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如何提高零件涂层跳动合格率
范文

    曹琳

    摘 要:该零件自生产开始,涂层跳动超差问题就颇为棘手。针对零件易变形的问题,采取多方面改进措施,自制工装,试验刀具,调整检测方案等。达到零件涂层跳动合格率95%以上。

    关键词:薄壁件;变形;喷涂;夹具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该零件自生产开始,由于变形所引起的零件超差就十分严重。其中由于零件的涂层跳动不合格数就占到50%以上。通常采取二次返喷进行零件挽救加工,这样重复进行去涂层、喷涂和车涂层等几道工序,增加了零件的加工成本,严重影响零件的交付时间,给工厂创汇造成了一定阻力。所以,提高零件涂层跳动合格率存在必要性,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2零件及涂层问题简介

    (1)零件简介

    该零件为民用航空发动机上的密封件,没有加强筋,其壁厚2.032mm,外形尺寸见图。零件加工包含车、铣、钻、铰,特种工艺包括荧光、喷涂。反复的加工造成零件变形严重,于是控制变形,成为零件合格与否的关键。

    (2)涂层问题

    该零件涂层跳动要求0.08mm,超差较为严重,合格率不足50%。为挽救零件,通常采取返喷的措施,严重影响零件交付进度,增加了成本与劳动力。不少零件由于涂层得超差而造成报废,损失较大。

    3针对涂层跳动问题确定的总体方案

    (1)总体分析

    零件涂层不合格有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

    ①零件在车铣加工中造成变形,残余应力随时间的释放,进一步加剧零件变形;

    ②零件在喷涂工序发生变形,喷涂温度造成零件内应力释放,整体形状发生变化;

    ③车涂层工序夹具存在一定问题,不能完全限制住零件基准平面;

    ④刀具及参数的选择不能满足涂层合格要求,加工方案也有待改进。

    (2)确定总体方案

    改进车铣加工方案,更改喷涂夹具,自制车涂层夹具及约束测具,确定合适刀具及加工方案。

    4解决方案

    就确定的整体方案,从不同角度入手,寻求最优策略,达到提高零件合格率及效率的目的。

    (1)改进车铣加工方案

    对于车加工,调整所有半精车加工余量,给精车工序留余量由先前的1mm更改为0.5mm,以减少变形量,增加时效时间,由先前的24小时更改为72小时。对于铣加工,由以前的轮廓铣加工,更改为插铣和线切割方案及对称铣加工。如此减少去除余量产生的内应力,控制零件变形,

    (2)改进喷涂夹具

    由于先前夹具对零件限制不足,端盖止口尺寸过大,对小端外圆限制不够。喷涂时,瞬间温度造成零件内应力释放,零件变形进一步加剧。且喷涂后部分零件大端基准圆度超差过多,造成零件无法加工,甚至报废。故在原夹具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端盖,解决了约束问题。

    (3)自设车涂层夹具

    原车涂层夹具,端面有四处开口用于检测零件基准尺寸,这样零件放置在夹具上,势必造成基准A面多处未与夹具面接触。若本身零件状态不佳,由于零件自身变形所产生的不平度,则不能被消除。按这种状态加工的零件,将零件取出并调整角度,约束检测则涂层跳动很难合格。基于这种状况,自设工装夹具,增大夹具接触面,解决了这个问题。

    (4) 确定合适刀具及加工方案

    改进前,采用R0.8机夹刀片,采用参数为20-30R/MIN,切削进给量为0.05-0.15mm/r,切削深度为0.1-0.5mm。并采用一次性加工直到零件涂层底端。由于该刀片前角较小,且刀片较顿,切削刃不够锋利,切削涂层时产生较大的切削力。如此,零件小端在车削时,会呈现不规则变形情况。且涂层与基体硬度相差较大,会出现涂层凹陷及两根筋突出的现象。

    基于这种状况,对刀具进行更换,采用锋利的焊接刀,参数为转速33.5r/min ,切削深度0.1-0.5mm ,进给量 0.22mm/r。 采取加工方案为:先对两根筋进行车削,然后留取0.1mm余量,再对涂层进行车削,最大限度防止受力不均,这样大幅提高零件合格率。

    5 零件改进后的跟踪

    方案该进后,跟踪部分零件数据:

    (1)铣加工采取方案

    如表1所示,采取线切割与插铣两种方案,对零件变形影响相当,由于插铣去除余量速度较快,于是采取插铣方案进行加工。一定程度降低量了零件的变形量。

    表1

    铣加工比较

    线切割

    顺序号 加工前平面度 加工后平面度 平面度变化量 加工前圆度 加工后圆度 圆度变化量

    1 0.15 0.15 0 0.03 0.04 0.01

    2 0.15 0.15 0 0.14 0.14 0

    3 0.13 0.14 0.01 0.02 0.02 0

    4 0.12 0.13 0.01 0.05 0.05 0

    5 0.1 0.12 0.02 0.17 0.17 0

    插铣

    1 0.1 0.11 0.01 0.11 0.11 0

    2 0.09 0.09 0 0.06 0.06 0

    3 0.1 0.11 0.01 0.12 0.13 0.01

    4 0.12 0.12 0 0.08 0.09 0.01

    5 0.15 0.16 0.01 0.08 0.08 0

    (2)关于喷涂前后数据收集

    喷涂前后对零件变形影响非常大。部分零件由于喷涂原因变形十分大,基准B在修大端时无法进行加工。所以有必要对喷涂夹具进行整改,对整改后零件进行观察,发现零件状态有所好转,于是进一步降低了零件的变形量。

    结语

    通过该次更改,实现了零件涂层跳动合格率达到95% 以上,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关于薄壁零件变形控制的经验,为以后类似零件的加工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吴涛,朱流,郦剑,等.热喷涂技术现状与发展 [J].国外金属热处理,2005(5).

    [2] 陈晓薇.薄壁零件加工工艺方法研究 [J]. 机械工程师,2013(01).

    摘 要:该零件自生产开始,涂层跳动超差问题就颇为棘手。针对零件易变形的问题,采取多方面改进措施,自制工装,试验刀具,调整检测方案等。达到零件涂层跳动合格率95%以上。

    关键词:薄壁件;变形;喷涂;夹具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该零件自生产开始,由于变形所引起的零件超差就十分严重。其中由于零件的涂层跳动不合格数就占到50%以上。通常采取二次返喷进行零件挽救加工,这样重复进行去涂层、喷涂和车涂层等几道工序,增加了零件的加工成本,严重影响零件的交付时间,给工厂创汇造成了一定阻力。所以,提高零件涂层跳动合格率存在必要性,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2零件及涂层问题简介

    (1)零件简介

    该零件为民用航空发动机上的密封件,没有加强筋,其壁厚2.032mm,外形尺寸见图。零件加工包含车、铣、钻、铰,特种工艺包括荧光、喷涂。反复的加工造成零件变形严重,于是控制变形,成为零件合格与否的关键。

    (2)涂层问题

    该零件涂层跳动要求0.08mm,超差较为严重,合格率不足50%。为挽救零件,通常采取返喷的措施,严重影响零件交付进度,增加了成本与劳动力。不少零件由于涂层得超差而造成报废,损失较大。

    3针对涂层跳动问题确定的总体方案

    (1)总体分析

    零件涂层不合格有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

    ①零件在车铣加工中造成变形,残余应力随时间的释放,进一步加剧零件变形;

    ②零件在喷涂工序发生变形,喷涂温度造成零件内应力释放,整体形状发生变化;

    ③车涂层工序夹具存在一定问题,不能完全限制住零件基准平面;

    ④刀具及参数的选择不能满足涂层合格要求,加工方案也有待改进。

    (2)确定总体方案

    改进车铣加工方案,更改喷涂夹具,自制车涂层夹具及约束测具,确定合适刀具及加工方案。

    4解决方案

    就确定的整体方案,从不同角度入手,寻求最优策略,达到提高零件合格率及效率的目的。

    (1)改进车铣加工方案

    对于车加工,调整所有半精车加工余量,给精车工序留余量由先前的1mm更改为0.5mm,以减少变形量,增加时效时间,由先前的24小时更改为72小时。对于铣加工,由以前的轮廓铣加工,更改为插铣和线切割方案及对称铣加工。如此减少去除余量产生的内应力,控制零件变形,

    (2)改进喷涂夹具

    由于先前夹具对零件限制不足,端盖止口尺寸过大,对小端外圆限制不够。喷涂时,瞬间温度造成零件内应力释放,零件变形进一步加剧。且喷涂后部分零件大端基准圆度超差过多,造成零件无法加工,甚至报废。故在原夹具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端盖,解决了约束问题。

    (3)自设车涂层夹具

    原车涂层夹具,端面有四处开口用于检测零件基准尺寸,这样零件放置在夹具上,势必造成基准A面多处未与夹具面接触。若本身零件状态不佳,由于零件自身变形所产生的不平度,则不能被消除。按这种状态加工的零件,将零件取出并调整角度,约束检测则涂层跳动很难合格。基于这种状况,自设工装夹具,增大夹具接触面,解决了这个问题。

    (4) 确定合适刀具及加工方案

    改进前,采用R0.8机夹刀片,采用参数为20-30R/MIN,切削进给量为0.05-0.15mm/r,切削深度为0.1-0.5mm。并采用一次性加工直到零件涂层底端。由于该刀片前角较小,且刀片较顿,切削刃不够锋利,切削涂层时产生较大的切削力。如此,零件小端在车削时,会呈现不规则变形情况。且涂层与基体硬度相差较大,会出现涂层凹陷及两根筋突出的现象。

    基于这种状况,对刀具进行更换,采用锋利的焊接刀,参数为转速33.5r/min ,切削深度0.1-0.5mm ,进给量 0.22mm/r。 采取加工方案为:先对两根筋进行车削,然后留取0.1mm余量,再对涂层进行车削,最大限度防止受力不均,这样大幅提高零件合格率。

    5 零件改进后的跟踪

    方案该进后,跟踪部分零件数据:

    (1)铣加工采取方案

    如表1所示,采取线切割与插铣两种方案,对零件变形影响相当,由于插铣去除余量速度较快,于是采取插铣方案进行加工。一定程度降低量了零件的变形量。

    表1

    铣加工比较

    线切割

    顺序号 加工前平面度 加工后平面度 平面度变化量 加工前圆度 加工后圆度 圆度变化量

    1 0.15 0.15 0 0.03 0.04 0.01

    2 0.15 0.15 0 0.14 0.14 0

    3 0.13 0.14 0.01 0.02 0.02 0

    4 0.12 0.13 0.01 0.05 0.05 0

    5 0.1 0.12 0.02 0.17 0.17 0

    插铣

    1 0.1 0.11 0.01 0.11 0.11 0

    2 0.09 0.09 0 0.06 0.06 0

    3 0.1 0.11 0.01 0.12 0.13 0.01

    4 0.12 0.12 0 0.08 0.09 0.01

    5 0.15 0.16 0.01 0.08 0.08 0

    (2)关于喷涂前后数据收集

    喷涂前后对零件变形影响非常大。部分零件由于喷涂原因变形十分大,基准B在修大端时无法进行加工。所以有必要对喷涂夹具进行整改,对整改后零件进行观察,发现零件状态有所好转,于是进一步降低了零件的变形量。

    结语

    通过该次更改,实现了零件涂层跳动合格率达到95% 以上,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关于薄壁零件变形控制的经验,为以后类似零件的加工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吴涛,朱流,郦剑,等.热喷涂技术现状与发展 [J].国外金属热处理,2005(5).

    [2] 陈晓薇.薄壁零件加工工艺方法研究 [J]. 机械工程师,2013(01).

    摘 要:该零件自生产开始,涂层跳动超差问题就颇为棘手。针对零件易变形的问题,采取多方面改进措施,自制工装,试验刀具,调整检测方案等。达到零件涂层跳动合格率95%以上。

    关键词:薄壁件;变形;喷涂;夹具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该零件自生产开始,由于变形所引起的零件超差就十分严重。其中由于零件的涂层跳动不合格数就占到50%以上。通常采取二次返喷进行零件挽救加工,这样重复进行去涂层、喷涂和车涂层等几道工序,增加了零件的加工成本,严重影响零件的交付时间,给工厂创汇造成了一定阻力。所以,提高零件涂层跳动合格率存在必要性,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2零件及涂层问题简介

    (1)零件简介

    该零件为民用航空发动机上的密封件,没有加强筋,其壁厚2.032mm,外形尺寸见图。零件加工包含车、铣、钻、铰,特种工艺包括荧光、喷涂。反复的加工造成零件变形严重,于是控制变形,成为零件合格与否的关键。

    (2)涂层问题

    该零件涂层跳动要求0.08mm,超差较为严重,合格率不足50%。为挽救零件,通常采取返喷的措施,严重影响零件交付进度,增加了成本与劳动力。不少零件由于涂层得超差而造成报废,损失较大。

    3针对涂层跳动问题确定的总体方案

    (1)总体分析

    零件涂层不合格有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

    ①零件在车铣加工中造成变形,残余应力随时间的释放,进一步加剧零件变形;

    ②零件在喷涂工序发生变形,喷涂温度造成零件内应力释放,整体形状发生变化;

    ③车涂层工序夹具存在一定问题,不能完全限制住零件基准平面;

    ④刀具及参数的选择不能满足涂层合格要求,加工方案也有待改进。

    (2)确定总体方案

    改进车铣加工方案,更改喷涂夹具,自制车涂层夹具及约束测具,确定合适刀具及加工方案。

    4解决方案

    就确定的整体方案,从不同角度入手,寻求最优策略,达到提高零件合格率及效率的目的。

    (1)改进车铣加工方案

    对于车加工,调整所有半精车加工余量,给精车工序留余量由先前的1mm更改为0.5mm,以减少变形量,增加时效时间,由先前的24小时更改为72小时。对于铣加工,由以前的轮廓铣加工,更改为插铣和线切割方案及对称铣加工。如此减少去除余量产生的内应力,控制零件变形,

    (2)改进喷涂夹具

    由于先前夹具对零件限制不足,端盖止口尺寸过大,对小端外圆限制不够。喷涂时,瞬间温度造成零件内应力释放,零件变形进一步加剧。且喷涂后部分零件大端基准圆度超差过多,造成零件无法加工,甚至报废。故在原夹具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端盖,解决了约束问题。

    (3)自设车涂层夹具

    原车涂层夹具,端面有四处开口用于检测零件基准尺寸,这样零件放置在夹具上,势必造成基准A面多处未与夹具面接触。若本身零件状态不佳,由于零件自身变形所产生的不平度,则不能被消除。按这种状态加工的零件,将零件取出并调整角度,约束检测则涂层跳动很难合格。基于这种状况,自设工装夹具,增大夹具接触面,解决了这个问题。

    (4) 确定合适刀具及加工方案

    改进前,采用R0.8机夹刀片,采用参数为20-30R/MIN,切削进给量为0.05-0.15mm/r,切削深度为0.1-0.5mm。并采用一次性加工直到零件涂层底端。由于该刀片前角较小,且刀片较顿,切削刃不够锋利,切削涂层时产生较大的切削力。如此,零件小端在车削时,会呈现不规则变形情况。且涂层与基体硬度相差较大,会出现涂层凹陷及两根筋突出的现象。

    基于这种状况,对刀具进行更换,采用锋利的焊接刀,参数为转速33.5r/min ,切削深度0.1-0.5mm ,进给量 0.22mm/r。 采取加工方案为:先对两根筋进行车削,然后留取0.1mm余量,再对涂层进行车削,最大限度防止受力不均,这样大幅提高零件合格率。

    5 零件改进后的跟踪

    方案该进后,跟踪部分零件数据:

    (1)铣加工采取方案

    如表1所示,采取线切割与插铣两种方案,对零件变形影响相当,由于插铣去除余量速度较快,于是采取插铣方案进行加工。一定程度降低量了零件的变形量。

    表1

    铣加工比较

    线切割

    顺序号 加工前平面度 加工后平面度 平面度变化量 加工前圆度 加工后圆度 圆度变化量

    1 0.15 0.15 0 0.03 0.04 0.01

    2 0.15 0.15 0 0.14 0.14 0

    3 0.13 0.14 0.01 0.02 0.02 0

    4 0.12 0.13 0.01 0.05 0.05 0

    5 0.1 0.12 0.02 0.17 0.17 0

    插铣

    1 0.1 0.11 0.01 0.11 0.11 0

    2 0.09 0.09 0 0.06 0.06 0

    3 0.1 0.11 0.01 0.12 0.13 0.01

    4 0.12 0.12 0 0.08 0.09 0.01

    5 0.15 0.16 0.01 0.08 0.08 0

    (2)关于喷涂前后数据收集

    喷涂前后对零件变形影响非常大。部分零件由于喷涂原因变形十分大,基准B在修大端时无法进行加工。所以有必要对喷涂夹具进行整改,对整改后零件进行观察,发现零件状态有所好转,于是进一步降低了零件的变形量。

    结语

    通过该次更改,实现了零件涂层跳动合格率达到95% 以上,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关于薄壁零件变形控制的经验,为以后类似零件的加工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吴涛,朱流,郦剑,等.热喷涂技术现状与发展 [J].国外金属热处理,2005(5).

    [2] 陈晓薇.薄壁零件加工工艺方法研究 [J]. 机械工程师,2013(0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