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 |
范文 | 陈超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分析了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方案设计策略,在此基础上对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沥青路面是最常见路面结构,坚实、光滑、平整,施工便捷、成本低、原材料丰富,养护维修方便。但是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翻浆、网裂、沉降等病害,威胁行车安全,为了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预防公路病害,有必要对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 一、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方案设计 (一)配合比设计 1.级配砂砾 级配砂砾是路面垫层理想的施工材料,但是砂砾自身的级配与质量对垫层作用、路面整体工程质量均有较大的影响,施工人员需要了解垫层和基础施工对砂砾的技术与性能要求,才能够保证垫层施工质量符合设计方案要求。级配砂砾压碎值不能超过30%,0.5cm~5cm颗粒砾石含量不超过50%,最大颗粒粒径不超过6cm,级配砂砾粒径≤0.074mm粉料颗粒数量不能低于7%,塑性指数至少在6以上,因为级配砂砾垫层强度主要受颗粒级配与压实度影响,所以方案设计需要对砂砾级配提出明确要求。 2.级配砂砾垫层施工 级配砂砾垫层施工有路槽碾压施工、运输摊平、整形碾压与养护等几个步骤,级配砂砾性状松散,摊铺之后可能因为行车而受到破坏,因此施工现场技术人员需要对施工组织计划进行适当调整,采用半幅通车半幅施工的组织形式,避免施工行车混乱导致级配垫层松散、平整度差,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 3.水泥稳定砂砾基层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有厂拌与路拌两种形式,底基层使用路拌法施工,上基层可以选择厂拌法。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在高速公路路面基层中应用比较广泛,是路面的关键结构层次,直接影响路面的整体承载强度与使用寿命。 (二)病害防治 1.施工参数控制 路基填筑之前首先实验分析自然土,了解土体物化性质,确定土体的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容重,为路基施工和填筑成品检测提供指导。一般情况下土体颗粒越小,回弹模量越低,砂质土则回弹模量较高,因此砂质土是路基填筑的理想材料,施工之前选择土场,优先选择小塑性指标的土。为了获得最大密度,需要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进行压实施工,路基碾压施工过程中注意土含水量的控制,如果土体含水量过大,需要晾晒之后再进行碾压施工,碾压施工作业尽量连续进行,避免降雨、暴晒等极端天气对土体含水量造成影响。碾压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控制压实度与弯沉值,两个参数均符合设计方案要求时才能够获得最佳施工效果。路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施工方要严格遵循技术规程,认真负责,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才能够保证施工质量。 2.水破坏预防 沥青路面公路一般设置有较高的路堤,并施工有硬路肩,基础内一般不会产生严重水害,但是要积极预防整体道床水下渗造成道床结构的整体破坏。很多已经建设完成的沥青路面雨后经常出现坑槽,正是路面和基础水损导致,尤其是夏季高温天气下,雨水渗入路基,高温水在行车载荷合作用下导致碎石剥落分离,产生坑洞。为避免出现水损,需要在沥青路面表层设施防水层,避免水渗入基层。 3.裂缝防治 选择基层材料结构时优先考虑收缩性能,尽量选择低收缩性水泥稳定结构,施工中要采取措施预防裂缝,根据水泥类稳定材料裂缝形成机理,从温缩、干缩两方面入手,加强对原材料塑性指标与含水量的检验,选择塑性指标符合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的材料,并适当使用减水剂,将水泥稳定材料含水量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沥青路面道床非载荷裂缝主要是温度与疲劳裂缝,受沥青品质影响,尤其是沥青温度敏感性与针入度。国内外大量试验研究结果均显示,沥青材料针入度越高,温度敏感性就越低,而温度敏感性越低,对温度裂缝的抗性就越强。高黏度沥青普遍有较低的温度敏感性,在选择沥青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避免路面裂缝的产生和发展,防止雨水渗入基层在行车载荷下造成基层的深部破坏。 二、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 (一)施工准备 1.路基复查 已经竣工路段路基需要进行验收复查,和路面施工方进行技术交底,驻地监理工程师连同路基、路面施工单位领导与技术负责人共同参与技术交接。基础施工结束之后,施工方及时进行施工质量自检,并出具《路基自检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压实度、平整度、宽度、边坡度、弯沉值、直曲线转角以及路基顶面等。 2.材料试验 施工方向监理方出具级配砂砾材料试验结果报告,砂砾颗粒筛选试验由监理工程师每半公里取一次施工段料进行材料试验,审查确认满足级配砂砾技术性能要求之后方可继续施工,不符合技术规范性能要求的砂砾需重新掺加砾石,剔除大颗粒或直接废弃更换料场,严格砂砾级配质量,获得精确的最大含水量与最佳密度值。 3.施工材料运输 车辆安排组织要满足运输动力要求,车辆载重量至少在15t以上,运输车装载施工材料之前首先清理车槽,涂抹1∶3油水混合液,车槽侧面开设温度检查控制孔,并覆盖成品混合料油毡布。混合料装车阶段,要设置专人引导车辆驾驶人员前后移动,将装料分成3堆,避免混合料离析。沥青摊铺设计阶段,运输车和摊铺机之间只少保持30cm距离,停车时注意不要碰撞摊铺机。 (二)摊铺碾压 基层摊铺施工尽量选择相同品牌、相同型号的摊铺机进行,消除型号、品牌、新旧导致的性能差异,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摊铺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摊铺参数与施工组织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供料过程中要注意受料斗板不能一车一收,而是要借助刮板输送器与料斗阀门调整摊铺室供料量,控制料斗阀门开度,使其能够满足供料速度需求,确保刮板输料器能够连续均匀供料。沥青路面采用湿养的养护方案来提高沥青路面与基层的强度。基层混合料含水量不高,容易出现表面干燥,脱水会对基层混合料的强度与稳定性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可能会导致出现表面裂缝,因此摊铺碾压施工结束之后要及时洒水养护,覆盖土工布,并使用洒水车在覆盖物上喷洒雾状水,同时注意做好边角、接缝处理。 (三)翻修重铺 除了养生养护之外,在一些情况下还需要对基层进行翻修重铺。如果路面整体强度不足,路基稳定性差,路面出现了翻浆等病害,路面使用情况评定符合返修标准,原路面材料无法继续使用,不符合结构强度要求,需对路面结构进行彻底更换时,需要重新铺设。基层重铺要遵循《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进行,充分利用原有基层材料,每500m进行一次检测,检测原基层材料性能,出现路面干湿类型变化时需适当增加检测密度,重点检测材料的干密度、小粒径间料含量、塑性指数,在此基础上确定骨料、掺料的用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还应该测定水泥石灰剂量与剩余活性,进而判断水泥与石灰剂用量。 结语 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是沥青公路施工技术的核心,基层的施工质量对公路整体施工质量、使用寿命有着直接影响,为了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减少裂缝、沉降等路面病害,有必要对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英.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1,30(9):129. [2]石磊.浅谈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的关键[J].黑龙江科学,2014,5(2):63. [3]羅伟.探究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3):1042. [4]李伟.浅论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4):20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