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水处理过程中超滤膜技术的研究
范文

    马志军

    摘? 要:当前,我国水污染问题严重,如何做好水处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入水污染控制领域,超滤膜技术以其出水水质好、过滤面积大、安装操作便捷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推广。为此,该文在充分掌握超滤膜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以水质富营养化情况为研究对象,对超滤膜处理含藻水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全面提升水处理效果。

    关键词:水处理;富营养化;超滤膜技术

    中图分类号:TM561? ? ? ?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作为一种稀缺的自然资源,水是力量之源,是维持社会发展、人类生存的必备物质条件。对人体生理代谢与健康状况而言,水是主要物质基础,饮用水水质是否良好,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生产迅速增长,用水量也随之不断增长,废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多,导致大量湖泊、河流等都受到了严重污染,促使我国水资源愈加紧缺。21世纪以来,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水体污染必定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甚至危及生命,据相关资料显示,饮用水污染产生的疾病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疾病根源,常见病包括肠道传染病、化学性污染物中毒、慢性中毒、癌症等。基于此,为保证人体健康,必须重视水处理工作。超滤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固液分离单元操作技术,可将水内浊度、臭味、色度等有效去除。相比其他处理技术,超滤膜技术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水质,去污范围更大,且极易操作,目前在我国水处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 超滤膜技术原理

    我国地大物博,水资源分布不均,目前,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在严重缺水线范围以下,水资源紧缺现象仍较为严重。与此同时,还存在普遍的地表水资源污染问题,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已无法满足现代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如何做好水处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膜处理技术是应用最广的水处理方法,超滤是膜处理技术之一,其驱动力为膜两侧压力差,过滤介质为超滤膜,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当膜表面有原液流过时,仅有小分子物质可从超滤膜表面密密麻麻的细小微孔内通过,且被称为透过液;原液内比膜表面微孔径大的物质,则会在膜进液侧被截留,被称为浓缩液,从而实现水质净化效果。膜的厚度极小,仅为几微米,在动态条件下,超滤膜可将大部分杂物有效截留,象细菌、大分子化合物等,可将水体内有害物质去除,已成为当前水净化处理的重要技术。

    2 水富营养化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富营养化”这一专业术语在水处理工作中得以广泛使用,富营养化是指在湖泊、河口等缓流水体内大量流入生物所需营养物质,如氮、磷、钾等,从而导致藻类、浮游生物繁殖速度加快、数量剧增,降低水体溶氧量,导致鱼类等生物死亡率迅速增加。

    某水库从“贫养-中养-富养”历时多年,现阶段,该水库仍是城市用水的主要来源,但富营养化问题较为突出。其特征表现为藻类大量繁殖,特别是夏季更甚。藻类繁殖量大将带来诸多危害,笔者以4点概述。

    (1)富营养化对水pH值影响较大,清澈的河水变得浑浊,加大水处理难度。

    (2)水味道改变,甚至产生恶臭气味,影响周边生活人群身体健康。

    (3)水处理消毒、混凝效果有限,污泥量增多,将会严重腐蚀管道,减短管道使用寿命。

    (4)藻类繁殖量大,将会产生大量藻类毒素、三卤甲烷等,饮用水是否安全成为问题。

    为制约水内藻类繁殖,减轻或消除水富营养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处理措施。随着水污染问题严重化,我国各大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将会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还会影响水质各项指标值,尤其是大量藻类繁殖,将對饮用水水质造成严重影响。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水厂选用的常规净水工艺为“混凝—沉淀—过滤—氯消毒”。为提高水源内藻细胞净化性能,一般都会增加混凝剂、氯等材料的用量,这种情况下,将大幅增加生产成本,且会影响去除藻类的能力,甚至会出现二次污染问题,无法保证供水质量。基于此,根据水厂实际情况,结合水库藻类发生特点,决定选择超滤膜处理技术,这种技术效率高、节能环保、且便于操作,因此,对超滤膜处理含藻水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超滤膜处理含藻水的应用

    超滤膜技术是一种应用效果良好的水处理方法,目前,在我国各大湖泊、水库水污染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本水库富营养化问题,尤其是藻水泛滥情况,超滤膜处理技术具有不错的效果。为此,该文针对水库富营养化中藻水问题,选用超滤膜进行处理,通过分析可见,在去除藻细胞、藻的胞外分泌物方面效果显著,同时,通过膜清洗,可避免膜污染问题出现,增强去除效果。

    3.1 去除藻细胞的效果

    根据当前研究现状表明,淡水藻类中,可分为蓝藻门、红藻门等11门,见表1。藻类不同,个体细胞大小、形态也不尽相同。以该水库来讲,蓝藻最多,尤其是铜绿微囊藻,作为一种单细胞生物,此藻类为丝状、非丝状群体,个体细胞呈现形态多为球形、丝状,且为蓝绿色,Φ3 μm~7 μm。

    在微滤与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被称为超滤,3 nm~100 nm为孔径平均范围,与铜绿微囊藻直径相比,该滤膜孔径较低。由理论上来看,藻细胞可完全被截留出去,且具有良好效果。

    3.2 去除藻的胞外分泌物效果

    在处理含藻水时,不仅要去除藻细胞,在藻类产生过程中,各个阶段都会将不同类型的有机物质释放至周边环境,这种物质被叫做藻的胞外分泌物。以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等均属于藻的胞外分泌物。据研究发现,特殊条件除外,碳水化合物类物质在藻细胞的胞外分泌物比例高达80%以上。藻毒素作为藻的胞外分泌物之一,藻毒素MC-LR的截留分子量仅在900~110,但于淡水蓝藻危害来讲,却是当前毒性最大的毒素。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可知,在我国藻毒素MC-LR最高浓度需控制在每升1.0 μg。

    因作用机理不同,针对此类溶解性有机物,超滤膜均可去除。相较之下,分子量较大的藻的胞外分泌物为碳水化合物,可利用超滤膜截留功能去除。分子量分布最广的藻的胞外分泌物为蛋白质,针对这种分泌物,需要采取结合法处理,在超滤膜截留处理后,可利用化合键将原水内少数蛋白质吸附至膜表面,以此获得良好的去除功效。针对分子较小的藻毒素,需与其浓度、亲疏水性等条件相结合,了解去除效果。经分析,在超滤膜前期,因疏水反应作用,根据吸附作用可实现藻毒素去除,待吸附平衡之后,在污染影响下,膜孔径逐步减小,利用截留作用,超滤膜可将部分藻毒素去除。整体来讲,在去除溶解性有机物中,超滤膜效果不太理想,较为一般。为此,在水富营养化处理中,选用超滤膜技术,必须结合混凝、预氧化等预处理技术,才能提升有机物去除效果。

    经研究表明,在含藻水超滤膜预处理中,可选择高锰酸盐、氯化铝等,结合实际情况,两类投加量分别,见表2,通过上述两类工艺处理,能促使藻细胞活性消失,且不会破坏细胞壁,以此减少超滤膜跨膜压差,避免膜污染问题出现,此外还能增强去除效果。

    4 超滤膜清洗

    微粒、胶体离子及溶质分子等均属于富营养化水体内物质,在超滤膜处理中,此类物质与超滤膜会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在膜表面、膜孔内均会有大量物质被吸附或沉淀,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堵塞膜孔,或出现孔径缩小等情况,甚至产生膜污染。此时,将大大减少超滤膜通量,改变膜分离特性,或影响膜使用寿命。目前,在超滤膜含藻水处理中,膜污染问题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可选择定期反洗、低通量运行等方法控制膜污染。但针对其中不可逆的污染,仍需采取化学清洗法进行处理。据研究表明,在恢复膜通量中,相比NaOH(0.025 mol)溶液,NaCIO(100×10-6)溶液清洗效果更好。原因在于NaCIO氧化性较强,可使污染物连接膜之间的化学键断裂,以此获取良好清洗效果。

    5 結语

    综上所述,水是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构成因素。我国拥有960万km2,地域辽阔,然而却面临着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水资源不足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带来极大的影响,甚至危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促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在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如何做好水处理工作,如何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应用价值,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超滤膜技术作为水处理的主要方式,通过超滤膜技术的合理应用,可解决水富营养化问题,去除藻细胞及藻的胞外分泌物效果,保证饮用水安全。

    参考文献

    [1]章君,姚杭永.环保工程水处理的超滤膜技术应用研究[J].智能城市,2019(1):52-53.

    [2]李志国,臧新宇.浅谈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3):154.

    [3]张峰.环保工程水处理过程中超滤膜技术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7):19-2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