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思想重要论述研究及其当代价值 |
范文 | 梅海勤 叶飞霞 [摘 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指南。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基于新的历史方位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具有强烈的时代诉求,习近平同志对此提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主要内容,对当今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具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众、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學科建设、党员干部要自觉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及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等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思想;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中共党史和中国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一种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它是在批判吸收人类社会历史上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并且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更是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必须紧紧依靠这一思想领航,研究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思想也能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统一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1 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思想创新的时代诉求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一贯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建设与发展。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同志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思想。目前,世界和中国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强理论研究。从国内形势来看,中国发展已进入新时期,需要新的理论指导各项活动的开展,对党员干部的理论高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外部日趋紧张的意识形态环境也需要我国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提出理论建设新需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思想建设理论先行,思想建设关键在于理论建设,理论建设是思想建设的灵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中华儿女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命途多舛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强起来的历史时刻,迎来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已发生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当下主要矛盾。而主要矛盾决定主要任务,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what,how):即系统回答新时代中国应当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里面包括确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和具体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除此之外,还要根据新的实践对“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国防军队、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新时期新时代新矛盾需要新思想描绘新的时代蓝图,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要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理论探索。此时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作,能够精准地服务于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1.2 西方意识形态挑战日增,提出理论回应新任务 我们党从创立以来就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高度重视,他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党心、民心,关系到人心向背。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相互交流碰撞,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错综复杂,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各国已经把意识形态渗透的工作作为实现其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利用各种活动和媒介宣传其意识形态的优越性。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企图让我们淡化政治意识形态,淡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渲染中国威胁论和唱衰中国论,推行“奶头乐计划”,瓦解民族精神,解构民族文化。反观国内的情形却不容乐观。改革进入攻坚克难阶段,深层次矛盾不断暴露,利益固化的藩篱不断呈现、各种体制机制的弊端和各类风险挑战尤其会随着改革的深入不断增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方式势必导致多样性和差异性的思想观念,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断滋长,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强势袭来,拜金、享乐、奢靡主义之风愈演愈烈。道德层面的滑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国民社会思想的混乱。西方国家扶植的“在华势力”鼓吹“意识形态多元化”和“指导思想多元化”混淆了部分人的视听,别有用心者对国内负面事件的大肆炒作,致使国民对国家的自我认同感即总体国家安全观受到冲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受到挑战。为了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回应西方的挑战,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刻不容缓。 1.3 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准不高,提出理论建设新要求 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正确和科学的理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区别、有策略地成功解决在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出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改写着社会主义的历史。毋庸置疑,党内大部分同志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问题上有着清醒的认识、正确的态度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但仍有一些同志在一定程度上背离甚至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抛弃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具体实践中迷失了中共党员应坚守的理想信念,认为中国现在应该指导思想多元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认为以往的理论都是意识形态说教。有的党员把批判和戏谑马克思主义当做乐趣;有的认为共产主义是乌托邦式的精神寄托,是一种愚民的政治手段。不信马列信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迷信风水先生;有的心为物役,精神上“缺钙”,身心患上“软骨病”,追逐享乐、奢靡的生活方式和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没有敬畏之心,行为处事不再以道德和法律为准绳,贪污腐败之风甚嚣尘上。显然,这与他们对指导思想一元化的意义理解不深,没有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和理论工作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方面上的理论创新成果跟不上大众认知有关。上述种种又与高校和社会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马学科被边缘化,与学术研究上欠缺大量具有问题导向的通俗易懂的专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社会对马克思主义也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符合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该理论已经过时的提法更是甚嚣尘上,使得部分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严峻现状迫切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上升到新的高度以应对部分党员存在的理想信念缺失问题。 2 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思想创新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建设研究也必须秉承这一特质随着时间的推进、条件的转移不断发展。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应当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2.1 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从五位一体的角度强调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统一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为了保持和发展党在理论上和工作上的先进性、纯洁性,必须善于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全面阐述了该观点。他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两大基本矛盾的思想。掌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的辩证关系,不断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的思想。从人民大众的立场解决事情,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的思想。保障人民权益,促进公平正义,切实解决长期困扰百姓的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問题,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建设的思想。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遵守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 2.2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 意识形态工作长期以来都是各国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从微观层面讲,它与党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从宏观层面说,它事关国家的公共安全和民族认同感归属感。而话语权建设关乎一种思潮的社会影响力,与意识形态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习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指导思想有且只有一个,它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我们要不断强化这一主流思想,夯实全党全国人民追求共同富裕道路的思想基础。他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促使其广泛传播以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引领意识形态领域的各项建设。创新红色文化的宣传利用方式,弘扬主旋律,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凝聚力和创造力。采取网下和网上相结合,紧抓网络舆论工作,牢牢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话语主动权。另一方面,创新对外宣传手段,不断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出口中国好的文化产品,讲述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2.3 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加快构建在其指导下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哲是爱智慧,哲学是追求智慧、使人聪慧的一门学说。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它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人文素养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构建起来的哲学社会科学发挥作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加强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壮大马学科队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交叉学科建设,注重发展优势重点学科等深化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发挥社会各方面优势协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2.4 坚持继承和发展的辩证统一,创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从辩证法和唯物论的角度出发,习近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根据不断变化了的时代和我国发展的广度深度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并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详细阐述了该思想的主要内涵,回应了当前中国该如何应对变化了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对中国发展阶段的明确划分,以高屋建瓴的高度为中国未来的发展谋篇布局。一脉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前提下又与时俱进地发展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3 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思想的创新对当今的指导意义 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经典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人民的长期努力迈入了新征程,思想文化建设作为总体布局中的一环取得一定成果,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在日益加强,党的理论创新也必然要随之全面推进。理论来源于实践并能超越实践,对实践有深刻的指导作用。研究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思想对当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如下具体举措方面的影响。 3.1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众 我国是人口大国,约占世界总人口资源1/4。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提出我们要举全国之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开辟人类更加繁荣安宁的美好未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民群众,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去武装人民大众,强化人民对其的认同和支持,引领大众的思想觉悟和精神追求,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必须切切实实地将理论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工作联系起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楚、用别开生面的方式说明白,使之更好地被广大人民大众所领悟;我们要组织专家翻译马克思经典著作并编写适合不同年龄层的马克思主义通俗理论读物,开展别具一格的理论宣讲活动;广泛利用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借助传统传播媒介,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组织“一马当先”有奖竞答等活动,使理论宣传潜移默化,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让十几亿人民大众自发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捍卫者。 3.2 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在党中央的关心、指导下,2005年,高校正式设置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已经成为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成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助推器。习总书记立足全局,以高瞻远瞩的气魄和胸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新境界。对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来说,校领导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作重要性的意识,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思想放在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助力马学科建设,平衡学校各种资源,真抓实干地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更上一层楼。高校要成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学习、深入研究和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严格要求部分专业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设为必修课;高校马克思主义理教育工作者“要从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新高度明确学科建设的定位,从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理解上深化学科建设的内涵,从系统掌握看家本领的新要求上提升学科建設的责任,从传播中国声音的新目标上拓展学科建设的国际视域”。 3.3 党员干部要自觉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干部要把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作为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勤于学、敏于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战略,提高五种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能力,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坚持党的领导、人命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全面从严治党的信念,尊崇党章,增强“四种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杜绝“三种主义”和奢靡之风,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构筑不想腐的堤坝。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把自身打造成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不断革新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3.4 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 我们要妥善处理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关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国际化,既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内家喻户晓,老少喜闻乐信,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为民所用,也要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走向国外,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体系。我们要明确现在是在全面对外开放的现实条件下做思想宣传工作,首当其冲的是要引导人们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和正确看待外部世界。我们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在思想理论领域上积极开展对外交流,重点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注重宣传的广泛性和时效性,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宣传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中国理论”与“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紧密相联,要了解“中国道路”,就必须了解“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为此,应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促进西方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中国理论和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思想理论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加大创作精品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力度。当下,《国家宝藏》《中国正在说》《信中国》等栏目和《辉煌中国》等系列国家形象宣传片向国内外友人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的出彩,潜移默化地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塑”而不是“他塑”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提高思想理论建设的能力和水平[N].人民日报,2013-07-01. [2]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方式新变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5-24. [3] 社会思潮怎么看[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4]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