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
范文 | 叶春兰 秦莹 [摘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有利于农业发展、美丽农村建设和农民收入增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采用统计分析法,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公示名单进行统计,对2012~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及我国乡村旅游占国内旅游比重和收入统计等进行数据分析。其次,论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发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解决路径,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關键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解决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4;F592.7[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从乡村旅游建设、农业供给侧改革、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提出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更加凸显了乡村旅游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一方面能直接有效地提高当地乡村人民的收入;另一方面从纵向和横向地拓宽了农产品销售路径,刺激农业经济体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使农民群众的逐渐向城市居民所靠拢,更新自己的观点。 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激增点是休闲农业的发展,使我们对乡村刮目相看。有效而深入地开发农业景观、聚落景观、农村文化景观和农村牧区景观,也是促进农业景观、聚落景观、乡村文化景观和乡村牧区景观发展的有效手段。它兼顾了娱乐、悠闲、度假、亲子、教育等功能,使乡村成为人们旅游首选的心仪地点,同时也促进了农村文明的进步。在21世纪,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工作节奏也是越来越快,基本上每天都在不停地加班,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缺乏人情味与一丝丝温暖,城市居民已经喘不过气来,乡村生活的环境与节奏越来越受城市居民的追棒,其可以有效地缓解日常生活的压力,使人从繁重的节奏中暂时剥离出来,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正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弥补这种不足。因此,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虽然发展速度缓慢,但随着消费者需求不断地激增和政府的支持,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形成了“加快发展、优化布局、改善环境”的良好态势。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的激增点和亮点。它对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率,增加农民就业收入,使收入稳定增长,调整农业旅游结构,造福农民作出了积极贡献。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在我国的迅速兴起,是大中城市郊区从食品、服装、住房、交通向小康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农民幸福”是一种旅游现象,表现为“吃、住、劳、体验”,它强调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农民幸福”现象也是城乡协调发展的现象。由此可见,新型农村发展模式的雏形是“以城市为标杆,推进城乡相互渗透,促进城乡互动、相互促进”。如今,农家乐、民宿、乡村酒店等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乡村旅游形式和旅游设施已经呈井喷式增长,普及到各个地方。 但是,任何事物均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问题。不仅要看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正确地看到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社会治安弱化,地方传统文化变异等等,并深入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2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2.1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公示名单统计分析 表1所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共153个示范点包含31个省,其中省示范点平均为5个。中位数为5,说明各省的示范点一般范围涵盖5个示范点。研究数据发现示范点众数等于中位数等于平均数均为5,说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集中区域是5个示范点。其中广西、广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陕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河南、黑龙江、天津、河北、北京示范点都是5个,分别占全国示范点约3.2%。西藏、辽宁、吉林、山西、内蒙古示范点都是4个,分别占全国示范点约2.6%。大连、新疆、上海、示范点都是3个,分别占全国示范点约1.9%。福建、山东范点都是7个,分别占全国示范点约4.5%。浙江示范点为6个,占全国示范点约3.9%。青海示范点为14个,占全国示范点约9.2%。其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前三甲是青海省、福建和山东、浙江省,分别占全国示范点占比为9.2%、4.5%、3.9%,第二名和第三名与榜单第一名青海省的示范点悬殊还是比较大是福建和山东省的整整两倍,是浙江省的两倍之余。 2.2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统计分析 2012~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总体趋势大体上升,其中在2015年接待人数大幅度激增到22亿人,增长率高达83%。 2.3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现代休闲的一种趋势。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渐升级,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从2012年到2017年我国国内乡村旅游的比例和收入逐年递增且大幅度增加。2017年,乡村旅游在国内旅游中的占比高达58%左右,表明人们对乡村旅游的这种旅游方式需求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捧这种旅游方式,已然激起了一股乡村旅游的新高潮,我们应审视夺度,维护并促进这股热度,重视起设计好美丽的乡村旅游,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带动当地的发展。2012年到2017年,乡村旅游发展是最快的几年,且可能持续地加快发展,在2014到2015年,乡村旅游占比增加了约15%左右,这一年增加比率最大,有了很大的突破。随着乡村旅游占国内旅游的比重越来越大,收入也随之越来越多,且两者成正比例关系,我们要持续推进乡村旅游的热潮,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从而有效改变他们的生活,使农民可以充分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也是精准扶贫的一种主动方式。 从2012年到2017年,我国乡村旅游农家乐的数量逐年递增,“农家乐”的特色在于可以品尝到无公害、营养丰富的农家菜,体验悠然自在的农家生活,赏尽田园风光,感受淳朴的农风,还可以同自己的孩子一起享受体验农产品的采摘与种植,不仅促进亲子的关系,更是陶冶了情操,是小朋友真实地感悟农民的不易与辛苦,且乡村旅游的人均消费费用并不是很高,也适合家中老老少少以及年轻人的“百搭”旅游方式,有益于全家均参与其中。农民可以在政府和市场的支持、推动下,打造个人特色的农家乐,不断挖掘客户,从而满足个人不同的需求,奔向自己向往的富裕、幸福、自由的美好生活,而不是一味的依靠苦力、政府的救助生活,使自己的生活也变得丰富有趣,更加有意义,满足基本的需求同时,不断追求个人的理想,实现自我的价值。 2.4 休闲农业与乡村收入统计分析 2012~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收入不断增高,增长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在2017年,收入增长率达到了23%左右。在人们的生活中,休闲放松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人们工作繁重,生活环境非常的节奏快,休息的时间少,再加上各方面的压力,使人的生活和工作都时刻处于紧绷的状态。并且大多风景区旅游人流量大, 且路上花费时间较多,而逐渐将休闲方式转向了亲近大自然, 因此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成为了首选。使人一眼望去就可以清晰可见农产品的种植环境,还可以让游客亲自体验摘取农作物等的快乐。风景迤逦的自然山水风光,吸引众多游客观赏、拍照且带动当地农家乐发展。 3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3.1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增进作用 3.1.1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也是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农村旅游的发展,既符合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可在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休闲农业除了为消费者提供美丽清新的乡村环境外,为游客提供无公害的农产品,深受游客喜欢。不同于传统农业产生的农产品,这里的农产品是高端、有特色,属于无公害且营养价值高的食品。消费者从心理上也能接受相对于平时市场上随处可见的农产品的价格,是农产品销量被提高同时也为当地村民赢得更多的利润 。 3.1.2 农民、农业、农村发展的催促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住宿”式休闲民宿、“农业+教育”式亲子旅游、“农业+互联网”农产品销售,“农业+旅游业”的等发展。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与素质、推动农民转向市民的速度,间接利用文化旅游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如民宿传统的节日、最近很热的“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利用各种自媒体,吸引人们的眼球,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当地,为乡村赢得更多的客流量,推动当地农村的发展。随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份额的增大,各地应利用原有的自然资源和旅游景点,增加旅游项目,带动“农游合一”的新型产业,打造乡村绿色游憩的空间。以此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提高乡村的卫生水平,使更多的农民重新返回家乡播种,共同努力打造新农村。 3.2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3.2.1 未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造成生态破坏。休闲农业的基础是农业系统内部功能的良性循环和生态合理性。然而,目前大多数经营者对其内涵和本质属性还不清楚,不注重长期的发展,只沉迷于眼下既得的利益,过分依赖非自然农业技术。这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失去了休闲农业的“自然”属性,而且与休闲农业的科学发展背道而行。 3.2.2 村庄环境“脏、乱、差”問题日益显著。目前,关于休闲农业管理等相关法律较少,违背社会责任的经营活动得不到有效地遏制且相关负责人容易钻空子,狡猾的逃避责任。另外,到目前为止,事实上,关于环境的保护与资源有效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没有健全,现在的管理方式带有一定的政府强迫性,真正对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责任人实施相关的法律的手段较松,透明度不高,所以导致乡村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环境越来越差。悠闲农业建设资金投入欠缺,建设理念不健全缺乏长远的眼光,所以建设乡村旅游景点时,不注重对环境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有些农家乐卫生条件不合格,部分乡村居民素质较低,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有的农业休闲项目还存在欺骗客户的行为,态度蛮横,恶意提高物价,导致游客再也不想重游故地,甚至出现消费者大量的不满与投诉,从而给农村旅游甚至整个行业带来消极影响。 3.2.3 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趋势加剧。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数量的剧增及产业梯级转移和农村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开发区、工业园区特别是化工园区在农村地区悄然兴起,造成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工业企业的“三废”超标排放已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4 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措施 4.1 继承地方特色,打造主题农园 传承传统工艺品、传统风俗习惯与节日文化和生产方法,建立小型展览馆展示一些文化遗产与作品;形成亲子农场、观光型农场、租赁农场等形式,承载乡村文化、亲子教育的功能;承载古村落、新文化村、新经济村等阶段全体农村人民认识和体验文化生态系统物化与理想化统一过程的功能;承载董事会、商务、员工奖励、度假、旅游风景地产等功能;建设高水平的乡村旅游俱乐部,集生产、科研、营销、沟通、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 4.2 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紧密相融 生态文明要素是乡村旅游得以兴起的根基。乡村旅游开展所依托的资源,不是先人遗留下来的死气沉沉的、被称作凝固乐章的静景观,不是靠恢复、模仿而再现的历史场景,而是世代伴随人类繁衍、进化、充满生气与兴旺景象的能将人融于其中的环境、氛围和活动。 乡村旅游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工业革命在给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的同时,也使城市的自然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使城市的绿色慢慢消退;经济飞速发展并趋向一体化,但也造成全国各地的城市文化趋同的后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传统文化也有一定的排异性。 4.3 开发优质的乡村旅游产品,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促进乡村旅游科学、健康地发展,以市场营销为切入点,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稳定而持久的需求市场;以环境为切入点,可持续地开发下去。进入21世纪以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出现了称之为 “阳朔现象”的“怪现象”。随着人们对旅游行为自身的文化性质、社会性质认识的深入,人们对“阳朔现象”从惊讶到理解再到接受。 在现代科技乡村旅游观光中,使消费者在旅游中了解农业科技知识,开拓生态农业区,为游人提供充分的体验、娱乐的空间。旅游经济附带作用和生态农业的发展相互催动,在资源立体的文化旅游落后地区,增强了有待开发的地区的文化含量,可开发度假型、体验型旅游产品,以适应买方市场日益增加的需求。 4.4 加强乡村旅游理论的研究 目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未来发展都无可避免地面对着两个重要的问题,其一是新文明与旧文明的辩证问题,其二是农业与旅游结合的形式问题。新文化已进入工业文化时期和后工业文化时期,而旧文化的保留区基本还是停留在农业文化时期。在两种文化并存期间,不管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还是社会意识策略都存在极大的差距。而其中最实出、最直观的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程度,这对于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环境中的人们是不可抗拒的诱惑。作为有过这种享受的人又无权阻止、限制这些刚开放眼界的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追求。很多旧文化就是在这种向往美好的心态下,由于无人继承而消亡的。旅游是文化交汇的窗口,乡村旅游又是要新文化与旧文化交汇的最前沿。如何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使这种冲撞得到化解,使其新与旧得以交融,是旅游界需要攻破的难题。 4.5 注重人才培训,统筹乡村旅游 旅游业发展要具有规模化、高端化,关键要有专业的管理人才。农民从传统的农业将其与旅游相结合,跨度很大,需要加以带领和培训。当然,还要加强对乡村人民的旅游教育,营造和谐文明的旅游环境。 4.6 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乡村旅游开发应立足于自身的特色文化和地域资源优势,设计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不要相互抄袭,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环境,寻找唯一的、最中心的发展目标,努力做到创新,并尽可能地形成标准,形成规范,形成景观效应,同时,农村民俗文化展示有利于让人们重拾良好的民俗文化,不需要刻意模仿、追逐城市的文化。乡村旅游是创立在自然的生態环境基础上的,保护生态环境与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两者之间是互补的关系,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只有尽力维护完好的自然生态、农村传统习俗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当地的乡村才能成为游客首选的旅游地。其中,当地的村民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受益者,但其小农意识较强,因此,还应该不断努力增强村民的生态保护观念。 4.7 打造区域景观整体与乡村景观意境梦幻体验 打造区域景观整体与乡村景观意境梦幻体验是区域尺度下通道式动态旅游类型。乡村景观意境可划分为地方文化代表型——乡村文化意境,水体景观主导型——水乡意境,山野乡村主导型——自然意境,林间乡村代表型——林海意境,平原农耕代表型——农田耕作意境,牧区乡村代表型——自然天堂意境,民族村寨型——异域人文意境,城乡过渡代表型——都市乡村意境8大类型。基于儿时的记忆、寻找传说中的桃花源里避世文化的理想空间、中国诗画文化的灵魂等多种意境追寻,乡村景观意境的感知和体验也成为现代最为时尚和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活动和产品形态。 [参考文献] [1] 张云诚.浅论休闲观光农业助推农村经济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8(23):246. [2] 夏显力.大都市边缘区休闲农业发展内涵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03):48-53. [3] 王婉飞,王敏娴,周丹.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J].经济地理,2006(05):854-856. [4] 郑颖莉.浅谈乡村旅游业的发展[J].河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98-102. [5] 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02):38-42+79. [6] 赵云.云南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与探讨[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04):87-8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