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朋志 绒山羊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在绒山羊肝脏和胆管内,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者慢性肝炎和胆管炎的疾病,可引起大量患病羊只死亡,每年6~9月份为该病的高发期。现将我县发生的一起绒山羊肝蛭病的诊治结果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9年8月初,岫岩县红旗乡红旗村张姓村民来中心就诊。称共养殖绒山羊87只,今年7月下旬,羊群陆续发病,前后共发病27只,其中6只发生死亡。发病率为31%,死亡率占发病率22%。 2 临床症状 发病羊食量少,有些重症羊只不食,离群呆立,体温偏高。仔细观察发现眼睑下颔及腹下出现水肿,观察粪便发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个别出现血便,结膜苍白。 3 剖检变化 剖检近期死羊一只,腹腔积液呈红色,病变主要表现肝脏肝肿大,有炎性病变,胆管肿大,在肝实质部及胆管内均发现幼小虫体。 4 实验室检测 采取粪便少许,用反复水洗沉淀法。取沉淀物少许镜检,发现虫卵呈长卵圆形。 5 诊断 依据流行病學、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羊肝蛭病。 6 防治 6.1 加强饲养管理 病羊要分群饲养,做好羊圈卫生工作,及消毒工作。 6.2 治疗 发病羊只用三氯苯唑(肝蛭净)按10毫克/公斤体重,1次灌服,连用3天。 羊群给予全价料、饲料加入B族维生素、硫酸亚铁等多维素,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 经过治疗3天以后,羊群逐步恢复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