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范文

    赵志宏

    摘 要:档案管理作为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逐步跟上现代化的脚步,一改往日的旧制度,尽早实现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高校 档案工作 信息化 人员业务素质

    档案管理作为现代化高校教育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对教育信息的收集,整理,更应发掘出其更多的价值,为高校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然而,在应用技术现代化的驱使之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其信息化的实现也逐步普遍开来。作为档案工作者,我们更应积极加入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来,让档案信息利用率实现最大化,价值实现最高化。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

    一直以来档案管理工作都被视为保管教育资料,抄抄写写的工作,因此无论是高校本身还是档案工作人员,都对档案管理的工作重视不够,这直接导致了工作效率不高,埋没了档案本身为高校带来更大效益的潜力。

    (二)档案管理缺乏应有体系

    首先,从高校档案人员素质来看,多数都是没有经过太多专业的知识培训,档案工作对高校的意义认识太浅。多是由经验办事儿,很多细节也都没注意到。并且很多档案工作人员都身兼多职,根本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档案工作中去。其次,多数高校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设备简陋,办公地点狭小,几乎都是手工调档,直接导致工作效率低。

    (三)档案整理不规范

    由于高校本身的不重视及档案人员在意识上的偏差,导致档案无法及时收集,整理,加工,以及档案分类不够明确,收集整理程序简化,档案保管期限划分不明确等等问题,因而使后继工作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通过网络手段一改往日传统整理档案的方式,实现档案收集,整理的一体化,更有利于实现档案信息对高校的实际意义。档案信息是所有高校的基础性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的必然趋势。从另一方面来看,档案信息化目前也是社会资源共享的最好方式。所以,我们必须从自身,从外部都进行努力,尽快实现信息化。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促进社会发展

    档案信息化就是一种快捷高效简便的新型档案管理系统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来更加方便简易的获取档案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增大其效益,并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亦有利于高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让档案资源能够更好的服务于高校。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是规范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随着系统信息化的普及和电子技术的发展,高校档案也开始逐步向信息化系统化靠近。将收集好的档案直接输入预设系统,既方便以后的查阅,又能够在系统中直接读出相关统计数据。即实现了对档案的全程电子化管理,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是电子技术发展对档案工作的重大意义所在。因此,也是规范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更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和专业设备,利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实现对高校档案信息的对比和剖析,通过对档案信息的深度了解,实现对其的充分利用,让档案信息更好的服务于高校建设。同时,网络化的实现也让高校档案透明度大幅增加,实现对外开放,更好的走向社会。

    除此之外,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也是很重要的,工作人员必需用自身的专业素质对整个信息化系统进行操作控制,才能进一步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脚步。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必须建立高质量的档案信息网络系统

    目前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仍不够严谨,比较松散,档案管理应用的软件程序各不相同,标准化,专一化程度低。因此,应尽快规范档案现代化管理系统,使其逐步有序化,集中化,统一化使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就如一个集合,将系统化的信息收纳其中,目前各大高校的档案信息管理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源于现有的档案储存,并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以不同形式存储的档案数据信息,通过手动记录,电子扫描等形式,转化为数字记录方式储存到各类存储器中,如:光盘,磁盘等,此方式是档案储存信息向数字化的转化;再者,通过收集各类电子文件,并利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将其存档,整理为数字形式的数字档案,建立相应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

    如今高校档案主要以信息化为主体,通过档案的收集管理来达到便利地获取信息的目的。现在网络遍布各地,档案的管理工作可通过网上发布、电子邮件的传递、公共目录的查询、光盘远程服务,这样用户便可以用网络来获得自己的信息。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高效的服务,便于用户可以定向,定期咨询信息,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使高校领导和系、处领导在查阅信息时可以快捷、准确的了解各系处工作情况以及各学生的状况,以便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效率。

    (二)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培养档案管理人才

    高校档案工作既有管理的性质,又有业务性。管理人员需要从文件收集,整理,保存,分析,后期利用等方面进行工作。因此,对档案人员的专业要求就有了进一步提高,扎实的业务水平,丰富的档案知识的信息化系统管理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管理能力以及服务意识的加强。高校档案工作具有政治性和服务性,这也决定了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必须要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爱岗敬业的精神。

    专业人员也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重点,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来更好地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建设。其素质的提高,应在全面推进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围绕高校改革发展,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培养新人目标的过程中进行。高校管理者的素养是一个以政治素养为核心,由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等多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素养。因此,高校档案工作者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首先要更新立卷制度,在工作手段上进行改进,尽量简化一些繁琐、呆板的操作步骤。

    (三)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使高校档案信息化发展到一个更高层次,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就体现在它的硬件设施上,目前高校仍存在资金匮乏的问题,所以硬件比较短缺,但是为了实现档案管理高效性,高校要将档案局域网、校园网、互联网三者共同发展,实现自动化管理、档案资源共享。

    当我们无法解决资金匮乏问题时,要想尽一切办法,让高校领导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明白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是时代进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就要摒弃以前陈旧的管理模式,仅将档案部门作为安置,分流档案管理人员场所,这些陈旧观念必须抛弃。取而代之的是配备高技能的档案管理人员以及高质量的硬件设施,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让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中。

    (四)加强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建设,建立电子档案的保护措施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和规范是目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前景,具体分为以下三方面:首先,体现在数字化的发展,在档案收集上,尽量利用数字化整理和分化,对档案进行条形编码,便于查找。在文件归档时,条理明了,高校只需档案工作人员通过网络查询即可,大大缩短了查找和编辑网络的时间。纸质档案再利用起来就比较繁琐,可以将其转换成电子文档进行保存;还有一些图片和视频之类的可以将其刻制成光盘,这样既可减小存储空间而且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其次,指的是对数字化档案的保管,虽然档案信息改为数字化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危险性,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一些电子档案要及时进行备份保存,档案文件夹要设置密码,管理人员不得泄露,并采用身份认证技术和防止非法访问手段。从而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真实、和完整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因此要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档案信息的保障。再次,是对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应用,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遍使用,我们已生活在信息时代。档案的管理不仅是体现在信息的存储和数字计划的发展上,信息的利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将文件制作好之后,要把它利用起来就得与档案管理相结合,二者采用统一软件系统,这样在查找信息时就可以更系统、更条理。所以,要使数字化的发展、保存和应用全面体现,高校就需建立一套完整体系,即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的高效利用率。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学生处)

    参考文献:

    【1】赵金凤. <浅谈档案管理现代化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2】徐凯歌.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探索>[j]2010

    【3】韩香兰.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诌议>[j]2010

    【4】王记坤. <高校档案管理办法>[j].兰台世界,200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