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对男子场地自行车一公里计时赛专项耐力训练方法的研究
范文

    夏春晓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水平男子场地自行车一公里运动员的专项耐力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归纳总结,并根据自己的运动实践和本人从事自行车专业训练10多年及教练四年的一些自身感悟,与从中得到的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学习心得,对场地男子自行车一公里计时赛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并对今后的训练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自行车;一公里计时赛;专项耐力;训练方法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竞技体育越来越显得残酷激烈。奥运会自行车比赛项目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九项增至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18项。因此,现在世界上各国均把自行车运动列为竞技体育中争取奥运会奖牌的重点项目,自行车比赛是一项对抗和竞争激烈的典型周期性运动项目。近年来我国自行车运动发展迅速,水平逐步提高。我国男子场地自行车一公里计时项目,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创造好成绩。男子场地一公里计时赛是自行车竞赛项目中要求综合素质较高的项目,即: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等多种素质的综合能力。男子场地自行车一公里计时赛从开始到结束仅需一分多钟,主要依靠无氧供能代谢。在该项目中,无氧非乳酸功能系统只是在工作的一开始参与工作,时间十分短暂。无氧供能系统是工作时供能的主要供能系统。运动员在场地自行车一公里计时赛比赛时所产生的乳酸代谢物是很高的,若没有很强的耐乳酸能力,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也就是说一名优秀的场地男子自行车一公里计时赛运动员必须具备很高的耐乳酸能力,它是运动员专项耐力的保证。

    因此,如何采用更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来提高我国男子运动员场地一公里计时赛的专项耐力的能力是提高该项目成绩的基础。

    1 提高男子场地一公里计时赛专项耐力近几年的主要训练手段和方法

    专项耐力应当理解为,运动员在可能长的时间区段内表现出自己最大限度速度的能力。男子一公里计时赛的专项耐力综合表现是运动员的骑行速度,运动员的专项耐力可根据运动员保持最大限度的骑行速度时间予以测定。提高男子一公里计时赛中专项耐力的训练主要提高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训练时的心率可在150-200次/分的范围进行,提高运动员专项耐力的训练方法可以在一公里内任何距离以接近比赛的速度完成,但不超过自己的最快速度。一公里计时赛自行车运动员的专项耐力主要有无氧能源的贮备和强度所决定的。运动机体是在无氧条件下工作。这种专项耐力本质上取决于运动员的力量和速度素质。其决定因素是在保证工作肌耗氧的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能力。工作肌利用氧的效率,糖酵解无氧代谢的供能能力。这些因素不仅依赖专项耐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主要也要依靠在一般耐力和速度耐力的训练中得到提高。选择专项耐力的训练手段,主要模拟比赛时的强度练习,时间一般为1-2分钟,传动比的选择要适当,运动员的负荷可比比赛时略低,关键是掌握和控制好间歇时间和组间休息时间,练习间歇时间可采用固定不变或可变间歇的方法。一个训练内容的时间应在1-2分钟内,每次练习的次数可以根据运动员当时的身体状况和水平而定。随着运动员训练量的逐渐增加,机体能量代谢方式将逐渐变为有氧代谢,这时训练乃采用可变间歇,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机体乳酸无氧能力,这种安排可以使每次练习机体所产生的乳酸不被氧化掉,并使其逐渐堆积。可以保证肌体在训练中始终处于很高的乳酸状态,血乳酸含量越高,对肌肉刺激程度越深,从而训练效果更好。这种训练方法一次训练课安排4-6组,每次的间歇时间有等份的减少,组间休息时间为15分钟到20分钟,练习的总组量可根据运动员当时的体力状态、身体情况而定。训练时要保证机体工作的最大强度为85%-95%。这种训练方法的原理,在于血液中乳酸含量出现的最高值,并尽可能使上一次练习所产生的血乳酸逐步堆积。因此训练强度不断增加,间隔时间逐渐缩短。训练和比赛成绩证明,(每次练习后血乳酸含量最高值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接近于练习结束的时刻,所以下一次的开始时间就应逐渐向上一次练习结束时靠拢。组间休息时间延长是为了产生必要的恢复,以保证下一次的工作强度)。这种训练方法是提高专项耐力的有效手段。

    提高专项耐力的另一个因素是,在训练中准确的专项技术动作运用,专项耐力训练要求运动员有较大的心理紧张,需克服病理的感觉,这种感觉与肌肉中乳酸增长有关。在训练内容的几次重复以后,运动员的速度通常会下降,但这时运动员还有能力保持速度,由于乳酸的堆积,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这时可采用缩减间歇时间的间歇训练法来进行,以减少运动员疲劳感觉时间。专项耐力的提高要以自行车运动员比赛的特殊条件下形成高水平心里稳定性为前提,这些专门的意志品质训练队专项耐力的提高非常重要,教练员应在训练中对运动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男子场地一公里计时赛专项耐力训练方法多采用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专项耐力的力量训练课安排以"金字塔"训练为原则。原地不离座起动训练手段对提高一公里计时赛运动员的耐乳酸能力和专项耐力比原地起动练习手段效果明显。

    第八届全运会前的一公里计时赛的专项耐力训练方法和手段单一,成绩多年停歇不前,影响了我国男子地场地一公里计时赛成绩的提高。第八届全运会后对传动比的使用开始重视并在训练手段的改进,男子场地自行车一公里计时赛近年来在多次的国内外比赛中不断创造好成绩,是主要因素。

    2.2 建议

    八届全运会后通过交流学习请进来送出去,引进世界上高水平自行车先进的训练理论和训练方法。采用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改变了近几年我国在该项目停歇不前的现状,运动员成绩明显提高,缩短了与世界高水平国家的距离。

    应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制定计划、安排专项耐力训练内容,使运动员的专项耐力训练真正做到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在训练和比赛中,对传动比的运用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注意与传动比使用相关的能力培养,如基础力量和专项力量等。

    参考文献

    [1]苏)特.阿.波利休克主编.自行车运动员的训练[M].延峰译.北京.中国自行车协会.1989年.

    [2]茅鹏主编.运动训练新思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3]冯炜权,翁庆章.血乳酸与运动训练-应用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4]缪素、王素云.我国优秀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能力的评定[J].中国应用生理学,1987,3:198-203.

    [5]李正华.赛场自行车1000米计时赛优秀运动员最佳模型的研究[J].第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1987,12.

    [6]郑建国.对短距离自行车项目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的调查研究.南京体育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0.

    [7]商永江等.一公里自行车计时赛运动员的生理生化特点与训练.内蒙古体育科技(季刊),2002,4,29-32.

    [8]李昕、韩继玲.对我国场地自行车男子1km计时赛现状的分析[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7,12,9,4.

    [9]吴炎.把握训练方向,力争我国场地自行车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突破[J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4 , 24,1.

    [10]连建华.血乳酸在自行车训练监控中的应用.山东体育科技,2004,3,41-42.

    [11]吴冶等.自行车运动员的个体无氧阈值观测.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5,12,2,78-79.

    [12]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5-6)(379-38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