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四个自信”视域下新时代“三农”工作论析 |
范文 | 刘玉娟 白云 [摘要]“四个自信”作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一种精神引领和价值引领,理应融进每个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中,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方面面。“三农”工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微观层面,也需要“四个自信”的精神引领和价值引领。“三农”工作领域坚持“四个自信”具体体现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继承并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三农”思想,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升乡村文化自信实现文化振兴乡村等。 [关键词]四个自信;新时代;“三农”工作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种自信具体来说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简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四个自信”来自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来自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四个自信”作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一种精神引领和价值引领,理应融入到每个中国人的精神状态,理应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方面面。“三农”工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微观层面,也需要“四个自信”的精神引领和价值引领。 1 坚持道路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步步走出来的,是经过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探索出来的,是无数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拼搏奋斗而来的。经过近百年的努力,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中国人民的腰杆挺起来了、头颅抬起来了、语气硬起来了、钱包鼓起来了、精神富起来了,与此同时我们的底气越来越足,我们生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我们自豪感和成就感是油然而生的,我们的自信是不言而喻的!道路自信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农”领域也需要坚持道路自信,一方面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当前的国情农情,运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当前“三农”领域出现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滞后、农村缺乏活力、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总结多年来“三农”工作的实际经验,以及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专门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其目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强调促进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此之前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曾开展过振兴乡村的运动,他们所采取的策略与方式各不相同,但最终都使乡村重新焕发生机并获得了较快发展。国外成功的经验固然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但是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因为我们已经吃过这方面的苦头,所以我们必须结合自己的国情做出决策。具体来说,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就是要走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共同富裕的道路,质量兴农的道路,乡村绿色发展的道路,乡村文化兴盛的道路,乡村善治的道路,中国特色减贫的道路。 2 坚持理论自信,继承并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的“三农”思想 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奋斗耕耘,因此理论必须依靠人民、服务于人民、为人民所检验,才能使理论充分发挥其价值,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纵深发展。我们强调理论自信,一方面是基于几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强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才能与创造才能,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当前我国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行到底,必须坚持理论自信,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信念,不被各种“妖魔鬼怪”邪说所迷惑,做真真正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农”领域也需要理论自信,需要理论指导。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我们党“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具体来说一是提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三农”工作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论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可见,习总书记将“三农” 问题与中国强、中国美、中国富的国家大局结合起来,突出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指明了“三农”工作的奋斗目标就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三农”工作奋斗目标的确立为广大农民和广大农村工作者指明了奋斗方向,使其更有心劲和盼头搞好农村建设,早日实现小康。二是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三农”工作。习总书记在2015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处于新时代的中国,要想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依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地进行理论创新,然后运用新的理论成果指导“三农”工作。“三农”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需要新发展理念来指导,具体来说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和党政领导层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和理论创新等探索。协调城乡之间的资源要素分配、市民与农民间的差距以及农民内部之间的差距,同时还需要协调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興之间的关系。在农业生产中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提质又增效;又要注意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加强与外界沟通交流,加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力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使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农业农村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并且将“五位一体”总布局贯彻落实到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各个方面,促进农村全面振兴。五是确立党管农村工作的领导地位,为农村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三农”问题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彻底解决,必须将全面从严治党贯彻落实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六是提出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 3 坚持制度自信,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支撑中国崛起的成功密码。”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短短30多年间取得了其他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发展成果,成功跃升为第二大世界经济体,创造出“中国奇迹”,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能够有效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优势。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我们的制度自信一方面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与中国人民的支持与拥护;另一方面来源于与西方发达国家和照搬西方政治模式的非西方国家的比较。西方主流发达国家所标榜的三权分立、多党制和议会制貌似民主,实现了权力的分权与制衡,但其实际情况却陷入了金钱政治与党派政治,使平民无缘参与竞选、民主流于形式。前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且时至今日这些国家或多或少还面临政治动荡、经济下滑、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部分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后陷入了尴尬境遇,如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且还不时出现社会动荡;而西亚、北非国家则政治持续动荡,面临内战的困扰。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和照搬西方模式的非西方国家的对比,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当然我们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自我满足,更不是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通过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我们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三农”领域也需要制度自信,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农”问题必须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必须通过不断打破旧体制机制的束缚,建立新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就是说农村的根本出路在改革,唯有改革才能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才能重新激活农村发展活力。而农村改革必须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几十年来取得的发展成果证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能够极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能够极大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是农村改革的重大制度成果。该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我们在强调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同时,也应看到农村基本制度存在的不完善方面,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同时还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处理好农村建设用地、宅基地、农地以及闲置土地等关系,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农村土地,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等等。 4 坚持文化自信,提升乡村文化自信实现文化 振兴乡村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弘扬,是对奋发图强的革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持与发展。文化自信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信念与文化根基,同时也标志着我们党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设蓝图,为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正确方向,为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供了正确指导,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奠定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我们坚持文化自信,一方面是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坚守,相信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是能够体现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文化韵味,并且相信其是能够塑造中国人性格的;相信我们的革命文化是具有独特历史意义的,是能够让人记住历史的,并且是能够催人奋进、激发中国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相信我们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是能够表现中国人民精神状态的,是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引领。另一方面是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的必然要求。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 “三农”领域必须坚持文化自信,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二要坚持乡村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还应该不断强化。之所以强调乡村文化自信,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导致乡村发展处于滞后状态,农村成为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虽然最近十几年一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但是仍有许多人依然向往城市,对乡村缺乏信心。我们只有确立乡村文化自信,才能克服乡村居民的自卑情节,才能调动其积极性,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为此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在农村物质文明提升的同时,也需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不断提高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乡村文化自信,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首先,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升思想境界;其次,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乡贤文化,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保护好农村传统村落、文物古迹等物质文化遗产,同时鼓励支持发展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第三,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创造以农村为题材的文艺作品,鼓励艺术下乡,在农村建设图书馆、活动室等;第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引导从简举办婚丧嫁娶等事件,酌情减少乔迁、生日宴等,遏制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的陋习;第五,打造特色小镇,例如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特色工艺品小镇、非遗小镇等,提高乡村知名度,提升乡村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2] 決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 [3] 董峻,王立彬.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7-12-30. [4]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3-12-25. [5]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N].人民日报,2015-12-26. [6] “四个自信”之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因何而生[J].人民论坛,2017(16):10-11. [7] 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 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民安居乐业[N].人民日报,2016-4-2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