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历史使命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自觉
范文

    赵菊连

    [摘 要]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品格,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城乡二元结构、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三农”问题依然严峻的社会背景下提出。虽然乡村振兴有政策的强力支持,但是鉴于当前乡村败落,农村空心化,乡村缺乏建设主体。为此,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有新时代的自觉,在青年中增强历史使命感,通过号召和掌握青年,打破乡村振兴战略中由于乡村空心化而缺乏建设主体的困局。

    [关键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乡村振兴战略;历史使命感;时代自觉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关联性问题的研究文献颇多,主要集中在:第一,新媒体时代。季海菊(2015)认为,作为一个崭新时代的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既存在挑战,也存在机遇,为此,新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新的使命。陈志勇(2015)论述了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第二,大数据及互联网时代。李怀杰,夏虎(2015)论述了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创新问题。孙飞,赵攀(2016)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下诸如通过相关网站建设、移动终端APP开发等方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的问题。第三,自媒体时代。孔文军,黄体锐(2018)认为,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为此要从自媒体在一定程度对青年造成不良影响、弱化思想政治教育权威性的现实出发,强化自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性,克服不良影响。此外,近年,中共十九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定论出台后,出现了一大批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关联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这些文献主要是从宏观层面探讨新时代新矛盾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应对问题。无论是自媒体、新媒体,还是互联网、大数据,这些因素相互关联,均为现时代技术变革的标志性要素,因而与这些相关联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献,是体现了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时代。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定位,是一个政治判断的新时代。为此,上述文献可以归纳为两个层面,即新技术的新时代与新政治的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上述文献仅仅是从本时代的命题出发,从一般性的宏观层面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缺乏历史的顺承逻辑,更是忽视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代具体社会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性思考。本研究拟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一是回顾历史,从历史的逻辑引申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二是将视角放在具体的、反映当今时代主题的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大的实践背景下,审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自觉问题。

    1 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品格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一定社会和一定时代所需要,对一定社会和一定时代有所认同,以及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能够肩负一定的历史使命的人。为此,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社会标准(有人归结为阶级标准),这个“一定”并不是普世意义的,或超越阶级要求的范围,而是限定在特定的社会或特定的阶级层面的要求;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时代标准,时代在变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应该相应发生变化,要与时俱进。“一定社会”和“一定时代”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时代的变化决定了社会各种矛盾尤其是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当前社会阶层及其利益关联复杂化,以及新媒体、自媒体对于人的思想多元化影响,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应对的环境复杂性前所未有,因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这个意义说,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回归于社会实践,从真实的生产生活中寻找其本源,搞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和运行特征。因而要多地走出课堂,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提炼、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跟上新时代的节拍,而且能够引领一个新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和与时俱进的内在品格,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任何思潮都不可能脱离当时所处的时代,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便是社会思潮滞后或是超前于一个时代,仍然可以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中找到它存在的逻辑。而问题在于,应该看到主流思潮,并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和发展趋势,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使社会思潮顺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而发展,才会使社会思潮形成支持社会进步的正能量,意即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时代的自觉。这就是为什么新文化运动发生在帝国主义侵略时期和军阀混战加剧了中国危机,一方面西方民主科学有一定的启蒙,另一方面封建旧势力尊孔复古逆流甚嚣尘上这样一个历史时期。新文化运动无疑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代表一种社会主流趋势发展必然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运动。而改革开放初期,也同样体现了新与旧的交织,体现着解放思想与保守固化的冲突,“解放思想”无疑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自觉。

    2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

    往往一个时代的主题,是一个统领全社会的旗帜,具有感召力,无不感召着一批历史的精英去呼应,去身体力行地实现一个梦想,去展示一种情怀。这一点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概莫能外。这实则体现了一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尽管有些是官方主流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些不一定是官方主流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有可能是亚文化圈里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其理皆同,均是存在着一定的目的性——教育和影响人,使其符合一定的思想要求和社会(亚社会)要求的思想意识标准。例如,中国20世纪20-30年代,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以及以晏阳初为代表的平民教育派知识分子,在山东等地掀起了改造乡村的運动,以实现救国理想。虽然,由知识精英推动,脱离群众的主体性导致了理想的失败,但是梁漱溟本人也在反思,提出“我们动农民不动”的疑惑。但是,这种爱国情怀正体现了思想政治所要求的历史使命感,这种情怀也正是源于当时代的感召。

    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中由习近平同志所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命题的提出,体现了新一届的党政把“三农”问题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认识高度,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将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化。分别从共同富裕、城乡融合、质量兴农、文化兴盛、绿色发展、乡村善治、特色减贫等七个方面的路径。以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系统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和实施措施。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孤立看问题之弊。

    乡村振兴战略无疑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新时代的历史判断,面对我国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矛盾而提出,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主题。这个主题紧紧联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现代化短板、中国社会转型、社会发展与空间正义等关键性词汇。除了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地位外,要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年中形成历史责任感和感召力,作为思想政治的驱动力量和思想政治教育避免走过场、走形式,讲空话、套话导致“无效”之弊,从而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新时代新的历史任务的支持优势。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鼓舞青年自觉思考当前社会转型期中国发展不平衡这一主要矛盾问题。而这一主要矛盾的显著体现就是城乡发展不协调,特别是中西部农村陷入发展困局,这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为此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鼓动青年思考我国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建设困境,为补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献计献策和出力。

    3 鼓动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自觉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其实施需要主体的参与。与之密切关联的是政府主体和农民主体。然而,光从政府主体来说,如果政府仅仅从自身的判断出发,光从项目立项等方面,从硬件上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这样的结果可能仅仅是政府在唱独角戏,农民主体性缺乏,最终导致乡村发展缺乏内生性的驱动力量。而从农民主体来说,如果乡村建设的力度,不能超过城市对于农村人口的吸引力,包括农民向城市寻求就业机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则农民无意建设自己的家园,农村空心化现状将无法改变,则意味着农村建设的农民主体缺失,最终还是无法改变政府唱独角戏的现状。

    为此,从乡村振兴的国家大战略这一时代主题出发,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在青年人中大力弘扬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即,倡导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自觉,实为必要。这是由青年的特点所决定——青年热情奔放、精力旺盛、热爱学习、敢为天下先、吸收知识和创新能力强,在追求社会进步和自我进步的过程中,易融于社会并影响社会。纵观历史,青年一直是时代的弄潮儿,近代以来,无论是“公车上书”、“百日维新”,还是“武昌起义”“五四运动”,抑或打上了一个特殊历史印迹的中国知青现象,无不体现了青年追求理想、热血澎湃的豪情。其前提无疑是通过宣传、号召、感染等思想政治手段,激发青年投身于社会潮流的时代自觉。无论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还是“青年杂志”(新青年)的命名,或者毛泽东眼中的“八九点钟的太阳”,无不体现青年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性。以史为师,以史为鉴,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转型发展特定时期的重要国家战略,作为一个时代的主题,虽然不像是革命时期或是刚刚改革开放时期对于社会心理的那种激荡,但是它也足足可以掀起波澜,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新时代自觉,通过号召和掌握青年,鼓励青年通过返乡创业、支边支农支教、各种志愿者活动等支援乡村的复兴。通过鼓励青年的参与,打破农村的空心化、老年化,缺乏精英主体参与建设的困局,为乡村注入活力。

    4 结语

    历史证明,青年因为具有时代敏感性、创新性和年富力强等特征,往往能够站在时代的潮头,甚至揭开一个时代的序幕。但这往往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传和鼓动,以及青年之间通过思想和行动在群体内相互影响,继而影响整个社会有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突出表现为新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广大农村发展的严重不足。乡村振兴战略无疑是针对主要矛盾解决的国家战略,它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强化青年的历史使命感,鼓励和号召青年积极投身于乡村建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自觉,掌握青年,为乡村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 季海菊.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南京社会科学,2015(05).

    [2] 陈志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化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0).

    [3] 李怀杰,夏虎.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05).

    [4] 孙飞,赵攀.互聯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S2).

    [5] 孔文军,黄体锐.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03).

    [6] 张澍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与运行特征[J].教育研究,2015(04).

    [7] 李永安.美丽乡村建设须破解“梁漱溟之惑”[J].宁夏社会科学,2017(02).

    [8] 李永安.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困境与突围[J].理论月刊,2018(0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