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客运专线站场电力电缆敷设 |
范文 | 马峰超++韩成++崔健 摘 要:介绍了客运专线站场范围内电力电缆的各种敷设方式的选择,说明了不同敷设方式的适用范围及具体要求,分析了站场内特殊地段电缆敷设及过渡方案,并结合工程实际阐述了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提高客运专线站场电力外线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客运专线;站场;电力电缆;敷设方式 中图分类号:U228 文献标识码:A 概述 随着客运专线建设的快速发展,电力电缆在铁路电力供电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普通民建工程不同,铁路电力电缆工程尤其客运专线站场内的电力电缆敷设是与其他行业迥然不同的。为了适应客运专线建设的需求,本文结合客运专线站场电力电缆工程设计实际,阐述站场电缆线路各种敷设方式的有关要求及注意事项,从而达到提高设计及施工质量的目的。 1 电力电缆敷设方式及选择 客运专线站场内电力电缆一般包括一级负荷贯通线路、综合负荷贯通线路、站馈线路、电源线路等高压电缆线路以及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供电的低压线路。站场内电力电缆的敷设方式主要有直接埋地敷设、电缆槽内敷设、电缆沟内敷设、保护管或排管内敷设、综合电缆沟内敷设、沿涂塑钢槽敷设等方式。电缆敷设方式可通过综合考虑工程条件、环境特点和电缆类型、数量等因素,并按满足运行可靠、便于维护的要求和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选择。 客运专线站场内的电力电缆多采用沿预留的站场路基段电缆槽、站台电缆槽(沟)或排管、过轨管敷设,局部直接埋地或穿保护管敷设。 不同敷设方式的电缆根数选择参考表1。 2 站场电力电缆各种敷设方式的有关要求 2.1 电力电缆直埋敷设有关要求 ①站场范围内以下情况宜采用电力电缆直埋敷设: 电力电缆由高架站桥墩涂塑钢槽引下后至部分负荷点(如室外照明等); 工区、宿舍内箱变或变电所至各负荷点,不能利用电缆槽部分; 动车所站场范围内由电缆槽(沟)引出至部分负荷点(如室外照明等)。 ②沿电缆路径的直线间隔100m、转弯处或接头部位,应竖立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③电缆标桩上应标明电力标识,产权单位、联系方式、电缆走向及警示语。电缆标桩埋深0.45m,露出地面0.15m。 ④直埋敷设于冻土地区时,宜埋入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埋时可埋设在土壤排水性好的干燥冻土层或回填土中,也可采取在电缆上下各铺以100mm厚的河砂等其他防止电缆受到损伤的措施。 ⑤直埋电缆与电缆、管道、道路、构筑物等之间容许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2。 2.2 电力电缆沿电缆槽敷设有关要求 ①站场范围内以下情况宜采用电力电缆直埋敷设: 高架站电力电缆沿桥上电缆槽敷设,上下桥时沿预留的锯齿槽口及涂塑钢槽敷设。 站场路基段沿站场路基段电缆槽敷设,上下路基采用上下路基电缆槽敷设,站台沿站台电缆槽(沟)敷设。 ②电缆槽按结构形式分为盖板式电缆槽和整体式电缆槽。电缆槽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5。 ③盖板式电缆槽的盖板应考虑人员及机械设备的要求,人员荷载标准值:3kN/m2均布荷载,机械设备荷载标准值根据相应机械设备参数进行计算确定。 ④整体式电缆槽每节长1m。采用整体式电缆槽的地段,每隔20m左右整体式电缆槽安装两节盖板式电缆槽。 ⑤10kV贯通线电力电缆槽的最小宽度不宜小于200mm。 2.3 电力电缆沿电缆沟敷设有关要求 ①站场范围内以下情况宜采用电力电缆沿电缆沟敷设: 进出配电所的电源电缆、贯通电缆及站馈电缆宜采用电缆沟敷设; 动车所、车辆段电缆密集区段宜采用电缆沟敷设。 ②电缆沟分为无支架沟、单侧支架沟、双侧支架沟三种。当电缆根数不超5根时,可采用无支架沟,电缆平行敷设于沟底。 ③单侧支架电缆沟内的电力电缆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顺序由上而下排列。 ④双侧支架电缆沟内的电力电缆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顺序由上而下排列,两路贯通线电缆、两路电源线路电缆应分别敷设于两侧支架上。 ⑤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不应大于表3中所列数值。 2.4 电力电缆沿电缆保护管或排管敷设有关要求 ①站场范围内以下情况采用电力电缆沿保护管敷设: 电力电缆过轨处应采用穿保护管敷设; 电力电缆过路处应采用穿保护管敷设; 电力电缆上下电杆处应采用穿保护管敷设; 电力电缆穿墙处应采用穿保护管敷设。 ②站场范围内以下情况采用电力电缆沿排管敷设: 大型车站站台宜采用电缆排管敷设; 动车所硬化路面且电缆密集场所宜采用电缆排管敷设; ③保护管管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或多根电缆包络外径的1.5倍。 ④单根保护管敷设时,并列管相互之间宜留有不小于20mm的空隙。 ⑤在排管和多根电缆保护管集中敷设的转弯处、分支处、终端及直线段应设置电力井。 3 站场内特殊地段电缆敷设 3.1 站场与桥梁结合部电力电缆敷设过渡 ①站场与T梁桥梁连接处采用顺接电缆槽过渡,过渡电缆槽应平顺连接,弯曲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过渡电缆槽盖板应采用路基或桥梁电缆槽盖板切割成合适尺寸后进行安装,所有线缆敷设完毕后应采用M10水泥砂浆将盖板固定在顺接电缆槽上。 ②站场与箱梁桥梁连接处 站场路基与箱梁梁桥连接处,采用经桥尾箱梁伸缩缝沿预留的涂塑钢槽经路基桥梁过渡电缆井至站场路基电缆槽。 3.2 站场与路基结合部电力电缆敷设过渡 ①车站内各类线缆较多,电缆槽尺寸一般较区间路基电缆槽尺寸大,为保证车站路基电缆与区间路基电缆槽良好过渡,在线站分界处或站内电缆槽与区间电缆槽尺寸变化处,设电缆井连接区间路基与车站路基电缆槽。 ②靠近车站侧电缆井开口应根据车站电缆槽尺寸适当加大,相应位置钢筋应截断。 3.3 过轨管预埋 ①各类电缆过轨管的埋设深度应置于基床表层底面以下。 ②对于路堤地段,应在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顶面后埋设;基床表层以下的基坑应采用 C25 素混凝土回填,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后再施工基床表层级配碎石。 ③对于基床表层不换填地段的硬质岩石路堑,应在路堑施工至路基面高程后埋设,基坑内全部采用C15 混凝土回填。 ④各类过轨管埋设应保证过轨地面以下不小于100mm 的素混凝土,过轨管间中至中距离为150mm,同时过轨管应满足以下要求:过轨管材可采用镀锌钢管、涂塑钢管、碳素管、HDPE 管;过轨管直径(内径)采用100~120mm;电力、牵引供电与通信、信号过轨管净距应不小于1.0m;过轨管道埋设时两端应用泡沫填充剂或软布等封堵,并在每根管中预设两根φ4mm 铁丝以便穿缆;过轨管管口应打磨光滑,防止穿缆时刺破线缆;过轨管接续采用管节、扩口钢管或专用链接管件链接并应保证不渗漏水,不宜采用焊接。 3.4 非开挖过轨拉管 ①部分客运专线涉及既有车站,电力电缆需穿过咽喉区,可采用非开挖过轨拉管。 ②采用机械顶管过轨时,两端电缆井尺寸待拉管穿越完毕后结合连接的电缆沟尺寸和高差情况确定。 ③电缆保护管外径和壁厚根据电缆直径和非开挖拉管长度进行选择,可选择普通型和加强型。 3.5 机械顶管过轨 ①除非开挖过轨拉管外,亦可采用机械顶管穿越咽喉区。 ②采用机械顶管时,电缆保护管用无缝钢管或镀锌钢管若需接头时,接口应焊接平整,内壁需光滑无毛刺。 ②工作坑尺寸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3.6 电力电缆敷设在天桥、雨棚上时根据结构形式及负荷情况可采用沿顶棚穿钢管或线槽敷设;在旅客地道内时根据装修方案及负荷情况可采用沿侧边顶部穿钢管或线槽敷设。 4 站场电力外线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4.1 两路贯通线电缆、两路电源线路电缆及为一级负荷供电的两路低压电缆原则上不敷设于同一路径,无法避免时须采取电缆穿保护管或电缆槽设物理隔离等保护措施。 4.2 应加强专业间沟通与配合,完善综合管线布置设计,电力电缆与通信信号电缆、电力电缆与接触网上网电缆不应同沟敷设,无法避免时应采取相关隔离措施。 4.3 严寒地区直埋电缆埋在冻土层以下有困难时,直埋电缆上下各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河沙,切不可用软土替代。 4.4 单芯10kV贯通电缆若采用穿钢管敷设需将三根相电缆穿于一根钢管内,以避免形成涡流;若采用穿HDPE管敷设,则每根电缆穿于一根HDPE管内。 4.5 对易受外部影响着火的电缆密集场所或可能着火蔓延而酿成严重事故的电缆回路,必须采取防火阻燃措施。 4.6 电缆引入建筑物、电缆沟、电缆井、电缆竖井、保护管时,应对出入口采取防水渗透的堵塞措施。 结语 本文对客运专线站场电力电缆各种敷设方式的选择和有关要求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有助于提高设计效率,规范现场施工,提升客运专线电力电缆工程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12D101-5,110kV及以下电缆敷设[S]. [2]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S]. [3]TB10008-2006,铁路电力设计规范[S]. [4]TB10621-2009,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S]. [5]许永强.铁路10kV电线路交联电缆头制作及电缆敷设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3):140. [6]白云鹏.电力电缆敷设相关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8(下):122. 3.2 站场与路基结合部电力电缆敷设过渡 ①车站内各类线缆较多,电缆槽尺寸一般较区间路基电缆槽尺寸大,为保证车站路基电缆与区间路基电缆槽良好过渡,在线站分界处或站内电缆槽与区间电缆槽尺寸变化处,设电缆井连接区间路基与车站路基电缆槽。 ②靠近车站侧电缆井开口应根据车站电缆槽尺寸适当加大,相应位置钢筋应截断。 3.3 过轨管预埋 ①各类电缆过轨管的埋设深度应置于基床表层底面以下。 ②对于路堤地段,应在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顶面后埋设;基床表层以下的基坑应采用 C25 素混凝土回填,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后再施工基床表层级配碎石。 ③对于基床表层不换填地段的硬质岩石路堑,应在路堑施工至路基面高程后埋设,基坑内全部采用C15 混凝土回填。 ④各类过轨管埋设应保证过轨地面以下不小于100mm 的素混凝土,过轨管间中至中距离为150mm,同时过轨管应满足以下要求:过轨管材可采用镀锌钢管、涂塑钢管、碳素管、HDPE 管;过轨管直径(内径)采用100~120mm;电力、牵引供电与通信、信号过轨管净距应不小于1.0m;过轨管道埋设时两端应用泡沫填充剂或软布等封堵,并在每根管中预设两根φ4mm 铁丝以便穿缆;过轨管管口应打磨光滑,防止穿缆时刺破线缆;过轨管接续采用管节、扩口钢管或专用链接管件链接并应保证不渗漏水,不宜采用焊接。 3.4 非开挖过轨拉管 ①部分客运专线涉及既有车站,电力电缆需穿过咽喉区,可采用非开挖过轨拉管。 ②采用机械顶管过轨时,两端电缆井尺寸待拉管穿越完毕后结合连接的电缆沟尺寸和高差情况确定。 ③电缆保护管外径和壁厚根据电缆直径和非开挖拉管长度进行选择,可选择普通型和加强型。 3.5 机械顶管过轨 ①除非开挖过轨拉管外,亦可采用机械顶管穿越咽喉区。 ②采用机械顶管时,电缆保护管用无缝钢管或镀锌钢管若需接头时,接口应焊接平整,内壁需光滑无毛刺。 ②工作坑尺寸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3.6 电力电缆敷设在天桥、雨棚上时根据结构形式及负荷情况可采用沿顶棚穿钢管或线槽敷设;在旅客地道内时根据装修方案及负荷情况可采用沿侧边顶部穿钢管或线槽敷设。 4 站场电力外线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4.1 两路贯通线电缆、两路电源线路电缆及为一级负荷供电的两路低压电缆原则上不敷设于同一路径,无法避免时须采取电缆穿保护管或电缆槽设物理隔离等保护措施。 4.2 应加强专业间沟通与配合,完善综合管线布置设计,电力电缆与通信信号电缆、电力电缆与接触网上网电缆不应同沟敷设,无法避免时应采取相关隔离措施。 4.3 严寒地区直埋电缆埋在冻土层以下有困难时,直埋电缆上下各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河沙,切不可用软土替代。 4.4 单芯10kV贯通电缆若采用穿钢管敷设需将三根相电缆穿于一根钢管内,以避免形成涡流;若采用穿HDPE管敷设,则每根电缆穿于一根HDPE管内。 4.5 对易受外部影响着火的电缆密集场所或可能着火蔓延而酿成严重事故的电缆回路,必须采取防火阻燃措施。 4.6 电缆引入建筑物、电缆沟、电缆井、电缆竖井、保护管时,应对出入口采取防水渗透的堵塞措施。 结语 本文对客运专线站场电力电缆各种敷设方式的选择和有关要求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有助于提高设计效率,规范现场施工,提升客运专线电力电缆工程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12D101-5,110kV及以下电缆敷设[S]. [2]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S]. [3]TB10008-2006,铁路电力设计规范[S]. [4]TB10621-2009,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S]. [5]许永强.铁路10kV电线路交联电缆头制作及电缆敷设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3):140. [6]白云鹏.电力电缆敷设相关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8(下):122. 3.2 站场与路基结合部电力电缆敷设过渡 ①车站内各类线缆较多,电缆槽尺寸一般较区间路基电缆槽尺寸大,为保证车站路基电缆与区间路基电缆槽良好过渡,在线站分界处或站内电缆槽与区间电缆槽尺寸变化处,设电缆井连接区间路基与车站路基电缆槽。 ②靠近车站侧电缆井开口应根据车站电缆槽尺寸适当加大,相应位置钢筋应截断。 3.3 过轨管预埋 ①各类电缆过轨管的埋设深度应置于基床表层底面以下。 ②对于路堤地段,应在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顶面后埋设;基床表层以下的基坑应采用 C25 素混凝土回填,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后再施工基床表层级配碎石。 ③对于基床表层不换填地段的硬质岩石路堑,应在路堑施工至路基面高程后埋设,基坑内全部采用C15 混凝土回填。 ④各类过轨管埋设应保证过轨地面以下不小于100mm 的素混凝土,过轨管间中至中距离为150mm,同时过轨管应满足以下要求:过轨管材可采用镀锌钢管、涂塑钢管、碳素管、HDPE 管;过轨管直径(内径)采用100~120mm;电力、牵引供电与通信、信号过轨管净距应不小于1.0m;过轨管道埋设时两端应用泡沫填充剂或软布等封堵,并在每根管中预设两根φ4mm 铁丝以便穿缆;过轨管管口应打磨光滑,防止穿缆时刺破线缆;过轨管接续采用管节、扩口钢管或专用链接管件链接并应保证不渗漏水,不宜采用焊接。 3.4 非开挖过轨拉管 ①部分客运专线涉及既有车站,电力电缆需穿过咽喉区,可采用非开挖过轨拉管。 ②采用机械顶管过轨时,两端电缆井尺寸待拉管穿越完毕后结合连接的电缆沟尺寸和高差情况确定。 ③电缆保护管外径和壁厚根据电缆直径和非开挖拉管长度进行选择,可选择普通型和加强型。 3.5 机械顶管过轨 ①除非开挖过轨拉管外,亦可采用机械顶管穿越咽喉区。 ②采用机械顶管时,电缆保护管用无缝钢管或镀锌钢管若需接头时,接口应焊接平整,内壁需光滑无毛刺。 ②工作坑尺寸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3.6 电力电缆敷设在天桥、雨棚上时根据结构形式及负荷情况可采用沿顶棚穿钢管或线槽敷设;在旅客地道内时根据装修方案及负荷情况可采用沿侧边顶部穿钢管或线槽敷设。 4 站场电力外线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4.1 两路贯通线电缆、两路电源线路电缆及为一级负荷供电的两路低压电缆原则上不敷设于同一路径,无法避免时须采取电缆穿保护管或电缆槽设物理隔离等保护措施。 4.2 应加强专业间沟通与配合,完善综合管线布置设计,电力电缆与通信信号电缆、电力电缆与接触网上网电缆不应同沟敷设,无法避免时应采取相关隔离措施。 4.3 严寒地区直埋电缆埋在冻土层以下有困难时,直埋电缆上下各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河沙,切不可用软土替代。 4.4 单芯10kV贯通电缆若采用穿钢管敷设需将三根相电缆穿于一根钢管内,以避免形成涡流;若采用穿HDPE管敷设,则每根电缆穿于一根HDPE管内。 4.5 对易受外部影响着火的电缆密集场所或可能着火蔓延而酿成严重事故的电缆回路,必须采取防火阻燃措施。 4.6 电缆引入建筑物、电缆沟、电缆井、电缆竖井、保护管时,应对出入口采取防水渗透的堵塞措施。 结语 本文对客运专线站场电力电缆各种敷设方式的选择和有关要求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有助于提高设计效率,规范现场施工,提升客运专线电力电缆工程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12D101-5,110kV及以下电缆敷设[S]. [2]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S]. [3]TB10008-2006,铁路电力设计规范[S]. [4]TB10621-2009,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S]. [5]许永强.铁路10kV电线路交联电缆头制作及电缆敷设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3):140. [6]白云鹏.电力电缆敷设相关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8(下):12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