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农业技术在我国大豆产业上的应用及对策 |
范文 | 刘凌霄 王江勤 刘玉芹 张素梅 刘云国 摘要:当前我国已是众所周知的世界第一大大豆进口国,如何增加我国大豆产量和质量已是非常紧迫的问题。本文从农业技术方面进行讨论,简析发展我国大豆产业的策略。 关键词:农业技术;大豆产业;应用;对策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大豆由出口变为进口。依据市场需求,以经济效益最大化进行生产,而现在我国农民和企业所面临的是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质量低的大豆产业。种的大豆人少了,面积少了,质量低、产量也就下降,这就导致中国大豆的产量低,而价格比进口的高。怎么使大豆行业变成一个“聚宝盆”,笔者从农业技术进行分析,谈谈如何促进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 1 农业技术在大豆产业中的应用 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业技术的水平,从刀耕火种时代到全程机械化的操作,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水平意义重大。这里的农业技术分为栽培技术和育种技术。 1.1 栽培技术在大豆产业中的应用 栽培技术是提高单产的关键技术之一。与大豆生长有关的空气、光照,土壤,水分、农药、肥料、病虫害、播种、收割、种植方式等栽培技术的研究已经很多,并且适合全国各地栽培的技术方法不断改进,有些已经推广应用。但目前我国的大豆栽培技术在田间应用中却参差不齐,规模种植大的农户和企业竞争意识比较高,认真进行田间管理,产量可达每亩250公斤以上,而粗放管理的每亩只有100多公斤,这形成鲜明对比。在很大程度上,栽培技术影响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所以提高栽培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国外的大豆栽培技术要比国内的先进,主要是仪器、机械、设备操作程度化高,不管是播种期或是收获期,还是日常的水、肥、土、光、病虫害等田间管理。虽然我国近几年大力推广智慧农业,购买农机具有补贴政策,但是推广力度还不够,补贴的种类还比较少,机械设备的实用性不强。 1.2 育种技术在大豆产业中的应用 育种技术包括传统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传统育种技术是一种通过大田杂交外加人工选育技术,南繁加代一年两熟,南方也可一年三熟。上至中国农科院,下至省市级科研单位、农业大学及企业都使用这种方法,这种技术也是最基础、最实用的方法。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仅限于规模比较大的省级及其以上的科研单位和大学应用,这种技术包括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分子标记等。运用这类技术的项目比较烧钱,所以在地市级甚至一些省级农科院校和企业并不使用。能否让农户和企业用上高产优质综抗的种子,是科技研发人员的重要人物。俗话说得好,“种子好不愁卖”,有了高产、优质、综抗的大豆品种,从根本上为大豆产业提供保证。目前,国内大豆亩产250公斤以上的高产量品种还比较少。 与国外相比,我国大豆转基因育种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美国等一些發达国家从品种的研发到生产、销售,都是一条龙服务,特别是一些像拜耳、先锋等大企业。我国现在进口的国外大豆大部分都是转基因大豆。国内的育种企业规模比较小。从我国大豆的专利申请上可以看出,国外大都是企业申请的多,而国内企业申请的比较少,主要是集中在科研院校。 2 农业技术在大豆产业中的应用对策 2.1 栽培技术在大豆产业中的对策 一是加强农户和中小企业的田间管理意识。合理密植,轮作复种,地膜种植,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及时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保护性农耕技术,科学管理,提高产量和质量。二是提高机械化农业水平。相关部门要加大补贴力度,提高资金扶持用以增加相关田间机械、仪器、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加强农用机械的操作培训。三是建立健全农业产学研一条龙服务。相关部门应及时把优良种子及其配套栽培技术传授给大豆栽培者,让农户和企业得到最终的实惠,打通最后一公里。 2.2 育种技术在大豆产业中的对策 一是加快高产、优质、多抗大豆新品种选育。政府部门要提高对科研院校课题和资金的扶持力度,特别对地市级的科研院校和育种企业,他们有技术和种质资源,充实的资金可以扩大他们的育种规模和速度。二是相关育种单位要搞活奖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育种热情,对育种工作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三是加强转基因大豆的育种研究。建立我国自己的转基因大豆研发生产育种基地,包括抗虫、抗除草剂、抗病、抗盐碱转基因大豆,同时做好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安全工作。 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医用食品专项计划)(2019YYSP026; 2019YYSP008)。 作者简介:刘凌霄(1980-),女,农艺师。研究方向:大豆育种栽培及加工。 通讯作者:刘云国。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