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太和县2020年小麦主要病虫发生防治情况
范文

    孙晖永

    今年我县小麦种植面积为152万亩,平均单产517千克。受暖冬及春季持续干旱等因素影响,今年我县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虫害重于病害,其中小麦蚜虫大发生,麦蜘蛛中等发生,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偏轻发生,小麦赤霉病、纹枯病、叶锈病、吸浆虫、地下害虫轻发生。小麦病虫发生面积575万亩次,其中虫害发生面积363万亩次,病害发生面积212万亩次,防治面积442万亩次,挽回损失58707.10吨。

    一、气象因素对病虫发生的影响

    去年冬季(2019年11月-2020年1月)日平均气温(5.97℃)较历年同期均值(4.9℃)高1.07℃,降水量(115.8mm)较历年同期均值(77.9mm)增加37.9mm,日照时数(370.4h)较历年同期均值(421.5h)减少51.1 h。春季(2-4月)日平均气温10.9℃较历年同期均值(9.7℃)高1.2℃,降水量(64.8mm)较历年同期均值(122.8mm)减少58mm,日照时数(523.7h)较历年同期均值(484.2h)增加39.5h。5月份日平均气温(22.9℃)较历年同期均值(21.3℃)高1.6℃,降水量(40.2mm)较历年同期均值(73.3mm)减少33.1mm,日照时数(227.6h)较历年同期均值(210.0h)增加17.6h。

    由于冬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田间湿度适宜,有利于小麦蚜虫、麦蜘蛛、白粉病等病虫越冬;早春气温回升快、温度高,有利于小麦多种病虫的发生为害,小麦病虫开始零星发生且数量上升较快,3月中旬至4月中旬进入发生盛期;进入5月份后持续高温干旱,不利小麦多种病虫发生,小麦蚜虫、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等发生发展受到抑制而危害较轻。

    二、小麦主要病虫发生防治情况

    1、麦蜘蛛

    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30万亩,防治面积90万亩。

    2020年麦蜘蛛虽然越冬基数低,但春季虫量上升快,发生盛期短,高峰期虫量大,部分田块为害重。麦蜘蛛3月1日进入发生始盛期,3月16日为发生高峰期,3月21日为盛末期,发生盛期20天。

    2、小麦吸浆虫

    轻发生,发生面积15万亩,防治面积15万亩。

    虫口基数低。我站于3月27~28日对旧县、高庙、关集、三塔、郭庙、原墙等6个乡镇14块麦田进行了小麦吸浆虫淘土调查,共淘土42样方,获虫14头,其中活动虫体13头,占92.86%;圆茧1头,占7.14%。虫田率为28.57%,有虫样方数6个,占14.29%;2头/样方以上样方数4个,占9.52%。平均每样方有虫0.33头,最高一样方有虫4头。平均虫口密度较近历年均值(6.51头/样方)减少94.93%,较近3年均值(0.58头/样方)减少43.10%。

    3、小麦蚜虫

    大发生,发生面积148万亩,防治面积135万亩。

    2020年我县小麦蚜虫发生特点是越冬基数低,春季虫量上升快,盛期持续时间较长,部分田块为害重。小麦蚜虫3月20日进入发生始盛期,3月28日为发生高峰期,4月24日为盛末期,发生盛期36天。

    4、地下害虫

    轻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防治面积30万亩。

    虫口密度低。我站于9月17~18日对旧县、城关、大新、胡总、赵集、关集等乡镇25块田地下害虫发生情况进行了挖查,虫田率为68%,共挖查75㎡,获虫83头,其中蛴螬74头,占89.16%;金针虫9头,占10.84%。全县平均虫口密度为1.11头/㎡,最高11头/㎡,其中大豆田平均虫口密度0.56/㎡,玉米田0.76头/㎡,芝麻田3.11头/㎡。全县平均虫口密度较历年均值减少79.60%,较近3年均值增加29.07%。

    5、小麦潜叶蝇

    轻发生,发生面积40万亩,防治面积25万亩。

    6、小麦纹枯病

    輕发生,发生面积60万亩,防治面积17万亩。

    受入春以来高温干旱少雨气候影响,今年我县小麦纹枯病病情发展缓慢,总体发病轻。但部分播种早的偏春性品种,由于发育早易受冻害,抗病力下降,病株率高,发病较重。

    7、小麦赤霉病

    轻发生,发生面积55万亩,预防面积152万亩。

    5月11日至17日,我站和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人员对今年我县小麦赤霉病防控效果进行了调查评估,共调查32个乡镇和开发区的256块麦田,小麦赤霉病平均病穗率0.0%,是我县历年小麦赤霉病危害最轻的一年。

    8、小麦白粉病

    偏轻发生,发生面积38万亩,防治面积38万亩。

    9、小麦条锈病

    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2万亩,防治面积12万亩。

    受气候因素影响,今年我县小麦条锈病发病早,蔓延慢,危害轻。我站3月29日在旧县镇张槐村小麦田调查发现小麦条锈病发病中心和多个发病点,发病田块面积约30亩,始见期比偏重发生的2017年早18天。4月8日在旧县、清浅、大新、关集等乡镇调查发现小麦条锈病发病田块,个别发病田块已出现多个发病中心。进入5月份,受持续高温干旱影响,小麦条锈病菌发生发展受到抑制,最终病情轻。

    10、小麦叶锈病

    轻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防治面积5亩。

    11、小麦胞囊线虫病

    轻发生,发生面积35万亩,防治面积20万亩。

    12、小麦秆黑粉病

    轻发生,发生2万亩,防治4万亩。

    三、原因分析

    1、小麦生育期

    太和县小麦今年4月13日后进入齐穗期,开花盛期主要集中在4月18-22日,4月23日进入灌浆期。

    2、天气条件

    我县小麦扬花期间4月18-19日虽有降水(降水量11.6mm),但气温低(日平均气温均为13.6℃);小麦整个灌浆期仅5月5日和5月8日分别降水16.3mm和23.52mm外,其余均为晴好天气,气温较高,无降水,部分乡镇旱情严重。以上气候因素均不利于小麦赤霉病菌的侵染和流行,因而今年小麦赤霉病轻发生。

    (作者单位:236600安徽省太和县五星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8: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