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娄烦县农业产业化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的研究
范文

    史晓亚 孟志兴

    [摘 要]精准扶贫的目的在于解决贫困地区农民的吃穿,义务教育、住房问题、医疗问题三个方面都有保障,然后进一步对贫困地区实现整体脱贫,为了实现2020年的目标,政府制定农业产业政策来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娄烦县作为贫困县,农业产业扶贫在过去的几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将娄烦县农业产业扶贫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对策作为研究对象,积极探寻适合娄烦县农业产业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1 县域基本情况

    1.1 县域基本情况

    娄烦县地处吕梁山区的腹地,位于太原市西北方向,山地面积83134.2公顷,丘陵面积达35632.7公顷,河谷面积10218.4公顷。娄烦县有娄烦、静游、杜交曲3镇,天池店、马家庄、米峪镇、庙湾、盖家庄5个乡,142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3个社区,总人口12.6万人,其中農业人口9.6万人。娄烦县主要种植土豆、莜麦、藜麦、谷子、豆类等,小杂粮因为价格高,是种植业收入的主体。娄烦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煤炭储量达15亿吨;铁矿储量在6亿吨以上;硅的储量为100万吨;大理石储量1亿立方米。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一山一水一伟人”为它的背景,有山西党团组织创始人高君宇故居及纪念馆、米峪镇战斗遗址等红色旅游基地,全省最大的水库汾河水库和最高的山峰云顶山都坐落在娄烦县。

    1.2 贫困发生率

    娄烦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它将山区、老区、库区集为一体,也是太原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全县共有119个贫困村、14081户41975名贫困人口,比例为太原市的一半多,是全太原市需要集中力量搞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截至目前全县已有89个贫困村整村出列,10916户32711人脱贫,脱贫率达78%,贫困发生率由去年26.5%下降到9.38%。其中2017实现了44个村退出、5429户16203人脱贫。到2017年底,全县共有贫困村30个,占到行政村总数的21.13%,3165个贫困户,贫困人口 9204人,贫困发生率为9.38%。

    2 娄烦县农业产业发展基本现状

    2.1 突出特色农业主渠道,壮大特色种养业

    紧密结合乡村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壮大马铃薯、小杂粮、中药材、有机蔬菜、干果、生态养殖等7大传统特色主导产业,依托192家种养企业(合作社),发展马铃薯10万亩,中药材2万亩,绿色蔬菜1.5万亩,干果经济林4万亩,生猪养殖3.5万头,养羊15万只,养牛8125头,养鸡13.6万只。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确保了村有产业合作社等,通过建立大户带动贫困户利益链接机制和实行扶贫资金投入折股量化办法,保证了贫困户户均新增产业收入3000元以上。

    2.2 抓住电力机遇,全力推进光伏项目

    做强优质产业二类光照资源三类电价的优势和国家大力扶持光伏扶贫的机遇,将光伏产业作为保障全县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又一重要产业。娄烦县2016年并网发电光伏电站建立起14座,结算上网电费31.3万元,280户受益户户均增收780元。合理分配好这部分收益,不仅能配合兜底政策提高统筹保障水平,而且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极大地提高村集体凝聚力和管理水平,努力改善农村精神风貌扩大农民对帮扶的满意程度。

    2.3 着力壮大生态产业,同步打赢两场硬仗

    娄烦县各级政府积极打造生态屏障理念落实好生态水源的责任,把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实施“五个一批”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民生经济林9.43万亩,开展了2.17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在造林绿化过程中,采取组建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方式,打破以往招投标的管理机制,变招标制为议标制,搭建了贫困群众参与生态治理、获取劳务收益的平台,有65家合作社参与造林绿化任务9.4万亩,参与贫困人口1503人每人增收1.2万余元。

    2.4 扎实起步旅游业,全域旅游带全局

    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充分挖掘娄烦“一山一水一伟人”资源优势,聘请国内一流旅游规划机构编制了《娄烦县旅游发展规划》,为未来十五年全县旅游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年重点以改善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能力为抓手,精心组织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和乡村旅游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围绕“云顶山一路”、“汾河水库一带”和“高君宇故居一片”,涌现出了云昇昌亲子园、宇辰孔雀小镇、高君宇故居等26个旅游示范景点,规划了五条旅游线路,接待游客5万余次,“山水娄烦”旅游品牌初步树立,全域旅游扎实起步,带动效应前景可期。

    2.5 积极开展电商扶贫,开拓广阔销售市场

    在扶持壮大本地云昇昌、亿企帮等电商企业的同时,积极引进乐陶村、惠生活、京东等知名电商企业,形成了“互联网+电商企业”“互联网+供销网络”“互联网+京东山西特色馆”等模式,培育和带动500余名贫困人口通过网上销售农产品和从事物流配送增加收入。全县通过电商销售土豆50余万斤、小米20余万斤,娄烦优质土豆走出了山西市场,广阔市场的开拓,特色农产品一度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使多年来自产自销小农模式下的农民大开眼界、深受震动,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信心倍增,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壮大正当时。

    3 娄烦县农业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

    3.1 脱贫产业缺乏活力,农民内生动力不足

    现如今,贫困地区想要脱贫致富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农民的内生动力,以往的输血扶贫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助长了农民等要靠的思想,农民自主脱贫、积极脱贫的意识不强烈,有的甚至认为脱贫就享受不到国家的政策,不愿意脱贫,一心只想享受国家救助,致使农业产业扶贫的内生动力不足。其次,如果只是依靠国家的扶贫资金来改变贫困村的整体风貌,没有自我的发展能力,那么将会实现不了真正的脱贫。

    3.2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科技人力资本缺乏

    农民文化素质低,对于新型科技接受的能力低,是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情况,也是制约着农民收入低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娄烦县贫困村的调查,发现许多农民还是小农经济的思想,对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没有能力去接受,对于村里建立的产业合作社等接受能力及融入能力较差,并且保持着原先的落后的耕作方式进行自我生产,自我销售,不愿意与企业或政府进行合作生产,这也是在落后的贫困地区开展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主要因素。

    3.3 缺乏特色产业,产业链短小不完整

    在山西省贫困地区扶贫产业中,大多都是以蔬菜、中药材、家禽等类似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产业雷同,没有形成当地的特色产业,在市场競争机制中,缺乏有力的竞争优势。其次,在产业发展中,大多合作社或者龙头企业都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都是通过初级加工,对农产品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没有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没有产生产品附加值,以及没有形成持续发展的趋势。且有的农产品存在季节性问题,存放时间较短,利润不太大。

    3.4 产业选择不精准,企业与农户利益联合机制不健全

    产业存在的问题为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在选择产业发展项目上,缺乏产业规划结构指导,单一地注重产业的经济发展,对于产业是否能够持续地发展及带动贫困户长久持续地发展这一环节还是缺乏较为完善的规划。其次企业和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是处于低层次的农产品买断、贫困农户向企业提供劳动力、贫困户的土地流转和房屋出租等形式上。并且在签订的合同上也是企业占绝对的优势,所以在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的基础上扶贫龙头企业在贫困地区扶贫效果不明显。

    4 对娄烦县产业扶贫发展的建议

    4.1 提高产业扶贫成效,激发农民内生动力

    各种分红型项目的实施的确能给贫困户带来不少的收入,但这些输血型的帮扶措施只能适用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关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说,应该引导摒弃等、靠、要的思想,继续重视技能培训工作,对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要经过技术培训等途径,积极调动建档立卡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贫困农民的主体意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其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一技之长傍身找工作就容易得多,最终实现增收脱贫。

    4.2 增强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

    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带头发展率领致富,为这个村农业发展做出奉献。在种植大户的领军带领下,激发了村民的赚钱能力,致力于丰富勤劳工作,树立了农村农业先进典型,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改变他们的思想。其次可以从全国的各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选出致力服务于农村的科技人员,通过科技下乡等活动给所需要指导的地区进行现场指导、技术培训,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帮助农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政府方面可以实施激励政策,并且通过改善农村环境与科技人才创业的环境,在农村推行科技扶贫服务的科技人员在晋升评估中得到优先考虑,鼓励技术人才留在农村服务基层。

    4.3 产业优化升级,打造完整产业链

    在提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潮流下,农业产业扶贫的关键在于产业的选择,贫困地区要围绕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来建立符合自己的特色产业,在实施农业产业的前提下,政府部门应该做好产业规划,做好产业的全方位布局。要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在产品的初期,考虑从原材料可以选择贫困群众有优势的初级产品;在配套设施以及加工环节加大自己的竞争力,扩大规模进而延长产业链,将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可持续脱贫。

    4.4 建立健全农户与企业产业的利益机制

    在脱贫产业中,农户最多的收益方式为分红,这种方式让农户滋生出自己不劳动就可以享受政策的念头,不利于农户自主脱贫。在扶贫产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中可以建立农户、企业、合作社等多方面合作机制,企业可以根据农户自身的条件,有劳动能力的可以加入到产业生产当中去,可以和企业签订利益共享机制,带动农户生产积极性;其次可以将村集体经济入股到合作社当中去,村集体与企业形成利益分配机制,不仅保护农民的利益,还可以激发企业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薛东晓.大力弘扬山西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娄烦[J].前进,2013(03).

    [2] 任青丝.河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化农业,2014(0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