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改革路径探析
范文

    肖梅

    [摘 要]本文从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出发,综合分析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贫困学生精准界定困难、贫困状况代际传递严重、教育扶贫同质化、盲目化、功利化等问题,在理论上为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的改革提出可行的路径,提高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减贫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贫困;精准扶贫;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中国典型贫困省份,贵州省的贫困学生数量多、范围广、贫困程度深,在贫困中有因病返贫、因灾返贫、集中连片的特点。尽管贵州省为了推动教育精准扶贫的开展建立了以省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牵头的教育扶贫联席会议制度,同时设置了灵活多样的资助项目和资助制度,并在继续教育中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贫困生的技能,不断完善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制度,但在实际推行中,由于部门衔接和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等因素,加之相比较而言,“输血”(物质资助)仍比“造血”(技能培养和继续教育)更能吸引贫困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推进缓慢,成效有待继续评估。

    1 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现状

    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的对象为在中职学校、普通高校就读,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和贵州户籍的因灾因病等特殊原因返贫的非在册贫困户子女,经扶贫部门按“两公示一公告”程序审核后进入到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系统的贵州省农村户籍学生。贵州省各级教育、财政、扶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通过联席会议制度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截至2017年,贵州省财政对31.7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上高中、大学免除学杂费和给予生活补助,伴随着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的持续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也面临着不少困境和难题。

    2 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问题

    2.1 贫困学生精准界定困难

    尽管贫困生资助体系发展到现在已经建立起“奖、贷、助、补、减”多元资助政策,但伴随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变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深入,教育成本不断攀升,高校贫困生数量增加,来源广泛,家庭经济困难在贫困生认定依据和认定方法中缺乏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各种有利于学生的信用贷款制度并不完善,在校期间的勤工俭学和各项资助缺乏必要的监督考评机制,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中贫困学生精准界定困难。

    2.2 贫困状况代际传递严重

    根据灾害与贫困辩证关系大量自然灾害及其风险通常集中存在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随之而来的劳动力供需结构变化、产业结构换代升级以及贫困对象关系网向城市延伸等问题,又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抛向了更大的社会风险之中,贫困高脆弱性强化,返贫现象激增;同时地区自然地理状况、经济发展现状和“救助依赖”的交汇,使得受助者缺乏感恩与回馈意识,贵州省贫困状况代际传递严重。

    2.3 教育扶贫同质化、盲目化、功利化

    在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中,教育扶贫路径方式、数量质量参差不齐,同时教育扶贫追求政治目标和形象工程,追求短期效果,扶贫路径方式无法摆脱物质扶贫的束缚,教育扶贫同质化、盲目化现象严重;另外在教育扶贫路径方式和政策推行过程中,求量不求质,甚至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也追求薪资和收入,忽略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教育扶贫施予者和被帮扶对象均流于功利化。

    3 貴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改革路径探析

    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要在总结各项扶贫制度政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贫困学生精准界定困难、贫困状况代际传递严重、教育扶贫同质化、盲目化、功利化等问题,通过教育扶贫联席分工负责、各施其职、协作配合,使教育精准扶贫成为提高减贫效率和质量行之有效的手段。

    3.1 “互联网+精准扶贫”——确保精准识别

    伴随大数据与“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快速融合和迅速推进,教育扶贫也应与时俱进。具体而言,就是要利用“互联网+”构建教育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使得教育扶贫在贫困生与贫困情况中精准判断、精准识别、精细管理;使得教育扶贫联席部门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实时核准,动态管理;使得受助学生群体及时明晰政策,做到应助尽助,确保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

    3.2 教育精准扶贫顶层设计——推动效果监督

    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教育精准扶贫必须树立生态系统概念,做好顶层设计,在现有的教育扶贫联席制度基础上,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能与定位,针对不同教育阶段贫困生的需求,建立教育精准扶贫一体化体系,避免各部门在教育扶贫中责任推诿和利益冲突,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推动教育精准扶贫效果监督。

    3.3 “造血”+“输血”——优化脱贫效果

    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将会持续面临现实贫困者的不断消失和未来贫困者的不断产生这个困境,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学校作为承担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的重要部门,承担着教育扶贫“悖论”改革的重任,因此高校在推行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的同时,要发挥不同学校的作用推动知识与技能教育,将教育扶贫变成道德实践的重要内容,“造血”+“输血”培养学生爱国爱家、遵纪守法、互助友爱、勤俭节约、自食其力、文明养成、感恩励志等精神,树立智力资助成长典型,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不断优化教育精准扶贫脱贫效果。

    [参考文献]

    [1] 熊文渊.高校教育扶贫:问题与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14(23).

    [2] 孙雪玲,蒋小雨,李欣蓓.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社会效益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