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提高邮政储蓄银行内部非现场审计效能作用 |
范文 | 王丽霞 摘要:非现场审计,是基于现代信息处理手段和传递方式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审计监督方式,其所具有的全面性、时效性、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已得到国内外监管机构的共同认可,并代表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邮政储蓄银行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基本完成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电子清算和金融管理,同时积极开发了电子稽查系统, 为非现场审计提供了可能。本文对邮政储蓄银行内部非现场审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如何做好邮政储蓄银行内部审计部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邮政储蓄银行;内部;非现场审计 邮政储蓄自恢复开办以来,电子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基础金融业务到信贷、业务等真正意义上的综合银行业务,基本完成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电子清算和金融管理。在这样的条件下,建立邮政储蓄银行非现场审计系统,既是银行自身业务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银行电子化建设和发展的外部使然。一方面,邮储银行业务网点广覆盖性,大部分网点多分布在县以下偏远地方,以往的检查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效果不明显。第二,业务的单一性,邮储银行网点数量虽众多,但多办理单一的基础金融业务,随之体现的业务风险及隐患表现较雷同,完全可以设置参数对同一风险问题加以控制。非现场审计是现代信息处理和传递方式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监督方式,与现场审计相比具有全面性、时效性以及审计成本低、效率高和规范性强等方面的优势。 1邮政储蓄银行内部非现场审计现状分析 邮政储蓄银行现有内部审计分为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两部分。现场审计也叫内部稽查,按每10个网点配备一人标准配备车辆、笔记本电脑等按季度对全辖网点实施现场检查。非现场审计以电子稽查为主,按每(市)县备一个电子稽查值机员标准设置专人对所辖范围电子稽查报警业务进行核销。报警分为五级,依据事先设好的参数分别对储蓄业务、汇兑业务发生的風险业务进行实时或定期预警。一般预警级别越高,风险越大。负责非现场审计人员通过辅助系统在系统内调阅业务、会计报表等相关资料,实时对风险情况进行非现场检查处理,有辅助电话询问方式,必要时报告部门负责人有针对性的开展现场审计。邮储银行现有两种审计方式相互有效补充,其中非现场审计为现场检查提供大量信息,为现场检查决定检查重点和方向。非现场稽查方式较为机械单一,主要表现在:一是非现场检查延伸不够,为了核销而核销,注重问题表面原因,不能对问题深入分析;二是稽查的方式陈旧,稽查手段落后,跟不上业务电子化的快速发展;三是稽查的业务范围小,目前只针对储蓄、汇兑等基础业务,代理、中间、公司及信贷业务还没有与电子稽查系统对接;四是稽查队伍结构和素质不适应,缺乏精业务、懂计算机、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五是注重合法合规性稽查,忽视风险性稽查;六是电子稽查系统的核查核销主要依赖于值机人员的经验判断和电话核实。 2目前邮政储蓄银行非现场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内部审计的审计手段主要是人工核对账表,手工计算,或者进行些简单的比较分析等,很少能看到通过数据挖掘进行风险分析所形成的稽查报告。可以说,数据挖掘在邮政储蓄银行的审计实践中并未得到有效运用。 2.1理论研究的匮乏 尽管我国审计界在制订准则等政策性要求时已参照国际审计准则,但从切实指导实践的角度看,我国迄今对商业银行内部数据审计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贫乏,除了在审计方法的研究中偶尔涉及、在审计教科书中有些简单介绍外,几乎属于空白,许多重大风险的识别、分析、判断、预警等问题还缺乏统一的指导意见。理论研究的匮乏,使得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得不到有效指导。 2.2审计技术手段的落后 非现场审计多针对数据而展开,实施过程中还可能需要大量的较为复杂繁琐的计算,手工劳动工作量极大。因此,灵活运用技术性分析方法必须借助计算机手段的支持,首先将大量的业务数据从业务应用系统中提取出来,形成分析的数据源,然后借助于计算机建立各种技术分析模型。虽然邮政储蓄银行计算机办公条件已经具备,但没有一种适合工作需要的内部审计软件,面对越来越多的庞大繁杂的业务数据,仅仅依靠简单的办公软件和半手工操作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审计技术手段的落后严重制约了非现场审计的有效开展。 2.3审计人员的素质尚需提高 非现场审计技术要求内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业务经验,而且应具有一定的审计理论、数学统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目前邮政储蓄银行的稽查人员大多从事多年会计、业务等具体工作,实践经验较丰富,也能够进行简单的业务分析,但精通审计理论方法及数理统计并能有效运用的人员极为缺乏,对非现场审计技术的理解及应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差距,甚至有的从业人员根本不了解非现场审计这种审计方法,迫切需要提高审计人员应用非现场审计这项具体技术的技能。 3如何提高邮政储蓄银行的非现场审计效能的作用 因此,要进一步提高邮政储蓄银行的非现场审计,发挥非现场审计的效能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拓宽资料来源,确保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完整性、透明性。 邮政储蓄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应拓宽资料来源,除获取账簿传输、信息统计、系统数据、财务及人事等基础数据以外,还应将经营管理计划、内控管理制度、稽核检查报告等非数据信息纳入非现场审计的视野,占有的信息越多,就越有发言权。 邮政储蓄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尽快申请成为储蓄统一版本、电子汇兑系统、中间业务平台、代理保险系统、会计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业务信息系统的用户,籍此获取查询权限,打通信息渠道,为非现场审计提供翔实的数据资料,是非现场审计的首选目标。开发运用接口软件,直接从经营管理系统的后台数据库中提取信息,便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邮政储蓄银行加强计算机非现场审计的首要课题。届时,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人工干预环节大为减少,非现场审计获取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及透明度都将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3.2丰富完善分析模型,加速非现场审计软件的研发。 通过建立分析模型,将科学的分析技术和优秀审计人员的宝贵经验固化到系统中,使之在全行范围内共享,可有效统一作业标准,切实保证审计质量。借助审计软件,不但能轻松完成数据调集、整理、勾稽关系审核等繁重的基础工作,还能深入进行实质性的分析与评价,从而成功实现计算机海量存储、高速处理与审计分析模型的有机融合。反之,离开了分析模型,审计软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二者必须协同运作、紧密结合。 3.3引进和培养专业审计人才,提升邮储银行审计水平 一方面要积极招收审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加强金融业务培训和学习,并到营业、会计等岗位进行实习锻炼,使之尽快适应非现场审计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在现有审计或稽查人员中精选素质比较高的人员,专门培训审计知识,使之逐步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通过审计专业人员和现有稽查人员的融合,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既具有审计专业知识,又精通银行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逐步提升邮储银行审计水平。 3.4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要落实“职务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员工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在审计部门实行等级审计员考核制度,将审计人员的工作表现与个人利益挂钩,从而充分调动全体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审计人员个人价值最大化,从而保证审计部门价值最大化。 总之,邮储银行成立以后,内部审计工作任重而道远,审计部门应当积极探索审计体制改革,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成果价值,为邮储银行走向正规化、迈向现代化,并将最终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化商业银行做出自己的贡献。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