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秋浦河生态流量目标的确定与保障措施
范文

    钱龙娇

    

    

    摘 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战略,维系河湖健康的重要举措。为保障秋浦河生态需水要求,维系河流健康,协调好“三生”用水,支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亟须在秋浦河流域推动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该文根据秋浦河流域特性,确定河流主要控制断面以及生态流量目标值,并根据目标可达性分析,提出了生态流量保障管理措施和生态流量预警方案。

    关键词: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目标;管理保障;生态流量预警

    中图分类号 S27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8-0126-02

    河湖生态流量是指为了维系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需要保留在河湖内符合水质要求的流量(水量、水位)及其过程。近年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从水资源管理审批监管、水量调度、监测监督、治理修复等方面加强了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使得水生态状况得到了初步改善。秋浦河作为“中国最美诗河”,流域内水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独特。因此,开展秋浦河生态流量目标确定以及管理保障等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1 流域概况

    1.1 自然生态条件 秋浦河是安徽省境内长江右岸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黄山市祁门县大洪岭北麓,流经黄山市祁门县、池州市石台县、贵池区,于池口处入长江。流域总面积2677km2,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4.9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4.72亿m3。流域开发利用低,现状供水以地表水为主,2018年秋浦河流域总用水量2.03亿m3。本流域降雨量丰富,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降雨量年际间差别很大,年平均年降水量1604mm,降雨空间分布由北向南递增,南部山丘区高于北部沿江圩区。多年平均径流深923mm,区内径流时空分布与降雨基本一致。秋浦河主要支流左岸有官溪河、公信河、牌楼河和木闸河等,右岸主要有琏溪河、贡溪河、龙舒河和白洋河(清溪河)等。其中流域内有三大支流,分别为:石台县境内的公信河,流域面积362km2;贵池境内的龙舒河,流域面积484km2;池州市区附近的白洋河,流域面积593km2。

    1.2 水利工程及水文站点 秋浦河流域无大型拦蓄工程。据统计,在册的水库共计97座,且全为小型水库,总库容2974.9万m3,兴利库容1940.3万m3;小型水电站共计水电站29座,其中主要水电站有大龙湾水电站和双丰水电站,2座水电站开发方式均为河床式,总装机容量8550kW,年总发电量2542kW·h;流域内总取水口共计278座,直接从干流取水的有37座,其中农业取水23座,生活用水取水7座,水力发电取水7座。秋浦河流域内30年以上的水文测站共计11个(含两气象站),其代表站为高坦水文站。高坦水文站位于秋浦河中上游,距石台县城23km,距大龙湾水电站9km,设立于1952年,控制流域面积1077km2,施测项目齐全,现有连续66年实测降雨、流量、水位、蒸发和泥沙等资料。

    1.3 生态敏感区以及生态保护对象 秋浦河流域不仅是安徽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林产区,而且是鳜属等名贵鱼类的种质资源库。历史资料显示,秋浦河生物资源拥有多种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水生维管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等,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流域范围内既无生态敏感区,也无生态保护对象。

    2 生态流量目标确定

    2.1 主要控制断面 按照水利部办资管〔2019〕34号文要求,主要控制断面包括考核断面和管理断面2类。考核断面以水量分配方案中已明确生态流量要求的控制断面以及省界断面、把口断面、重要敏感区、重要水文站、控制性工程断面为主,作为年度生态流量保障工作考核的重点;管理断面是指对考核断面生态流量保障具有重要、直接关系的控制断面,不纳入年度生态流量考核范围。考核断面和管理断面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2。根据主要控制断面的选取原则以及结合秋浦河河流特性、水利工程以及水文站点情况,选取高坦断面为考核断面,大龙湾水电站坝下断面以及双丰水电站坝下断面为管理断面。

    2.2 生态流量目标

    2.2.1 计算方法 根据《河道内生态需水评估导则》(SL/Z479—2010),河流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可分为水文学方法和水力学法。水文学法是依赖历史河流流量等水文资料估算生态需水的方法,主要包括Tennant法、Q90法、Texas法、流量历时曲线等;水力学法主要包括湿周法、R2CROSS法。Q90法即为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法,计算的生态流量为维持河道基本形态、防止河道断流、避免河流水生生物群落遭到无法恢复的破坏所需的最小流量,计算结果具有代表性,在国内具有较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Q90法对历史流量数据进行分析,进而确定生态流量控制指标。

    2.2.2 生态基本流量 选取高坦水文站1956—2019年月平均天然径流量资料,并对系列最小月平均流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90%保证率情况下,最小月平均流量值为1.22m3/s(图1),即本次确定秋浦河生态基流为1.22m3/s。

    2.2.3 满足程度以及可达性 根据高坦断面2000—2019年水文系列实测日均流量数据,对已确定的生态基流日满足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坦2000—2019年生态基流日满足程度为95%。据此分析,在未进行调度的情况下,多年平均日满足程度已满足生态流量的目标要求。枯水年份,严控河道外用水、适当调度上游大龙湾水电站以及双丰水电站等水利工程,增加下泄流量,可以满足秋浦河生态流量的要求。

    综合考虑秋浦河水量分配与调度方案、上游水电站等水利工程条件,判断秋浦河高坦考核断生态流量目标可达性较高。

    3 保障管理措施

    3.1 水利工程调度要求 对高坦断面流量实施动态管控,密切跟踪监视秋浦河水情、雨情、水情、雨情、墒情、旱情及引水等情况,预测其发展趋势,根据需要下达实时调度指令,优化骨干水利工程调度,管控取用水户取水,确保高坦断面生态基流达标。(1)双丰水电站、大龙湾水电站。水电站控制运行按照其水电站运行调度办法执行,服从调度指令,严格遵守“电调服从水调”的原则。按照现有的下泄方式进行生态流量下泄,,在高坦断面不小于1.22m3/s情况下,日均下泄流量分别不小于1.7m3/s、3.33m3/s,做好高坦断面生态流量达标保障工作。(2)其他水利工程。正常来水条件,考核断面上游庆丰水库、南村水库等小型水库严格按照不低于批复下泄生态流量控制指标下泄流量,对已建的水库但未设专用的生态流量泄放设施的,需要进行必要改造,增设合理可行的生态流量泄放设施,枯水季应适当加大下泄水量,努力保障高坦断面生态流量达标。

    3.2 河道外用水管控 正常来水情况下,流域内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秋浦河水量分配方案中确定的分配用水指標进行管控,同时加强辖区内秋浦河流域取水口取水量实时监测,按照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管控河道外用水。当遇特枯水年、连续枯水年时,流域内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控制断面以上来水,考虑生态流量保障要求,通过水量调度,保证生活用水,压减上游地区农业用水,努力保障高坦断面生态流量达标。

    3.3 监测及信息共享 做好高坦水文站流量以及水位等水文数据的监测工作,并提高监测技术,使监测信息实施交换至相关部门;大龙湾水电站、双丰水电站负责开展管理断面大龙湾水电站坝下断面、双丰水电站坝下断面下泄流量的监测工作,监测信息应通过小水电生态流量信息平台实时交换至水利部门。

    3.4 生态流量预警

    3.4.1 预警等级及阈值 根据水总研二〔2019〕328号文关于预警等级的相关要求,选择高坦断面流量作为秋浦河生态流量预警指标,预警等级分为蓝色、橙色、红色3级。并按照生态基流的120%、100%、80%设置蓝色、橙色和红色预警阈值,详见表1。

    3.4.2 预警响应措施 (1)蓝色预警响应措施。启动蓝色预警时,密切监视旱情发展趋势,关注控制断面以上农业生产用水大户取用水情况,加密断面的流量监测。(2)橙色预警响应措施。启动橙色预警时,上游地区保证生活用水,控制农业用水;加强水利工程优化调度,做好大龙湾和双丰水电站发电补水,至少保证一台机组运行且加大冲沙闸的闸门开启高度,加大下泄流量。(3)启动红色预警响应时,上游地区保证生活用水,进一步压减农业用水;加大大龙湾和双丰水电站发电补水,机组满负荷运行且进一步加大冲沙闸的闸门开启高度,同时强化与上游南村、庆丰等小型水库的联合运用,努力保障断面生态流量。

    3.5 监督与考核保障 为推动秋浦河生态流量保障工作的落实,强化生态流量保障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生态流量保障工作考核机制,监督检查结果作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河长制考核的重要依据;结合国家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部署和已有监测信息,完善秋浦河生态基流控制断面的监控能力建设;依托安徽省水资源实时监测与管理系统,建立秋浦河生态流量管控信息平台,实现监控数据和预警信息的实时报送和发布。 (责编:张宏民)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5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