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范文

    钟金玲

    [摘 要]以“95”后和“00”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在大学生活期间会产生各种心理危机,而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既包括外部社会环境的因素,也包括大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原因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95”后是当代大学生的主力,“00”后已经开始登上大学的舞台,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新生力量。当代大学生是在物质生活优越、家庭环境过度关爱的条件中成长的一代。他们很少面临挫折、较少遇到“风吹雨打”,心理调适能力较差,容易在大学期间产生各种心理危机。大学独立自主的学习氛围、较复杂的人际关系、多样化的价值观念是蕴生大学生各种心理危机的外部土壤。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混淆,较强的话语权和自尊心要求,较高的个性化、物质化生活要求是产生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内部要素。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棘手问题。如何有效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蕴生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外部因素

    1.1 大学独立自主的学习氛围

    不同于高中时期学校和家长的高压、填充式的教学模式,大学有宽松的学习环境,大学生可以较自由地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方式,不再有考试分数的高要求,不再有老师的耳提面命,不再有家长的时时叮咛。这种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要求大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较强的独立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但有部分当代大学生在入学前以考上大学为目标,一旦考上大学后学习失去了目标,对今后所欲从事的职业也没有规划,不能独立自学,沉迷于网络、手机或社交活动,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对学习不感兴趣,陷入恶性循环,以致大学生产生厌学、自闭甚至轻生等心理危机。

    1.2 较复杂的人际关系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父母乃至众多亲戚的关爱、呵护,有的甚至溺爱,导致部分学生基本生活能力欠缺或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大学期间,五湖四海的大学生会集一起,每个班级、宿舍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同学之间、舍友之间、师生之间难免磕磕绊绊,但有的处事简单或心理调适慢的学生一遇到难处理的人际关系,或畏首畏尾或简单粗暴,造成同学关系、舍友关系、师生关系紧张,以致大学生出现社交障碍甚至对别人产生伤害。有的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谈恋爱,把爱情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无心学习,无心搞好其他人际关系,一旦感情出现问题,往往选择消极处理,甚至轻生厌世。

    1.3 多样化的价值观念

    当前社会价值观多元化,既有健康乐观的价值观,又有消极腐朽的价值观;既有节俭实用的消费观,又有奢靡浪费的消费观;等等。大学校园深受多元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在“象牙塔”内也不可避免受到多样化价值观念的浸染。近期不断见诸报端的校园“裸贷”现象,即是部分大学生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超前消费所致。在多元化价值观的浪潮中,有的大学生崇尚不健康的拜金主义、奢侈过度,致使其失去自我,迷失方向,沦为金钱的奴隶,最终影响其认知性格的形成,滋生各种畸形心理危机。

    2 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内部原因

    2.1 混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交织的环境中。他们从小就被家长灌输好好学习的观念,各种社会事务都由家长包办,与现实社会接触较少,甚至脱节,现实感很弱。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从小接触互联网,玩网络游戏,说网言网语。他们在网络游戏的陪伴下长大,对网络有较强的依赖,有的甚至产生网瘾;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存在感,在虚拟世界中寻找真实感;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有各种社交障碍,在虚拟世界中如鱼得水;他们在现实世界中谦良恭顺,在虚拟世界中嚣张暴力;等等。当代大学生对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辨识度较差,有时往往混淆,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用虚拟世界的方式处理现实世界的问题,结果往往导致适得其反,给其心理造成各种打击,容易致使其产生消极避世、厌世轻生的心理危机。

    2.2 过于追求以自我为中心

    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为“95”后和“00”后,这个群体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有2至6人围着其转,使其对话语权有较强的要求,自尊心敏感而脆弱,形成强烈的个人中心主义。当代大学生对社会规则体系普遍持质疑态度,在与同学、老师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敢于表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是其优点,然而一旦表达遇到挫折,其自尊心就会受到打击,变得郁闷而脆弱,对大学生活持否定态度,进而逃避社交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求肯定自我。

    2.3 过于追求个性化、物质化的生活

    当代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家长给其灌输的观念是好好学习,不让其考虑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娇生惯养。部分大学生不知道生活的不易,不知道家长努力工作赚钱的辛苦,把家长提供或满足的条件当成理所当然,有时甚至会提出很多过分的要求。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对社会上新出现的各种电子产品过于追求,物质生活要求较高,即便该产品用处不大,看到其他同学有买的,为了追求潮流或满足面子需要,也不顾实际经济条件盲目消费、超前消费。人必须要有追求,该追求不只是物质的还包括精神的,适当追求物质生活能够激发人的上进心。但大學生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其生活和消费主要由家长提供,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和锻炼自己,物质生活追求不是其目标,但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迷失目标和方向,错误追求较高的个性化、物质化生活,以致出现厌学等各种心理危机。

    [参考文献]

    [1] 程建平.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

    [2] 杨丹,王子靖.“90”后大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