利用微信群,建立村落微信圈,通过微信圈发挥教育、宣传等功能,这些都是以前所不具备的,尤其在道德与人方面,要把中华传统优秀道德通过现代媒体体现出来,比如吃苦耐劳模范、孝道精神等等,使民众很容易接触到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

    2.4 利用乡贤道德作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部分来自乡村圣贤的创造性贡献。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在经济方面的发展是基础性的,但是文化精神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德高望重的乡贤在新的发展中要发挥榜样的力量。要实施新时代乡贤培育成长工程。培育知书达理,见识多广,勇于担当且愿意扎根乡土的新乡贤,整合好离退休人员回到乡村的正能量作用。加大农村道德风尚的建设力度,要加大乡村村民的民主法治民主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注重弘扬传统到的道德精华,民众的道德水平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力量,要发挥精神力量的作用,让道德进家庭、社区等等。(2)抓好青少年一代的道德水平。在新时期,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青少年一代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也受到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青少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要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提升青少年的道德水平。

    总之,在新时代,新的要求、新的使命的历史方位期,我国提出振兴乡村战略是一项巨大的惠民工程,必将带来乡村的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对于每一个人来讲在思想观念上也要转变对乡村的看法并且积极投身于乡村建设的洪流之中去。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消除贫困,这个任务的重心在乡村,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但是我们的贫困人口还没有完全消除,因此,国家提出振兴乡村建设具有战略目标。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少不了思想文化的振兴,没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没有充分吸收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乡村的文化振兴也将是无水之源的,因此,在振兴乡村建设中,大力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显得紧迫必要。

    [参考文献]

    [1] 高云才,等.乡村振兴,顺应亿万农民新期待[N].人民日版,2018-01-14.

    [2] 韩长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N].人民日报,2017-12-1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9: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