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难点的分析
范文

    任永平 苏庆娟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要点和难点,并且结合实践提出了作者的一点意见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导墙变形;应变;动力响应;动挠度;自振频率;阻尼

    1 前言

    地下连续墙技术自1950年意大利使用后,以其优越的特点别广泛应用在建筑、煤矿、市政等部门,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哈尔滨市即将开始地铁一号线的施工,因此,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研究对哈尔滨市地铁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地下连续墙施工难点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过程为导墙施工、钢筋笼制作、泥浆制作、成槽放样、成槽、下锁口管、钢筋笼吊放和下钢筋笼、下拔混凝土导管浇筑混凝土、拔锁口管。

    以下将叙述各个重要施工环节中的要点和难点:

    2.1 导墙施工

    导墙是地下连续墙施工的第一步,其作用是挡土墙,对挖槽起着重大作用。其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2.1.1 导墙变形导致钢筋笼不能顺利下放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导墙施工完毕后没有加纵向支撑,导墙侧向稳定性不足,产生导墙变形。

    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是导墙拆模后,沿导墙纵向每隔一米设二道木支撑,将二片导墙支撑起来,导墙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前,禁止重型机械在导墙侧面行驶。若导墙已变形,用锁口管强行插入,撑开足够空间下放钢筋笼。

    2.1.2 导墙的内墙面与地下连续墙的轴线不平行

    由于导墙本身的不垂直,造成整幅墙的垂直度不理想。导墙的内墙面与地下连续墙的轴线不平行会造成建好的地下连续墙不符合设计要求。

    解决的措施主要是在进行导墙设计时要保证内外导墙面的净距应等于地下连续墙的设计宽度加50mm,净距误差小于5mm。

    2.2 成槽

    2.2.1 地下水的升降

    遇到降雨等情况使地下水位急速上升,地下水又绕过导墙流入槽段使泥浆对地下水的超压力减小,极易产生塌方事故。为了解决槽壁塌方,必要时降低地下水,保证槽壁的稳定。另一个方法是提高泥浆液面,泥浆液面至少高出地下水位0.5m~1.0m。在施工中发现漏浆跑浆要及时堵漏补浆,以保持泥浆规定的液面。第二种方采用的较多,但碰到恶劣的地质环境,还是第一种方法效果好。

    2.2.2 刷壁次数的问题

    刷壁要求在铁刷上没有泥才可停止,一般需要刷20次,确保接头面的新老砼接合紧密,若达不到要求,可能造成两幅墙之间夹有泥土,产生严重的渗漏,对地下连续墙的整体性也有很大影响。

    2.3 钢筋笼起吊和下钢筋笼

    2.3.1 钢筋笼偏移

    由于上一幅施工时锁口管后面的空当回填不密实造成的漏浆问题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成槽时由于砼已凝固,会损坏成槽机的牙齿,下钢筋笼时也会对钢筋笼产生影响。

    当钢筋笼碰到砼块时,会发生倾斜,使钢筋笼左右标高不一致,影响接驳器的准确安放。同时由于漏浆的影响,会使钢筋笼发生侧移,扩大本幅墙的宽度,占用下一幅墙的墙宽。

    2.3.2 钢筋笼的吊放

    钢筋笼的吊放过程中,发生钢筋笼变形,笼在空中摇摆,吊点中心与槽段中心不重合。就会造成吊臂摆动,使笼在插入槽内碰撞槽壁发生坍塌,吊点中心与槽段中心偏差大,钢筋笼不能顺利沉放到槽底等。吊点问题至关重要,一旦吊点发生问题,就有可能造成钢筋笼变形等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一定要经过项目部人员的仔细研究推敲,以确保钢筋笼起吊的绝对安全。插入钢筋笼时,使钢筋笼的中心线对准槽段的纵向轴线,徐徐下放。

    2.4 下、拔混凝土导管、浇筑混凝土

    2.4.1 导管拆卸的问题

    在浇筑混凝土时,要根据计算逐步拆卸导管,但由于有些导管拆不下来或需要很多的时间拆卸,严重的影响了混凝土灌注。

    其解决方法为只要每次混凝土灌注完毕把每节导管拆卸一遍,螺丝口涂黄油润滑。还应注意在使用导管时,防止导管碰撞变形,难以拆卸。

    2.4.2 堵管的问题

    导管堵塞后,要把导管整体拔出来,拔出时应换用直径大的钢丝绳。导管的整体拔出会因为拔空而造成淤泥夹层的事故,而且管内的砼在泥浆液面上倒入泥浆,会严重污染泥浆。

    2.4.3 槽底淤积物对墙体质量的影响

    槽孔底部淤积物是墙体夹泥的主要来源。混凝土开浇时向下冲击力大,混凝土将导管下的淤积物冲起。一般情况下,这层淤泥比底部的淤积物细,内摩擦角小,比处于塑性流动状态下的混凝土有更大的流动性,只要槽孔混凝土面稍有倾斜,就会促使淤泥流动,沿着斜坡流到低洼处聚集起来,当槽孔混凝土面发生变化或呈覆盖状流动时,这些淤泥最易被包裹在混凝土中,形成窝泥。被混凝土推挤至槽底两端的淤积物,一部分随混凝土沿接缝向上爬升,甚至一直爬到槽孔顶部。当混凝土挤压力小时,还会在接缝处滞留下来形成接头夹泥。当多根导管同时浇注时,导管间混凝土分界面也可能夹泥,这些夹泥大多来自槽底淤积物。

    混凝土浇注中要保持混凝土连续均匀下料,混凝土面上升速度控制在4~5m/h,导管下口在混凝土内埋置深度控制在1.5~6.0m,在浇注过程中严防将导管口提出混凝土面,导管下口暴露在泥浆内,造成泥浆涌入导管。主要通过测量掌握砼面上升情况、浇筑量和导管埋入深度。当混凝土浇捣到地下连续墙顶部附近时,导管内混凝土不易流出,一方面要降低浇筑速度,另一方面可将导管的最小埋入深度减为1m左右,若混凝土还浇捣不下去,可将导管上下抽动,但上下抽动范围不得超过30cm。

    在浇筑过程中,导管不能作横向运动以防沉渣和泥浆混入混凝土中。同时不能使混凝土溢出料斗流入导沟。对采用两根导管的地下连续墙,砼浇注应两根导管轮流浇灌,确保砼面均匀上升,砼面高差小于50cm。以防止因砼面高差过大而产生夹层现象。

    3 结语

    随着地下连续墙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会需要进一步研究,这里仅对地下连续墙技术的重点施工环节进行研究,为安全施工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5.

    [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5: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