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范文

    洪志强

    [摘 要]文章通过介绍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和应用优势以及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来保证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到RFID技术转变的过程中,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更好地推广以及应用。

    [关键词]RFID技术;图书馆;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1 RFID技术简介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简称,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RFID技术通过射频信号即可对特定的目标自动识别,无需接触即可获取相关数据。RFID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条形码技术安全性更高,具有穿透性,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快速读取特定内容,并且拥有存储空间,能够存储所需内容。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有读写器、天线、电子标签。其中天线在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充当桥梁作用,传递射频信号;电子标签由微型电子器件和芯片组成,用于存储相关特定信息;读写器通过天线接收的信号,读出电子标签相关特定信息。

    2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与应用优势

    2.1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

    RFID技术最早是于1980年初在国外军事领域中出现,此后其技术更加完善并在多个领域应用,到了90年代RFID技术开始应用到图书馆管理中来。1998年,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开始将RFID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管理中,之后随着RFID生产厂商针对图书馆管理推出的解决方案及产品的逐渐成熟与完善,国外图书馆也开始逐步地采用RFID技术。虽然国内图书馆引入RFID技术较晚,但是自从2006年厦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率先采用RFID技术以来,使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数量逐年增加,采用该技术一定程序上改变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使得图书馆管理趋于自动化和智能化。

    2.2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优势

    2.2.1 优化馆藏管理工作

    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中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分类归位读者放乱架和放错架的图书。采用了RFID技术后,通过将图书的架位信息包括层架标等录入RFID系统中,工作人员只需借助手持式或手推式设备即可在日常巡查架以及整架过程中及时发现放乱架和放错架的图书,减轻巡查架、排架、整架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在图书馆盘点中可以利用RFID技术进行图书盘点工作。

    2.2.2 精确定位图书

    由于图书馆读者对图书馆分类图书并不了解,在查找图书过程中会存在诸多不便,导致时间的浪费。通过RFID技术,可以将RFID系统与图书馆管理系统对接起来,将每本图书进行编码,读者通过图书馆检索系统,即可知道所需图书所处区域,包括哪一层、哪一架、哪一排、哪一列等,从而实现精确的定位,帮助读者减少找寻图书的时间,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2.2.3 利于图书馆数据统计

    利用RFID技术,图书馆可通过自助借还书机器、RFID防盗仪等设备,实现对进馆读者的人数、进馆读者的身份、读者借阅的次数以及馆藏书籍的借阅率等数据的统计。根据统计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使得图书馆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优化各方面的工作,进而提升读者的满意度以及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2.2.4 实现读者自助借还功能

    传统的图书借还需要打开图书扫描书上的条码,还要对图书进行充消磁处理,这样无疑增加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有时遇到借还书高峰期时,读者还要排队等待,浪费大量时间。而采用RFID技术后,图书馆引进相关自助借还设备,就可以在自助借还设备上自助地办理图书借还手续,并且还可以一次性借还多本图书。

    2.2.5 提高门禁系统安全可靠性

    传统的门禁系统的防盗方式是采用在图书中贴上磁条,再通过对磁条进行充消磁操作来实现的,未借图书没消磁经过门禁就会报警。而在实际使用中图书借出如果磁条出现问题,消不了磁,就会造成误报现象,功能上有很大的局限性。RFID技术是在每本书里加入RFID电子标签,防盗门禁系统直接识别标签借还状态,免去了重复的充消磁操作,想对于传统的门禁系统,大大降低了管理人员工作量,提高了门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3 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技术标准不统一

    目前,国际上许多RFID标准,其中广受认同的有三大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IEC标准、欧美的EPCglobal标准以及日本的UID(Ubiquitous ID Center)标准。由于这三大标准不同,使得不同厂商生产的相关RFID技术的产品并不能互用,系统也相互不兼容,导致图书馆购买RFID产品的可选择性降低,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

    3.2 安全性问题

    安全性问题方面应当关注的是信息安全性以及人体安全性。由于在非接触情况下,RFID标签内容有可能被其他设备识别并读取相关信息,这样可能会导致读者相关个人信息泄露,有可能被定位。在人体安全性方面,主要考虑的是目前RFID技术大多属于超高频,采用的频率范围大约为860MHz~960MHz,对于图书馆读者来讲,长期处于此超高频射线范围之内,可能会引起自身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3.3 技術缺陷以及管理问题

    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采用的RFID技术多属于超高频,可以允许远距离读取数据,但在操作中却并不能限制其具体到某个范围,也可能会受到范围内其他标签干扰,可控性有限。在管理上还需要思考并做好可能出现如停电、设备异常等突发情况,并做好应对措施,保证图书馆的正常运行。

    3.4 标签成本和耐用性问题

    目前,RFID电子标签数据的普遍保存年限为10到15年,远不能满足图书馆的需要,其成本大概是1到2元人民币,相对于传统纸质类条码成本而言,价格高,若将图书馆所有图书都进行转换,加入RFID标签,其费用包括标签价格和人工成本,将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虽然有的RFID厂商产品数据保存年限更高,但其价格更贵,因此,在引入RFID技术中,资金以及耐用问题也是图书馆应该考虑的。

    4 结语

    RFID技术的应用,为图书馆注入新的活力,不仅提高了管理人员工作效率,还提升了服务质量,方便广大读者。虽然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RFID技术会不断发展并升级完善。目前在图书馆管理中建议可采用RFID技术与传统技术之间相互补充,防盗方面可使用RFID技术和磁条技术相结合双重防盗,同时也要做好相关技术培训,根据实际情况规划逐步制定符合图书馆本身需求的RFID系统,更好地发挥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赫哲.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应用分析[J].新科技,2016(02).

    [2] 孙凌云.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09).

    [3] 陈志辉,王颖纯,刘燕权.基于物联网环境的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现状的研究[J].情报杂志,2015(05)

    [4] 宋岩.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应用反思[J].图书馆杂志, 2016(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8: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