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懵懂到认知:园林专业启蒙教育的尝试
范文

    谢秀丽

    

    

    

    摘要?大一新生对园林专业处于懵懂状态,认知和定位相对滞后,因此,大一的启蒙教育尤为重要。除教学主线基本课程外,着重以非课程和学分要求下的教学辅线的形式,从基础认知、兴趣提升、思维发散、社会实践、综合体悟,渐次构建梯度进阶的大一新生启蒙教育,探索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把新生领进门且顺利地登堂入室的教学方法。通过启蒙性的指导,使新生对于园林专业有方向性的认知,夯实基础,并积聚设计师的特质。

    关键词?园林设计;启蒙;园林教育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0)14-0262-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4.073

    Abstract?Freshmen are in an ignorant stat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their cognition and orientation are relatively lagging. Therefore, the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of the freshman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addition to the basic courses of the main line of teaching,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form of teaching auxiliary lines under the requirements of non-curricular and credit requirements, from basic cognition, interest promotion, divergence of thinking, social practic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then gradually build a gradient enlightenment education.Its aimed to explore how to teach new students know something abou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a limited time. Through the enlightenment guidance, the freshmen have a direc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garden profession, solid foundation, and accumul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signer.

    Key words?Landscape design;Enlightenment;Landscape Education

    2012年,風景园林被确立为一级学科,园林专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最迅猛的专业之一,已有180余所高校开办了园林专业,而伴随着专业高速发展的是日益突出的园林专业的教学问题,园林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对整体的教育教学的规范有《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1],和围绕“创造性”“批判性”“时空性”思维的培养和教育的思考[2-4],以及针对某一课程改革实践的探索[5-6],而在启蒙阶段的引导教育集中在建筑学专业的探讨上[7-8],园林专业的探索几乎为零。目前而言,园林专业的新生大多数处于懵懂状态,缺乏基本素养基础,以及对专业的认知。园林专业的价值观培养应该从大一开始,不仅要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个大致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应该尝试让学生明白,园林设计不是传统观念上大众的理解,什么是园林,或者说认为怎样才是园林,需突破常规,不再局限于园林的概念,应设法培养学生自我定位、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探究各校同类专业的启蒙教育方法主要有教师主导法[8]、教学主线法[9]及教学主线与辅线结合法[10]。现今园林专业的教育以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实践模块为主,在该研究中将此类核心教学定义为教学主线,教学主线通常由特定负责的教师按照专业教学大纲实行,并有相应的学分要求;而教学辅线则是非课程与学分要求下的专业锻炼与提升,没有相应的主责教师,因此,教学辅线的教育取决于各教师的自由意愿。在肇庆学院的实际教学中,一般由专业的教师承担新生班的班主任工作,因此该教师就肩负着对新生的专业启蒙教育。笔者担任肇庆学院2016级园林专业班主任及设计教师,总结了对2016级学生给予专业启蒙的教学方法,希望能给园林专业的课程教育提供一点思路。

    该研究在开学之初对2016级园林专业100名新生作了背景调查,其中68%的学生对园林专业的认知基本为零,82%没有美术基础,对园林专业的描述频率最高的形容为:“种树、画画、作业多、熬夜、设计师、累、画图、工程师、工地”,在他们的意识中,园林是给苗圃中种植物、种树的,或者认为园林是给树看病、治树的,调侃意味浓烈,对园林的初始认知十分有限。根据肇庆学院的实际情况,除教学主线基本课程外,通过教学辅线的形式,从基础认知、兴趣提升、思维发散、社会实践、综合体悟5个方面,探索适合园林专业梯度进阶的启蒙教育。

    1?培养目的

    园林教育是以培养基础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启蒙教育目的有3点:①激发兴趣,形成对园林专业学习的积极性;②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形成专业基础概念,了解当前景观的发展趋势;③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调查问题、深入研究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学习目标,制定自我培养计划。

    2?启蒙教育实践

    根据肇庆学院的教学条件及笔者的教学任务,对2016级学生的启蒙教育集中在教学辅线上,以课外活动及发散性思维的方式进行培养,主要分为6个阶段,每个学期进行3次课外训练(开学、期中、期末),教学主线的基础课程由专业教师教学,未在启蒙教育中作过多的干涉。

    2.1?基础探讨:我所知道的园林

    2.1.1?培养目的。在零基础的前提下了解学生对园林的初步印象,培养发散性思维,不论基础、不论背景、不论形式,学生根据自身的阅历,以最原始最纯真的状态描绘所知道的园林场景。

    2.1.2?培养时间。第一学期开学。

    2.1.3?培养方式。手绘、口头表达。

    2.1.4?培养内容。在没有接受任何专业训练的基础下,凭借自己的生活经历、感悟以及知识点查阅,以图文的形式描绘出自己所知道的园林的模样,同时每人在课堂进行上3分钟的汇报,培养汇报的能力。

    2.1.5?预期成效。在学生的作品中,用连环画、卡通、拼贴、印象派等各种手段来表达,妙趣横生。有的作品中展现的园林首先是将一颗种子培养成一棵棵参天植物,然后,用人类的智慧设计、修饰,最后变成一幅幅美丽的风景;有的作品中记录园林与植物具有共生关系,在园林侦探的帮助下,原枯竭的植物可重新长成参天大树,并作为绿化能手改善城市环境;有的作品中记录了对园林的感悟,初见园林,正如理发师剪头发一样,园林师与修花草是画上等号的,在多方面了解后,園林是集理论知识、软件技术与手绘实践于一身的;有的作品中将自己的学习成长速度与园林发展的速度比较(图1~4)。

    2.2?课外实践:肇庆市牌坊广场、波海公园、仙女湖湿地公园

    2.2.1?培养目的。对不同类型的园林有基础的印象与理解,学习基本概念、各种园林空间理论、园林形式美的原则。

    2.2.2?培养时间。第一学期期中。

    2.2.3?培养方式。现场调研、测绘、写生。

    2.2.4?培养内容。通过现场踏勘、尺度把握、材料认识、空间理解、园林植被认知,让学生区分每个考察点的景观类型,感受流线、空间大小、景观元素等。

    2.2.5?预期成效。肇庆市牌坊广场为中心城市广场,波海公园为绿道公园,仙女湖为湿地公园,学生们普遍表示不同类型的园林,对于场地的环境特征,场地的演变过程,场地的人文精神以及场地景观的塑造目标、功能需求、景观情景等均有不一样的思考方式。

    2.3?设计灵感培养:“园林”二字的设想

    2.3.1?培养目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想象、构图和分析能力。

    2.3.2?培养时间。第一学期期末。

    2.3.3?培养方式。手绘、口头表达。

    2.3.4?培养内容。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园林”2字,表现方式不限,A4纸绘图,每人2分钟汇报时间。

    2.3.5?预期成效。在学生的作品表现中,有以荷为园,树为林,用植物生长的态势体现园林简约意境的;有通过植物与建筑的关系表达园林环境的;有利用熟悉的环境地图表达园林设计的任务的(图5~7)。学生通过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或跳跃思维,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4?兴趣提升:园林与家乡

    2.4.1?培养目的。挖掘身边最熟悉的园林。

    2.4.2?培养时间。第二学期开学。

    2.4.3?培养方式。手绘、口头表达。

    2.4.4?培养内容。学生在接触园林课程一学期后,利用寒假回家时间重走家乡,从身边最熟悉的地方开始,关注身边的园林,用A3纸以图文的形式描绘家乡的园林之景,同时每人在课堂作3分钟的汇报。

    2.4.5?预期成效。在学生的作品中,描绘了家乡的重点地标、人文生活、区域特征、历史文化,每个人通过制作与分享,重识家乡的一份美,为日后景观设计提供灵感来源。如展现家乡地标的作品(图8),手绘了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地王商会、体育中心;展示人文生活的作品(图9),以交通流线的方式串联广州塔、博物馆、花街等景观与虾饺、肠粉等美食;还有展示区域特征的作品(图10~11),将阳江捕渔业、海鲜、海滩、湛江骑楼、海滨公园、梅州围龙屋绘于纸上。每个人通过制作与分享,重识家乡的一份美,为日后景观设计提供灵感来源。

    2.5?课外实践:肇庆市包公祠

    2.5.1?培养目的。理解历史文化对于园林设计的指导意义。

    2.5.2?培养时间。第二学期期中。

    2.5.3?培养方式。现场调研、测绘。

    2.5.4?培养内容。学生已经有了园林设计的基础、景观环境的基本概念,而对于历史文化的挖掘有待提升。通过现场调研、测绘的形式体会园中表现的文化氛围、景观空间的营造。

    2.5.5?预期成效。肇庆包公祠是人们为了纪念宋代名臣包拯所建立的祠堂,是古端州名郡一处重要名胜古迹。学生普遍反映第一次清晰地认知如何通过景观来展现文化气氛,对于园林空间布局、景观构筑物、植物配置等有更深一层的思考。

    2.6?综合认知:说“园”,“话”林

    2.6.1?培养目的。通过一年的专业基础课学习,重新对园林进行定义。

    2.6.2?培养时间。第二学期期末。

    2.6.3?培养方式。文字描述。

    2.6.4?培养内容。该项训练内容为在完成大一基础课程,逐渐对园林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对于园林,是否还只是“种树”层面的理解,通过一段话的形式谈谈自己对园林的理解。

    2.6.5?预期成效。知识与经验决定着思想的维度,通过长时间的学习、感知和领悟,引导学生对园林专业的认知。学生们表示在此之前对园林的认知只是“种花种草种树的园艺师”,通过一年的启蒙了解到“设计”“管理”“工程”等都是园林的专属名词,园林设计师更是一个自然景观的塑造者,藉此拥有了重新塑造世界的机会。

    3?启蒙教育探讨

    园林专业既要求掌握设计技能,又要求训练设计思维、技能,通过基础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而思维则需要教师去鼓励和培养。在启蒙教学中,既注重对学生基础技能的培育,又重视思维方式的培养。

    3.1?基础技能

    基础技能包括园林专业基本理论、手绘、电脑技术及学科知识。启蒙教学中基础技能的训练集中在对手绘技能的训练,将自己所看、所想、所爱用手绘记录下来,从诗词歌赋、服装、音乐、动漫、足球乃至网络,生活的一切都可通过记录的方式与园林结合,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汇报能力,限定时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述的逻辑思维及语言组织能力。

    3.2?发散性思维

    园林的基本要素是改造地形、种植花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启蒙训练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方式在于教导设计不应局限于四要素之中,对于什么是园林,什么不是园林不作具体的限定,提倡园林景观应具有各种可能性。通过一定的手段引导、鼓励、启发学生将自己的所想、所爱与园林结合一起,设计不再是对经典的生搬硬套,而是充满自由与情感的表达,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3.3?实践性

    园林是实践性非常強的学科,需要从具象的感知过渡到抽象的思维,再到具象的实施,提倡知行兼举,理论和实践并重。实践性尝试主要在肇庆市区展开,在实地体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具体分析、调研勘察、搜集相关资料,综合了解城市园林环境,尝试对园林具备初步的、整体的认知。通过实地调研及实践,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习兴趣被激发,创新思维得以发挥。

    4?启蒙教育成效

    4.1?明确了方向

    大部分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根本不了解园林专业是干什么的,通过一年的启蒙训练,学生们找到了更为清晰的专业发展方向,同时也明确了自身发展的任务,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我应该怎么做”。学生们表示“经过一年的接触慢慢发现,园林是一个创造美的专业。花草树木、建筑、道路……种种结合搭配,便能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园林”。专业教师对此届学生的评价是“大多数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对于学习上咨询更多的是想要通过什么书籍来充实专业知识”。

    4.2?更好地认知园林

    造园之道,在于悟,这个悟,究竟是误解,还是悟解,是启蒙阶段的最大挑战。经过非主流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们普遍从当初“园林就是种树”的误解中跳出来,慢慢尝试读懂园林,并建立专业概念。在实地体验的基础上对各种类型的园林场地进行具体分析,调研勘察、搜集相关资料,综合了解城市园林环境,对园林具备了初步的、整体的认知。学生们表示“园林不是华丽时尚般浮夸,也不是现代高科技般冰冷,它或许不会让人眼前一亮,但会让人心神放松”。专业教师在设计课上评价学生们对园林知识的掌握力和理解力比往届增强,在设计的构思上更具想象力。

    4.3?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热忱

    通过兴趣引导的启发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专业情操,尽量避免填鸭式的被动学习过程,多样化有趣的尝试使学生的专业认可度和兴趣愈加增强。通过一定的手段引导、鼓励、启发学生将自己的所想、所爱与园林结合一起,设计不再是对经典的生搬硬套,而是充满自由的情感表达。学生表示“愈发对园林深入灵魂的热爱;医疗景观为病人减轻病痛,带来心情愉悦;环境改造为市民带来宜居环境;植物园、游乐园、温泉酒店让人们周末有了好去处;为每一个人行道路打造坡道,充满人文关怀,如果没有景观设计师,也不会再有人去关心弱势群体的体验;每当你走出建筑,着眼处处都是景观设计师的手笔,立志于让人们诗意栖居在大地之上”。而作为教师,无法在短暂的大学4年期间将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最好的方式是培养学生对园林设计的热忱,让其主动去热爱,从而积极探索;兴趣的引导并不是呆板的课堂教学,而是从有意思的生活出发。

    5?结语

    基于启蒙性教学方法的探讨,笔者掌握了沟通、分析、启发性为主的教学方式,从发散性思维、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性和创新性培养新生对园林设计的理解,在一定自由度的教学和引导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通过自己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去做自己认为美的、好的设计。通过启蒙教育的实践,为学生架构一个搭配合理,主次明晰,多元化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主动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更新和扩展自身的知识结构,以此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2]张文英.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园林,2011,27(2):1-5.

    [3]林广思.批判性思维之于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探讨[J].南方建筑,2014(3):120-123.

    [4]刘滨谊.风景园林的时间思维及其教育培养[J].中国园林,2015,31(5):5-7.

    [5]金云峰,陶楠.以“知行合一,转识为智”为理念的中外园林史教学[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1):133-137.

    [6]刘娟娟,孙靓,李保峰.走向体验—参与式教学模式:“风景园林设计初步”改革尝试[J].中国园林,2015,31(5):33-37.

    [7]刘京华,刘煜.悉尼科技大学建筑启蒙教育观念研究[J].新建筑,2010(3):116-117.

    [8]黎志涛.建筑设计启蒙教育方法研究[J].建筑学报,1990(6):37-41.

    [9]郦伟,蔡仕谦.专业启蒙阶段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5):75-80.

    [10]殷俊峰,白瑞,孙丽平.民族地区建筑启蒙教育初探: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为例[J].华中建筑,2016,34(7):157-15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