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动物生产实习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范文 | 白晰 闻爱友 王淑娟 胡洪 摘 要:《动物生产实习课程》是动物科学专业主要的实践环节,以畜牧生产实际为导向,实用性和操作性强,其教学难度在于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从事畜禽生产所需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基于此,该文从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师资力量、课程安排、考核方式方面综述了本科高校《动物生产实习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动物生产实习课程,动物科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9-0159-02 Teaching Reform on Internship of Animal Production Course Bai Xi et al. (Animal Science College,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Fengyang 233100, China) Abstract:"Internship of animal production course" is the main practical link of the department of animal science. Based on the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the difficulty of this course is how to make the students grasp the basic knowledge of animal and poultry production during a short period. Therefore, the present paper summarized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nternship of animal production course" mainly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tea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eacher ability, curriculum arrangement and assessment methods. Key words: Animal science; Internship of animal production; Reform 改革開放以来,畜牧业兴旺发达,畜禽养殖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迅速发展,随之而来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如生产效率较低、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疫病发生率高等[1-2]。而迎接这些挑战,培养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动物科学人才是关键要素。基于此,动物科学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制定与畜牧业发展方向相符合的动物生产实习课程计划。动物生产学实习课程是养殖专业课(猪、牛、禽、羊生产学课程)的实践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纽带,可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对动物科学人才必不可少[3-4]。然而,高校动物生产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实践操作内容偏少、考核形式单一等,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动物生产实习课程应进行改革与创新,适应当前畜牧业发展。 1 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实践基地较少,设备和技术陈旧落后 随着动物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畜禽养殖业和饲料工业均积极朝着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畜牧龙头企业场地设计合理,设备和工艺先进。然而,高校教学实践基地以满足教学为主,但目前其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严重不足,功能仅仅满足学生感官上的认识,有时甚至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认为当代畜牧业就是脏、乱、臭,降低学习兴趣和从事本专业的欲望。 1.2 课程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实习内容“抓小放大” 虽然《动物生产实习课程》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部分,但是老师和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就内容而言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生产实习基地参观也大都以视频形式展现,学生缺乏感官认识。实践项目缺乏联系性,倾向于容易在实验室操作的验证性实验,如肉品质测定、羊毛直径测量、蛋品或奶品分析等。某些学生对课程无兴趣,仅仅为拿学分而学。 1.3 教师缺乏实操能力,重心主要放在科学研究方面 当前动物科学专业教师主要来自各大高校博士研究毕业生,从大学到博士生产实践经验较少,大多数教师未到生产性企业进行实践。职称评价体系以文章和项目为主,重视基础研究,而忽视应用性研究项目,教师重科研,轻实践,实际操作水平不高。 1.4 高校实践内容与学生学习目标冲突 动物科学生产实践意义重大,对学生就业帮助较大,可让学生早日习惯企业工作,但是本科院校大部分学生将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作为学习目标。动物生产实习课程不涉及考研初试内容且一般安排在大四上学期,与学生考研冲突,导致学生实习时敷衍了事,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1.5 考核方式单一,不能体现学生实习实践水平 目前《动物生产实习课程》考核方式主要以平时成绩和实习总结为主,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只是注重学生记忆、理论和书写能力,并不能真实测算学生技术操作水平,无法评估其综合实践能力。而且,这种考核方式会让学生误以为动手能力不重要,只要学好理论,就能取得好成绩,最终口口相传,形成每届学生不重视实习课程的恶性循环。 2 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1 创建教学团队,统一管理教学 以资深教师为团队总负责人,并设置专业课分负责人(猪、牛、禽、羊生产学实习课程),统一管理课程教学,以点带面,统一规划课程教学大纲和内容,组织期中期末考核,定期召开例会进行教学研讨,增强管理效率。教学团队可有效避免老师各自为政,教学内容、方式、进程等混乱的现状,教师教学分工协作,提高教学效果。在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带领作用下,形成年龄和学历层次合理老师梯队,维持教学稳定,保证可循环发展。 2.2 以就业为导向,形成产学研教学基地 目前校内存在生产基地少、设备技术落后的现状,高校可以从学生就业方向出发,选择合适的企业建立合适的产学研教学基地[5]。当今畜牧企业普遍缺乏专业人才,产学研教学基地技能让学生学习和见识到新设备、新工艺、新厂房,提升畜牧行业从业感,又能为企业培养专业定向人才,符合企业利益,达到双赢局面。学生按照大纲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习相关技术如人工受精、生產性能测定、生产报表录入等,尽快融入实习环境,锻炼学生工作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工作就业能力等。 2.3 提升教师生产实际生产能力,以生产为切入点,建立科研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畜牧学高校教师作为应用型学科老师,不仅需要宽广扎实的理论知识,更不能放松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否则会极大制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遗传育种、兽医学等学科发展及技术推广应用。学校可以重点培养教师实际生产能力,以社会服务形式支持教师去企业服务,培养应用型高校“双能型”教师。教师也可参与学生进驻企业的时间内全程参与,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参与,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搬至生产现场 [6]。师生自实习实践过程中共同发现和解决生产问题,高校教师也可以此为切入点将技术成果应用于畜牧生产,创建科研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2.4 丰富实习内容,增加综合型实验 与验证性实验相比,综合型实验更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型实验可提前1~2周进行选题,并让学生检索查询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审核后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实施。如可将种蛋孵化(包括照蛋、凉蛋、翻蛋、落盘等)、性别识别、肉鸡养殖、免疫程序等项目优化整合为一个综合型大实验,也可结合动物营养研究,设计一些添加剂试验,指导学生初步开展科学研究。 2.5 优化实习课程安排,消除与学生学习目标冲突 大多高校将《动物生产实习课程》集中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实习时间9~10周,与研究生、公务员等考试时间冲突,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敷衍了事,以拿到学分为目的。适当调整课程实习时间,将其分摊到暑假、寒假,减少大四实习时间,既能让学生安心完成实习任务,又可以不与学生学习目标冲突,较好顺利的完成实习任务。 2.6 改革完善考核和反馈机制 完善的考核和反馈机制可以使课程良性循环。课程实习考核从实习态度、出勤率、动手情况、实习单位评价、实习教师评价等进行分项考核。不仅要考核实习报告的完成度,还要现场进行操作测试,从理论和生产操作进行综合考核。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课程评价,有利于将来进行修正,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努力将《动物生产实习课程》打造为动物科学专业的“金课”。 3 结语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畜牧生产实训实践也需不断改进,以培养具有综合知识、国际视野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动科专业人才。《动物生产实习课程》是学生与畜牧企业的重要纽带,其教学质量关系到畜牧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在科学教学理念和有效管理措施下,整合调整实习课程,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和反馈机制,改革教学手段和技术,源源不断为我国畜牧业培养技术与素质并存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春平,昝林森,任智慧,等. 研究型大学动物生产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J].畜牧兽医杂志,2015,34(5):87-90. [2]于红.我国家庭农场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5,1:79-85. [3]李淑红,王京仁,成钢,等.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生产学》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6):63-65. [4]赵云焕,刘纪成,易本驰,等.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畜牧与饲料科学,2017,38:82-82. [5]李钟淑,柳海星,娄安钢,等.教学研究型大学动物科学系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4,(7):142-143. [6]吴秋珏,徐廷生,马岩,等.《动物生产学课程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当代畜牧2019,8:45-48. (责编:王慧晴)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