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作者合作网络的高校科研团队稳定性和凝聚力分析
范文

    郑云涛

    

    

    摘要 使用CiteSpace对浙江农林大学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论文作者合作网络制作团队可视化图谱。根据图谱中团队成员中心度不同认为中心度≥0.4的成员为主核心成员,≥0.1的为次核心成员,<0.1的为一般成员。根据图谱的网络结构、中心度和成员的不同特征,应用布鲁斯·塔克曼的团队发展阶段模型,分为8种类型网络结构:组建期单核网络结构、激荡期双核网络结构、规范期多核网络结构、执行期的简单双主核网络结构、简单三主核网络结构、多核直线网络结构、多核桥型网络结构和多核星环网络结构。其中前3种类型网络结构科研团队的主核心成员均仅有1人,而其他网络结构类型科研团队的主核心成员均超过1人。从组建期单核网络结构科研团队到执行期多核星环网络结构科研团队,团队的网络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团队的稳定性和凝聚力持续增强,团队成员数量持续增加。执行期多核星环网络结构科研团队成员数量最多、稳定性最好、凝聚力最强。

    关键词 高校科研团队;CiteSpace;作者合作网络;凝聚力;稳定性;中心度

    Abstract Author cooperation networks visualized atla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in Zhejia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wer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paper of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using CiteSpace.According to the centrality of team members in the atlas, the members whose centrality more than or equal to 0.4 were the core team members, the members whose centrality less than 0.4 and more than or equal to 0.4 were the secondary core team members, and the members whose centrality less than 0.1 were the general team members.According to the network structure, centrality and member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tlas,Bruce Tuckmans team development stage model was applied so as to divide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into eight types:the single core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forming, the dual core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storming, the multicore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norming, the simple dual main core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performing, the simple three main core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performing, the multicore linear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performing, the multicore bridge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performing and the multicore star ring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performing.There was only one core member in the team of the first three network structures, and more than one core member in other types.From the team of the single core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forming to the multicore star ring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performing,team network structure turned from simple to complex,the team member quantity and the team stability and cohesion enhanced.The team of the multicore star ring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performing had the largest number of members, the best stability and the strongest cohesion.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in university;CiteSpace;Author cooperation networks;Cohesion;Stability;Centrality

    浙江農林大学近年来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论文总量及总被引次数上有良好的表现,学科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迅速提升。2017年,工程学科、植物和动物科学2个学科已经进入ESI前1%,取得了重大突破,农业科学学科也紧随其后,于2018年进入ESI前1%,这说明浙江农林大学的科研团队实力有显著提升,但还没有人对团队的凝聚力进行深入分析。

    成员可多可少,但主核心成员为2人;核心成员间有紧密的联系;核心成员与一般成员之间联系相对紧密,呈稳定性强的特点,如朱斐团队和金首文团队。团队凝聚力差距很大,成员少的团队仅有几人,多的大于80人。团队成员数量多少受研究主题影响,朱斐团队研究水产养殖病害与免疫,而金首文团队研究宝石结构分析。

    3.4.2 简单三主核网络结构科研团队。

    网络结构较复杂。核心成员3人均为主核心。核心成员间有紧密的联系,核心成员与一般成员之间联系相对紧密;呈现三角形或直线型的网络结构,如周明兵团队和金春德团队。稳定性非常强,团队凝聚力略有差距,成员为20~60人。

    3.4.3 多核直线网络结构科研团队。

    团队网络结构相对复杂,核心成员≥3人。核心成员间有紧密的联系,核心成员与一般成员之间联系相对紧密;呈现直线型的网络结构,如金春德团队。稳定性略有不足,如果处于中间的核心成员不在,团队面临拆解的风险。团队凝聚力较强,成员为50余人。

    3.4.4 多核桥型网络结构科研团队。团队网络结构更加复杂,核心成员数再次增加。在图谱上显现为2个左右聚类,各有核心成员,如葛宏立团队。团队合作密切,核心成员间有紧密的联系,核心成员与一般成员间也有紧密联系,这使得团队稳定性非常强。团队凝聚力较强,成员为30余人。

    3.4.5 多核星环网络结构科研团队。团队网络结构最复杂多变,均为复杂网络结构;在图谱上可以看到3~5个聚类的作者群叠加复合。该类团队持续注重团队核心影响力,使得核心成员数持续增加中;其中主核心成员变动不大,一般在2~3人,但次核心成员持续增加,一般团队成员数也在持续增加。团队合作非常密切,核心成员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核心成员与一般成员间也有紧密联系,这使得团队稳定性最强。团队凝聚力最强。在团队持续发展中,成员数可以从50余人逐渐扩展到120多人甚至更多。

    4 结论

    (1)依据网络结构形状的不同、核心团队成员多少和中心度大小,并应用塔克曼的团队发展阶段模型,将高校科研团队的网络结构分为8类:组建期的单核网络结构、激荡期的双核网络结构、规范期的多核网络结构、执行期的简单双主核网络结构、简单三主核网络结构、多核直线网络结构、多核桥型网络结构和多核星环网络结构。前2种网络结构为简单的网络结构,后6种为复杂的网络结构;前3种为单主核网络结构,后5种为双主核或多主核网络结构。普通高校内以执行期的多核直线网络结构、多核桥型网络结和多核星环网络结构的科研团队为主。

    (2)从组建期的单核网络结构到执行期的多核星环网络结构的科研团队网络图谱呈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趋势。形状从简单的圆形网络图形到复杂的多核星环网络结构;点线特征从组建期的网络密集度差、连线细少到执行期的网络密集度好、连线又粗又多,且节点变大;这些特征表明团队成员间合作密切程度越来越好,作者之间合作频次越来越多。核心团队成员合作发文频次增大。

    (3)从组建期的单核网络结构到执行期的多核星环网络结构的科研团队稳定性呈现持续增强的变化趋势。最稳定的网络结构为多核星环网络结构科研團队。其中前2种网络结构类型的团队为扩张期团队,后6种网络结构类型的团队为稳定期团队。

    (4)团队凝聚力持续增强。从组建期的单核网络结构到执行期的多核星环网络结构,团队的成员数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主核心成员1~3人不等,次核心团队成员逐渐增多,一般团队成员大量增加。

    参考文献

    [1] 张捷,杨恒哲.高校科研团队凝聚力研究文献综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4):33-39.

    [2] 黄玉清.通过增强凝聚力来提升项目团队的绩效[J].现代管理科学,2005(9):52-54.

    [3] 曾圣钧.团队凝聚力对团队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9):197-199.

    [4] 黎志成,龚晓光,胡斌.团队凝聚力与绩效系统定性模拟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9):89-92.

    [5] O·吉弗·哈里斯,斯塔德拉·J·哈曼特.组织行为学[M].李丽,闫长坡,刘新颖,译.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229-256.

    [6] 刘先红,李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资助期间科研团队的合作稳定性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16,30(4):372-378.

    [7] 陈超美(著),陈悦,侯剑华,等译.CiteSpace II: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28(3):401-421.

    [8] TUCKMAN B W.Developmental sequence in small group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65,63:384-399.

    [9] 庞弘燊,方曙,杨波,等.科研团队合作紧密度的分析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WISE实验室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4):28-32,99.

    [10] 明宇.组织知识共享视野下的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的研究:以上海市部分普通高校为例[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

    [11] 刘璇,朱庆华,段宇锋.社会网络分析法运用于科研团队发现和评价的实证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1(3):32-37,5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