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浙江临海桃渚所城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探究
范文

    侯德贤 余伟佳

    [摘要]桃渚所城是位于浙江省临海市桃渚镇的一座古城,坐落在后所山的山脚下,四周群山环绕,面朝大海,城垣盘踞于后所山上,因戚继光抗倭而闻名于世人。桃渚所城作为明代两浙沿海建设的51个卫位所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古城,为研究明代的卫所制度和海防体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材料。但因其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历经多次战争与迁移,年久失修,城内诸多文物已破败,基础设施不甚完善。如何在做好桃渚所城保护工作的同时,利用其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文化旅游开发,是桃渚所城发展规划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桃渚所城;古城保护;文化旅游;古城开发

    [中图分类号] F592.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桃渚所城不同于一般的古城,是明代卫所制度的产物,是明太祖朱元璋为防御倭寇而设“桃渚千户所”,于明洪武二十年开始建造,其后经过两次内迁,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桃渚所城集历史文化、海防文化、滨海文化于一身,有着极大的文化旅游开发价值。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调查法和实地考察法,在实地考察桃渚所城的城内建筑、历史文物、管理体系等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当前文化旅游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保护性文化旅游开发的构想,力求在保护和传承抗倭所城独特的历史文化的同时,推进桃渚所城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1 桃渚所城的所城文化研究

    1.1 桃渚所城的存在背景

    明前的历朝历代在海防体系上几乎皆为空白,呈有边防而无海防状态,海防建设真正得到重视始于明,其原因为明朝开始遭受大规模的倭寇侵袭。清代学者蔡方炳称:“海之有防,历代不见于典册,有之,自明代始。”由此可见,明朝乃中国海防建设的起始点。虽然在明代以前,例如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以及唐宋年间的一些滨海国家组建水师和固定的海防巡逻点,并进行海上作战,但其主要用途是防止本国内敌对势力,而非防御外敌入侵。

    直至公元1368年,“布衣皇帝”明太祖称帝,创建明朝,明朝疆域幅員辽阔,因此其海岸线也格外绵长。明朝自建国后,东南沿海地区就频频遭受倭寇侵袭,尤其是浙江作为连接南北要省,更是首当其冲,沿海居民时常遭受劫掠。朱元璋逐渐意识到了海防的重要性,开始颁布一些海防政令,以护沿海百姓。虽然这种海防政策是以防御为主,但其体现了统治者的边防政策开始逐渐向海防靠拢。

    公元1383年,浙江沿海地区倭患日益猖獗,促使明太祖下定决心增强海防。公元1384年,信国公汤和巡察东南沿海地区之后,着手兴建多座抗倭城池,表明积极防御的海防思想开始真正的付诸实践。“洪武二十年(1387年),‘汤和还,凡筑宁海、临山等五十九城(《明史》卷三)。桃渚城就是此时所筑成的五十九城中的一城,隶属于临海的海门卫。《明史》卷四十四说:‘桃渚千户所,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明实录》亦谓:‘洪武二十年……九月,筑台州健跳、桃渚土城,各置千户所以防倭。”由此可见,桃渚所城是特定时代背景下所催生出的产物,它的存在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1.2 桃渚所城的历史地位

    1.2.1 地理位置险要,是防御倭寇的重要门户。由于桃渚所城的东面有一桃渚港,面朝大海,往北可直达健跳,故倭寇每次从这里突袭,走陆路向海门卫侵略也不过20km的路程。此外,从桃渚所城登陆还有一条不超过20km近路可以直接到达台州府,因此桃渚所城也成为倭寇劫掠海门卫所进而侵袭台州府城时较为频繁的登陆点。不仅如此,桃渚所城附近海岸古时有三条支流,往北直通健跳所,乱石密布,地形复杂,一旦倭寇发动侵袭,无论是海门卫还是健跳千户所都无法及时增援,因为即使从海门港出海支援都需要两天,健跳所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而桃渚所城还地处台州与宁波的中间位置,它的存在可以防御妄想从宁海登陆进而侵袭台州府城的倭寇。综上所述,设立桃渚所城是防御倭寇的重要门户,它的设立是十分必要的。

    1.2.2 水路交通便利,是倭寇侵袭的多条捷径所在。从地形上看,桃渚所城附近水路侵袭具有顺流而下的地位优势,而倭寇又惯于从水路向内地深入抢掠,因此桃渚所城拥有的是从其他卫所进攻所不曾拥有的地理优势。虽然海门卫和前所千户所是台州重要屏障,能保护椒江一带免受倭寇侵扰,但灵江江域宽阔水流充足,倭寇经常趁着海水上涨,借机袭击台州府城,肆意烧杀抢掠。因为从曾经的桃渚港乘舟船便可以直达东海,所以有两条近道刚好途经桃渚所城,倭寇通过东海入海口逆流而上直达桃渚城,然后翻过芙蓉岭到达小芝镇,接着顺着小芝溪直达台州府城进行烧杀抢掠,相较于沿着椒江经海门侵袭的路线和从三门港跋山涉水到台州府城劫掠的路线,这条线路更为灵活妥帖。甚至倭寇乘舟船可以从台州府城进入深居内陆的天台和仙居进行劫掠。

    此外,据当地百姓所述,在名将戚继光还没到台州打击倭寇之前,倭寇还在东南沿海地区设有根据地。其中仅临海附近就有北、中、南三个重要据点,北面紧挨健跳港,南面毗邻海门卫,中路紧邻桃渚所,由此可见这三个卫所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受到了明廷和倭寇的重视。因此,在桃渚设立千户所,无论从地理还是交通上看,都是海防建设的战略需要。

    2 桃渚的旅游资源研究

    桃渚作为浙江沿海地区一颗绚烂的明珠,其不仅生态环境优良,还拥有许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集山川、海港、古城于一体,底蕴深厚,风景怡人。桃渚境内除了古朴大气的抗倭古城,还有壮丽的白垩纪火山遗迹景观、中国最美田园风光、漂亮的海浪沙滩、形状各异的珊瑚岩等一批独特景点,令人乐不思蜀,流连忘返。

    2.1 人文旅游资源

    2.1.1 抗倭古城墙。现在保存下来的桃渚抗倭古城墙是桃渚城第二次内迁的产物,洪武二十年初建的桃渚城在上盘镇新城村旧城山,距桃渚镇15km,被百姓称为“下旧城”。但旧城依山靠海,初建的桃渚城时常遭受台风海浪侵袭,同时也难以防御外敌,故桃渚城向内搬迁到中城村,也就是书中记载的“中旧城”。但“中旧城”仍据海较近,无法避免海浪的侵袭。公元1439年5月,桃渚倭寇攻占桃渚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手段极其残忍,桃渚百姓深受其害,故于公元1442年再次迁城。如今人们所看到的桃渚所城,临崖而建,进可攻退可守。

    抗倭古城墙基本呈方形,城墙高约460cm,宽约500cm,城基宽约1000cm。古城墙上原有敌台14个,还有12个留存至今。此外在古城的东面、南面、西面各有一道城门。除了西瓮城在大跃进时期被拆一个口子,其余两瓮城均保存完整。瓮城的独特构造既可以遮蔽郊外的风尘,又可在倭寇入侵时让守城的官兵可以迂回作战;同时还满足了风水需要,可借此“避煞”。

    2.1.2 摩崖石刻。桃渚城内现今仍保存有明代的摩崖石刻,这些摩崖石刻饱经风霜雨雪的洗礼,有些已经模糊不清,被重新题刻。其中“镇海”“眺远”两块摩崖皆处在桃渚所城的后所山,“镇海”题刻在半山腰的崖壁上,竖立排放,而“眺远”则题刻在一块大石上,俩字亦竖立排放。虽然两个摩崖现存下来的都是后世重刻版,但它们的存在仍向世人展示着桃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桃渚新建敌台碑记》石碑由碑和碑座两部分组成,所刻内容主要是赞扬戚继光英勇无畏、抗击倭寇的丰功伟绩。石碑四周以缠枝纹装饰,碑文共计18行,每行可写34个字。石碑原来放置在城墙西北方的转角上,现在则立于后所山的碑亭里。

    2.1.3 古街古宅。桃渚城是明代已有的重要军事卫所,城内既有古朴清雅的市井民居,亦有典丽矞皇的豪门大宅,道路布局仍保存着明朝韵味和格局。桃渚古街和主要巷道相互交错,成为桃渚城内的主要交通要道,此外还有10条小巷,南北均分,依次坐落,大致呈两横六纵结构。城内民居古建坐落有序。古民居中尤以柳氏、郎家里、郎德丰三座古宅最具代表性。

    柳氏古宅是由柳氏家族的第五代子嗣于明末建造落成,保留下来的大致呈四合院形,占地约为1800m2。台门高大,呈八字展开,两侧皆有精美的灰雕图案中,其中有腰鼓形状的浮雕象征着桃渚古城重要的战略地位。第二道台门的门框上部有灰雕“五蝠呈祥”,左侧墙角有一扇别致的花石窗,窗体呈竖长形,其雕刻宛如剪纸窗花的简洁图案,通过寿纹和窗棂间镶嵌的梅花、蝙蝠、荷花等浮雕,把窗体巧妙地衔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筑颇有明代的遗风。

    郎家里古宅则是由其第八代子嗣于道光年间所修建,是一座有二进台门的完整四合院,宽敞明亮,前庭开阔。整座院子饰物精细,有木雕、石雕、灰雕等多重雕刻,可谓是雕梁画栋,古朴庄重。房屋整体细致异常,精雕细刻的廊柱,精美绝伦;柱头的高浮雕纯朴洗练;嵌在墙上的各式石漏窗雕刻手法多样,夹杂着浮雕、圆雕等。不论人物鸟兽,还是花鸟虫鱼,皆栩栩如生,形态逼真,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充分展示了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与精湛手法。而郎德丰古宅乃郎氏第九代后裔郎子恒于清光绪中期所建。与郎家里古宅一样,四合院形态的宅院,雕刻精美,廊柱檐头、镂窗门帘,处处凝聚着工匠们的汗水和智慧,古朴大气又不失精巧美丽。

    2.1.4 城内古建筑。鹤峤书院坐落在后所山山麓,其始建于公元1750年,适逢台州“两庠闹学案”的余威尚存,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鹤峤书院作为一个人才培养基地,为当时社会输送了许多人才。比如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先驱杨镇毅任书院山长,培育了很多忠于革命的学子;著名教育家林迪生也曾在此学习。如今书院已经停止办学,失去了它原本作用,但每片砖瓦仍向人们诉说其过去的辉煌。

    佛号柱屹立于后所山的山腰上,具体建造时间不详,据说乃元末明初所立。佛号柱主要由柱体以及顶端石块两部分构成,石柱整体高约2.8m、宽约0.2m。柱体的四周分别刻着四种不同的佛号。该柱按理来说应该是立在寺庙里面的,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被立于山腰上。笔者调查当地老人得知,该佛号柱乃天灯,古时将它在夜间点亮,专门在漆黑的夜晚为往来商贾、渔民指明方向。

    2.1.5 抗倭陈列馆。桃渚抗倭陈列馆是桃渚城内的民众为了纪念当年戚继光和祖先们奋不顾身,英勇抗倭的历史功绩,自发集资修建的,至今已有14年,其馆舍主要由“北斗宫”改建而成,古色古香。馆内主要分为五个展厅,东一室主要陈列的是明朝抗倭留下的历史文物古迹。东二室陈列以祖籍台州的文人雅士的诗画作品为主;西一室陈列着二十幅“戚继光台州抗倭”画作,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古代军民众志成城英勇抗倭的无畏场面;西二室展示的则是以桃渚海滨的秀美风光为主要题材的优秀画作。通过参观抗倭陈列馆,不仅激发参观者爱国主義热情,弘扬英勇无畏民族精神,还能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大家牢记历史,团结友爱。

    2.1.6 民俗活动。桃渚作为一个沿海古镇,千百年来形成了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比如观潮节、谢年祭祀、七月半庙会以及婚嫁习俗等,其中最为盛大的当属古城天妃宫庆典。每年的农历3月22日,据说是天后娘娘的寿诞,为祈求一年的平安,古城居民会在后所山上天妃宫大摆宴席,每到这一天附近的人皆会赶来祈福,人数多达数百人,流水宴,放鞭炮,共庆美好佳节。亦会请来小僧人与当地老人一起诵念心经,烧香祭拜天后娘娘,祈求天后娘娘保佑家人平安富贵。若有客人到来,当地居民亦会热情相邀。

    2.2 自然旅游资源

    2.2.1 田园风光。桃江十三渚位于石柱峰下,桃渚古城的东面,由天然的溪流筑成13个小岛,岛中有水,水中有岛,错落有序,有着“中国最美田园风光”的称号,是一个水上游乐和观光体验的好去处。

    2.2.2 海滨沙滩。桃渚龙湾滨海浴场地处桃渚所城附近的海滩上。植被茂盛的团箕山环绕着北沙、南沙、小沙三个沙滩,退潮后三滩合一,一片金沙碧浪,好像一条金龙,故谓之龙湾。作为台州市唯一的海滨浴场,绵长的海岸线使得其坐拥峡湾、石崖、礁石等,山海交错,环境优美。其与普陀千步沙、青岛金沙滩相比,没有过分的开发,更为原生态,游人能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恩惠和历史文明的遗存。

    2.2.3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桃渚所城的南边,由于地处温州——镇海大断裂上,形成了奇石遍布的地质景观。园区约为166km2,被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博物馆内火山岩柱层层叠叠,形态各异,蔚为大观。虽然随着时间推移,侵蚀风化,已看不清原来的样子,但地质遗迹像一本历经沧海桑田的无字书,详细刻录地球的衍化变迁,是人类了解地球历史演化的重要实物资料,拥有着很高的社会价值、科研价值。

    3 桃渚文化旅游发展优势

    3.1 旅游资源丰富

    桃渚集山、海、城于一体,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享有“天然地质博物馆”“中国最美田园风光”“海上仙子国”的美称。按照《台州旅游资源总报告》的计算,临海市目前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达281个,其中仅桃渚就占了62个,大概占全市总额的22.06%,居临海市首位。此外,桃渚旅游资源不仅有数量优势,其质量也不容小觑,有丰富的优良级旅游资源,具体包括一个5A级,3个4A级以及7个3A级。

    桃渚名胜区占地约166km2,具体包括九大景区,如研究白恶纪时期火山地质地貌的实体教科书——临海桃渚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明代海防的历史见证——桃渚所城;台州“小雁荡”——石柱武坑景区;沙软水清的原生态海滨浴场——龙湾海滨景区等。历史人文与自然美景交织在一起,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又相互映衬,相铺相成,魅力无限。

    3.2政府大力支持

    伴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者收入随之增加,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开始成为当代消费者满足其精神需求的重要选择之一,故文化旅游当之无愧成为深具发展潜力的热门产业。在临海市的城市经济发展中,旅游业对其就业、经济等方面的推动作用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临海经济大板块中无法缺少的一个板块。

    桃渚作为临海的旅游重镇,临海市政府为其拟定了详细的旅游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以推动桃渚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而桃渚镇镇政府也是集中力量发展旅游业,大力支持民众发展旅游服务业并尽力给予政策优惠。

    3.3 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显著

    桃渚景区地处临海东部沿海,距临海市区仅45km,距椒江市区亦只有30km,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显著。景区内公共交通便利,可乘坐公交车往来于各个景点,亦有班车频繁往返各个大中型车站,出行便利。此外,桃渚亦位于浙东旅游线的中间部位,与雁荡山、神仙居、普陀山等景区来往便利,易形成连贯的旅游线路,满足游客不同的观景需要。随着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的不断完善,游客可选择乘坐客车和动车前来游玩,陆路交通十分便利。另外,桃渚还毗邻海门港,距台州路桥机场仅43km,集海、陆、空交通于一体,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均能在5个小时内到达桃渚景区。

    4 桃渚所城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4.1 城内古宅老化,文物破损

    由于古城内的古宅多为砖木结构,历史悠久,历经风吹雨打,老化现象已十分严重,甚至许多屋舍已遭受重大损毁,难以辨析原来的具体结构,修缮难度增加。许多文物也因为保存不当且修复不及时而遭到毁灭性破坏。此外,其传承下来的古代建筑风格虽然使小城古色古香,但是狭窄的古巷为管道线路的铺设工作带来极大不便,致使城内修缮工程难以有序进行。因此,古宅与居民的矛盾不断激化,使得很多年轻人迁出古城,空留老一辈在城内居住,使得传统街区失去了原有生机,影响古城可持续性发展。

    4.2 旅游形态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古城的旅游业收入仍以门票收入为主,游客来桃渚多是爬城墙,逛古宅,旅游项目匮乏且无法展示桃渚所城优秀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历史魅力,缺乏趣味性和体验性。此外,桃渚所城內部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不齐且服务水平低。虽然桃渚景区内有多家酒店、宾馆,但绝大多数档次不高,卫生条件差,硬件设施落后,服务水平较低,难以达到消费者的基本需求,使得游客买票看过便离开,难以将其留下进行深层次的消费。古城虽然年接待游客多达三四十万,但因以门票收入为主,至今未形成完整消费链,更别提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

    4.3 缺乏系统的管理,无完整的解说系统

    古城内除了古城墙和抗倭陈列馆,其余地方则无人管理。此外,本地导游人员极少且职业素养不高。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和暂时性,使得游客要求景区提供详细的解说服务以取得良好的游览效果。但桃渚古城目前还未形成完整的解说系统,诸多景点无人解说,即使有人解说,讲解人员的专业技能也有待提高,比如抗倭陈列馆内由一名七十多岁的老人担任解说员且全程用方言讲解,无法使外地游客感受到古朴的建筑背后那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4.4 景点分散且档次较低,缺乏精品路线

    虽然桃渚旅游资源种类各异,数量众多,但是各景点分散在小镇各处,各自为营,为消费者参观造成巨大的不便。此外,各个景点的开发程度不高,商业化程度低,虽然较为原生态,但内容过于单调,缺乏创意,无法形成一条有竞争力的优秀旅游线路。

    4.5 知名度不高,游客多来自周边地区

    桃渚所城对学者研究我国古代沿海地区的海防体系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目前看来其知名度还不是很高,尚未被国内其他省市的游客熟知,更别提国外市场。

    5 桃渚所城保护性文化旅游开发构想

    5.1 加强管理,建立古城保护机构

    为能够使古城内风化破损的文物古迹能得到及时的修复,并有效避免文物损坏,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古城保护机构。其有三个基本职能:

    (1)保护文物古迹。成立一支由市民和有关文物部门组成的巡逻队伍,在古城各处巡逻,以便能及时发现各处古建所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补救,以免损坏进一步加剧。尤其要加强对古建饰物的保护与修复,如古建上精美的“灰雕”“石雕”“木雕”,虽然细小但却是整座古建的灵魂所在,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不容小觑的。同时,巡逻队伍也能有效制止因个别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防止其对文物古迹造成损害。

    (2)古城改造。对桃渚所城进行适当的改造,在保留原有古色古香的建筑特色和街巷格局的同时,保证城内百姓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生活。古城改造主要以维护抢修为主,拆建为辅,通过对街巷、民居的改造有效减少当地居民迁出,从而保护当地传统的民俗文化和古城的市井气氛。

    (3)拓展资金筹集渠道。古城保护和开发所需资金光靠政府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所拓展。古城保护机构可设立专门部门负责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集体和个人对古城投资。在投资结构上,要努力实现多元化,争取国家、地方、企业、个人等多方投资,从而有效规避风险,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

    5.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精品旅游项目

    5.2.1 兴建民宿,解决吃住。首先要加快建设古城内的饭店和酒店,提高其档次、服务水平以及卫生状况,以实现游人的食、住需求,为游客留下来提供条件,从而拉动古城内消费,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实现旅游收入多元化。如古城居民可以自行打造“特色民宿乡村游”,将自家闲置的房子改建成特色“民宿”,并可为游客提供本地特色美食家宴。游客既解决了食、住需要,又能充分体验当地人的生活,从而深入了解古城的民风民俗,观赏古城风韵。与此同时,也能使古城居民的收入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他们对古城的好感度和古城保护意识,从而实现古城的有效保护,避免当地人的无意识破坏。

    5.2.2 改善交通条件,兴建道路,增设路标。良好的交通条件是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基本保证。桃渚所城应抓紧时间进行景区附近道路建设以及落实停车场的建造工作,尤其是古城通往桃渚其他著名景点的道路。可以打造旅游专线,在重要路口设置路标指示牌,以便将桃渚境内其余景点有效的串联,避免旅游状态单一,从而实现各个特色景点的优化整合,打造优质旅游线路。这样既可以避免游客因地形不熟而绕道走冤枉路,又能使桃渚境内九大景区相辅相成,实现共同发展。

    5.2.3 恢复历史街区,弘扬地方文化。恢复古城内历史街区,不单单是对沿街古建筑进行修缮补建,重现当年的历史格局,更重要的是恢复其古时娱乐、购物的功能,再现商业街当年的辉煌。历史街区同时也承担着弘扬地方文化的任务,除了传统食铺、茶馆用以满足游客的生理需要,还要开设桃渚传统工艺品店铺和特色旅游纪念品店铺,形成艺术、休闲、购物一条街,在满足游客心理需要,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实现了旅游增收。

    5.2.4 开发特色文化旅游商品。每个旅游景区都有其独特的旅游纪念品,而桃渚所城作为一所军事防御城池,可考虑以明代作战兵器、战舰模型为代表性旅游纪念品,就地取材、本地加工、自产自销,充分挖掘兵器文化,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同时也可以开发戚家军主题旅游商品,如戚家军使用过的铁狼筅、竹狼筅、镗钯、长枪、弓箭、弩等特色武器,以及戚继光塑像、像章、书画等纪念品等,既要富有创意又要能体现桃渚所城的民俗风情。

    5.2.5 重点规划文化旅游体验项目,提高消费者参与度。当前,特色主题乡村游将成为各地旅游业的重点投资项目,而桃渚所城要想在这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脱颖而出,便需开发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体验项目,提高游客的参与度。

    一是重现戚家军抗倭历史景象。桃渚所城可把古城墙还原为明代戚继光抗倭的场景,在炮台上架设佛朗机炮、红夷炮,城墙插上明代戚家军军旗、战旗、传令旗,架上战鼓,营造出明代战场紧张的作战气氛。然后组织表演团队穿上戚家军作战服,腰佩战刀,手持长枪组成戚家军,游客可换上相同服饰,与表演团队一起重现明代戚家军抗倭场景。表演团队可向游客展示鸳鸯阵法,让游客直观地感受到古时将士的忠君爱国和英勇作战精神,增强游客爱国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实现桃渚所城的社会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二是再现明代水师威武。桃渚所城不远处有一龙湾海滨浴场,但因其开发程度低,经营单一,收益不尽人意。桃渚所城可跟海滨浴场合作,开发大型表演节目“印象桃渚”,再现明代水师的原貌。打造明代戰舰帆船置于沿海,向游客再现明代水军海上攻防作战的场景。如浙江佥事陶成在正统四年为抗击倭寇来袭所采用的海沙中埋钉板抗倭,使得倭寇一上岸便钉洞足背,落荒而逃,便是一个很好的素材。这种节目表演既能带动景区旅游业的发展,也能体现出明代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以和为贵的“不征国”政策,在当前海上领土纷争不断的时代背景下,极具教育意义。

    三是开发“渔民乐的一天”体验项目。可以与桃渚镇上仍以出海捕鱼为生的渔民合作,打造渔民生活体验游。游客直接住进渔民的家里,一起出海打渔,一块劳作生活,通过和渔民同吃同住,切实体验渔民生活。体验游可设置不同主题,如“织网”“赶海”“出海捕鱼”等。此外,游客可以选择所有环节,也可以选取其中个别环节,如吃住、捕鱼等进行体验,从而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

    5.3 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景区解说系统

    5.3.1 规范古城店铺。古城内设有各种店铺,包括民宿、传统工艺品店铺和特色旅游纪念品店铺等,古城管理机构要加强对这些店铺的管理,使其售卖规范化,坚决杜绝哄抬物价,欺诈顾客等不良行为。

    5.3.2 打造专业化导游团队,完善导游管理系统。高素质的导游人才是桃渚所城旅游业有序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故需重视导游人才的培养或引进,打造专业化导游团队,使其成为游客与古城沟通的桥梁。每一位导游都需对古城有深刻的了解,对古城的历史文化和各处景点烂熟于心,能够生动形象地向游客介绍每一处景点背后的故事,并经得起游客的“追根溯源”。

    除了导游解说,还可以开拓其他新形式的解说,如文字解说,在桃渚所城内各处主要景点如抗倭城墙、瓮城、鹤峤书院、鼓楼等设立解说牌,介绍其历史、建筑特色、传说等,利用文字对景点进行说明;动画解说,以活泼可爱的动画片的的形式叙述抗倭所城的历史由来,凭借奇巧构思、精美摄制、绚丽色彩使观众身临其境。

    5.5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桃渚所城的知名度

    5.5.1 加强市场调研,把握市场动态。详细的市场调研是宣传促销方案制定的必要条件。桃渚所城在努力建设好自身的同时,应加强市场调研,了解旅游业最新动向,把握市场动态。要明确客源市场,因地制宜进行营销。根据桃渚所城的地理位置,可将浙江省作为首要开拓市场,长三角为次要开拓市场,上述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进行适量开拓。

    5.5.2 网络宣传促销为主,多种宣传促销方式并行。在计算机网络全面覆盖的时代背景下,网络营销无疑是桃渚所城最好的选择。可聘请专业团队设计精美创意的主页取代原有的程式化的主页并实时更新,增强主页各项内容的实用性和美观性,适时发布促销信息,推出各种特色节目,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要不时对网站进行宣传,提高网站的知名度。此外要辅之以其它宣传方式,如拍摄主题宣传片,举办桃渚摄影展,在各地邮局发放桃渚明信片,赠送旅游画册,在旅游报刊、杂志上投放广告,邀请海内外旅行家前来旅游,举办海防历史知识讲座,散发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并行。

    [参考文献]

    [1] [清]蔡方炳.海防篇[M].杭州:杭州古籍书店,1985:12.

    [2] 任林豪,马曙明.临海文物志[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266.

    [3] 李秋香.中国村居[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4] 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上、下册)[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

    [5] 任林豪,马曙明.临海文物志[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6] 贾鸿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通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7] 临海县志编纂委员会.临海县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8] 马正林.论城墙在中国城市发展中的作用[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1):102.

    [9] 甘萌雨、张捷.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开发[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02):119.

    [10] 田超然等.历史建筑和历史名城的价值重估与保护开发[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123-124.

    [11] 盛新娣.论中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01):47.

    [12] 程敬云.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3(06):34.

    [13] 周秋巧.论桃诸古城堡的保护性旅游开发[J].上饶师范学院报,2004(03):95.

    [14] 王庆、胡卫华.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深圳大鹏所城、南头古城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5(04):66.

    [15] 冯海霞.古城墙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与建议——以浙江临海古城墙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03):301.

    [16] 任洁.浅谈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性保护——以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8(01):84-88.

    [17] 白宪臣、肖海博.论大鹏所城的建筑文化价值与开发利用[J].河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09):119.

    [18] 王昭言.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J].包装世界,2010(01):63.

    [19] 施丽辉、张金玲.明代抗楼遗址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浙南蒲壮所城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24):189.

    [20] 郑瑛.文化旅游在台州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意义与开发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01):225.

    [21] 王海鹏,等.论明代登州的海防筑垒及其遗存保护现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124-127.

    [22] 張忠良等.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桃渚[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23 阮仪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

    [24] [清]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