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重庆市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发展研究
范文

    华晶晶 范雨晓 杨旭光

    [摘 要]军民融合应急产业是以应用于突发事件处置为主线,把零散在相关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归集起来进行规划部署,是紧随时代需求、关系民生的新兴产业,其产业完备程度是衡量城市应急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重庆市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和应急产业的发展,并将其纳入全市“6+1”工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论文将结合军民融合背景下重庆市应急产业发展现状,剖析重庆市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应急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军民融合;应急产业

    [中图分类号]F426.48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1.1 军民融合应急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对应急产业,政策法规建设稳步推进,相继出台《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9年)》等重要文件,鼓励充分利用军工技术优势发展应急产业,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2017年度)》等文件中,也对应急产业领域军民融合发展进行了部署。重庆市政府印发了《重庆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强综合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把推进应急产业的发展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之一。

    1.2 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发展必要性分析

    当前我国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复杂,突发事件易发频发,防控难度不断加大。重庆是嘉陵江和长江的交叉汇集城市,滑坡、崩塌、泥石流、洪涝灾害、旱灾等灾害频发,在隧道打通、爆破等过程中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2017年共发生地质灾害228起,直接经济损失2721.40万元。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复杂,2017年重庆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901起,一般道路共发生道路运输事故528起、死亡554人;发生火灾5471起,死亡12人,受伤29人,直接财产损失8552.2万元。发展应急产业是保障公共安全和建设应急体系的重要支撑,能够使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相互补充,促使应急管理向專业化、社会化转变,形成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应急保障体系,提高社会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灾难的能力,减少生命健康和财产损失,不断加大的应急产品和应急服务需求,是提高公共安全水平的迫切要求。

    1.3 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顺应当前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的趋势,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新技术在应急产业全产业链中的应用不断扩展,多技术融合创新成为推动应急产业向高精度、高可靠、信息感知、智能应急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应急产业行业交叉的特点推动应急产业与机械装备、医药卫生、轻工纺织、信息通信、交通物流、保险租赁等协同发展,探索新产品、新装备、新服务,培育应急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应急应战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上,国家提出发挥国防科技资源优势,加快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军工技术向应急领域转移转化,发展高技术应急产品和装备。

    2 军民融合应急市场前景分析

    2.1 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市场容量分析

    未来军民融合将会呈现以下几点发展趋势:一是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世界大势;二是“军转民”转型升级,将在实现军工经济民用效应产业化、规模化和释放国防储能的实践中确立新的生长点;三是军民协调创新作为军民融合的主要推手,将大大增强国防军工的发展动力。目前,许多军转民、民参军的产品重点集中在防爆、特种设备、核事故处理等应急产品。预计到2020年,我国军费规模将超过1.3万亿元,民参军市场规模或将超过2164亿元,市场规模潜力巨大。近三年来我国应急产业产值规模年均增长速度在20%左右,高于同期工业经济平均增速。据预测,我国应急产业市场年容量约5000亿元,包括所带动的相关产业链,市场年容量约10000亿元,潜力巨大。

    2.2 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市场供需分析

    发达国家安全应急产业占GDP比重达到8%,应急智能装备发展较为成熟,应急信息装备、调度指挥装备、监测监控装备、抢险救援装备、个体防护装备、生命探测装备、遥感探测装备等应用已经成熟,正在向智能化、快速化、成套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德国的消防装备和危化品处置装备,美国的搜救装备和溢油处置装备,瑞士的医疗救援装备,美国、日本的工程救援装备,瑞典的破拆装备,俄罗斯的破冰除雪装备,荷兰的大功率供排水装备等,都是在各国应急救援中频繁使用的先进应急装备,占据了全球绝大部分市场。而目前,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占GDP比重仅0.3%。工程救援装备、安置保障装备、后勤保障装备等产品已经基本成熟,国产化率可达80%-100%。应急通信指挥装备得到广泛应用,应急医疗救援装备实现了模块化和标准化,道路救援、航空救援、工程救援等应急服务业态发展迅速。

    3 国内外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发展比较分析

    3.1 国外应急产业发展现状

    国外应急产业发展主要以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代表,发展起步较早,产业链较完整且高度市场化。美国应急产业发展多依附于其他产业,虽然应急产业链囊括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电子商务、咨询服务、教育培训及保险等,但相关企业很多不以应急产品或服务供应为主业,应急产业发展多依附于建筑、煤矿生产、食品和药品生产等。英国应急产业主要集中在救灾阶段且种类齐全,从医疗急救箱、个人防护用品、切割工具,到体积较大的急救车辆、临时居所、救生筏,再到救援直升机等,可满足水陆空各个层次的救援需求,但在应急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发展较浅。日本应急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融合发展态势,应急产品和服务融入了先进信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机器人技术等,具备专业性、系统性和多样性特点,产品也渗透到了应急救援各个阶段,但由于日本政府控灾能力及民众防灾意识较强,应急产业并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产业链。

    3.2 国内应急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应急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应急产业作为单独产业类别鼓励发展,并形成了较完整的产品体系,在预防准备、检测预警、救援处置等领域建立了较完备的产品目录,产品种类多达上千种,且主要分散在专业市场,如消防、民政、交通、卫生、环境、水利、安监等。和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应急产业社会化、市场化的应急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如应急救援服务、应急教育、培训、演练服务、应急咨询服务等行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同时市场规范化管理和准入门槛尚未完全形成,除消防和医疗救援等较成熟的领域外,其他领域的產品检测和体系认证较为缺失。

    3.3 重庆市应急产业发展分析

    重庆市的应急产业分布区域广泛,应急产业种类齐全。重庆市经开区、璧山园区、万盛经开区、合川园区、綦江园区、九龙园区、北部新区、同兴园区、建桥园区、大足园区、两江新区等重要园区在应急特种车、应急安全装备、应急工程机械、安全监控设备、应急监测仪器、应急环保设备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产品特色突出,发展态势良好,并逐渐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方式,其中,重庆军工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应急监测技术水平全国领先,建安仪器核辐射监测电子设备等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迪马工业应急通信指挥产品领跑行业。

    4 重庆市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发展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重庆市虽已拥有应急特种车、安全装备、生物医药等应急产业关键领域的研发生产技术,但在应急产业核心领域上没有形成产业交叉,产业生态建设不完善。二是龙头企业数量偏少,重庆市可以作为应急行业代表的企业只有军工产业集团、梅安森、南方迪马,龙头企业数量较少,示范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暂不具有行业聚集能力,生产辐射范围相对有限。三是发展规划有待加强,重庆市现有政策的详细发展目标覆盖面不广,配套产业链发展方向还需进一步研究明晰。四是对外交流有待提升,在应急产业技术交流、沟通、协同创新等平台方面的建设力度有待提高。

    5 建议

    一是聚集现有资源,优化产业结构,针对应急产业的救援处置装备与技术、监测预警诊断设备与技术、预防防护产品与技术、应急教育培训咨询服务等,做好市级应急产业的调查摸底,明确各区县应急产业定位,完善配套产业,形成生态体系。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加强企业聚集,重点扶持应急产业发展,形成示范效应,依托龙头企业,引进和发展一批中小配套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三是拓展产业交流,打造合作平台,强化应急产业交流建设平台,统一部署,汇聚各方资源和力量,积极建立应急产业技术交流中心,着力建设一批外向型应急产业企业,走出一批海外产业合作项目。四是明确重庆市未来发展重点,科学规划应急产业发展布局,强化重庆市应急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参考文献]

    [1] 邵萍英,吴妍妍.合肥市应急产业现状与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9).

    [2] 李昕欣,李珉,王杰,杨勇.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加快河北省应急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7(2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0: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