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游戏精神看墨趣意味
范文 戴宏宇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愉悦性,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表达,养成率真、自信的个性。以《一花一世界》为例,可以从“玩画笔”和“玩水墨”入手,完成从“以美育人”到“以美悦人”,从“工具使用”到“游戏生趣”,从“技法第一”到“精神至上”三方面的转变,最终实现“以美育人”,达到艺术教育之根本目的。
【关键词】拓展课;中国画;愉悦性;游戏
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可以直接唤起人们情绪上的反应,如兴奋、悲哀、愉悦等,而愉悦性恰恰是人类教育活动、社会活动和生存发展活动的最高境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美术课程要强调愉悦性,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的人格。这就要求美术教师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表达,养成率真、自信的个性和习惯。在美术课堂中,儿童水墨画无疑是最能带来“愉悦性”的手段之一。
《一花一世界》是浙美版五年级美术基础课程《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拓展课,是一堂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本课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报纸做笔,从玩笔、玩水墨入手,通过创作展现心中别样的艺术世界。课程突破了传统工具材料的限制,拓展了水墨语言的创意表达,使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中大胆参与、表达思想、交流发现,从而完成从“以美育美”到“以美育人”的转变,达到艺术教育之根本目的。
一、从“以美育人”到“以美悦人”
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体验到快乐是美术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提高其美术理解力。
(一)体验“工具”,探索笔墨的虚实
美术创意表达的三大核心元素为媒材、语言和行为。《一花一世界》这一课在绘画工具上进行了拓展,突破了以传统毛笔为工具媒材的限制,拓宽了水墨创意的语言表达,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的水墨画课堂。課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用报纸替代毛笔,学生或撕、或卷、或团、或捻,在创作中投入了自己的技法和想法,并设计出内容和形式都别具一格的作品,课堂成了妙不可言的游戏空间。工具、材料和方法的创新促成了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水墨语言的表现性能,使儿童水墨画有了新的表达方式,学生也由此获得了极大的愉悦感。
(二)创造“肌理”,发现表达的趣味
课堂上,学生用纸笔蘸墨,在纸上有意识地画点、线、面。在笔与宣纸的接触中,水与墨随机交融,变化丰富,十分有趣。学生在无意间创造了水墨绘画的肌理,对他们来说,正是这种偶然性和难以预料的效果引起了进一步拓展的兴趣。
与此同时,教师示范几种笔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绪和外在的客观事物进行一定联想,或者反过来要求学生用不同的笔触来表现特定的情绪和事物。这一做法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笔墨痕迹对客观世界和内心情绪的表达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这节课只有黑白的水墨,学生需要在理解“墨分五色”的基础上,用意象和抽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画面,这需要一定艺术观念与审美能力的积累,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以先做一些示范,指导学生在理解《映日荷花别样红》这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大胆表现,创造“肌理”,尽力排除现成图像带来的影响,在专注而放松的作画状态中发现笔墨趣味。
(三)玩转“构图”,经营布局的位置
传统的中国画最讲究章法布局,儿童水墨画作品最终呈现是优是劣,也取决于章法布局。然而,跟这个年纪的学生讲章法,讲开合聚散、繁简疏密,他们往往难以理解。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形式美是有规律的,不是杂乱无章的,要在形式美里品味理性的愉悦。本课中,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如图1),引导学生琢磨如何去繁就简,暂时忽略中心,从边缘部分出发,逐渐关注整体,找到解决构图问题的有效办法。随着笔下线条的张扬和延伸,造型也变得轻松灵动起来,学生继而有了放松的绘画状态。
(四)欣赏 “名作”,解读画中的情感
画为心声,所有打动人的作品都是画家内心世界的独特反映。学生通过欣赏不同时期画家的荷花作品,认识艺术家的“笔墨意趣”,不但加深了对水墨画独有的趣味肌理的了解,还有了许多可用于创作的素材,使水墨表现的目标与方向更为清晰明确。
上课前,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宋代吴炳的《出水芙蓉图》,解读宋人“以形写神”的高超技艺和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欣赏明代徐渭的《五月莲花图》,通过对画家生平的了解,品读其笔墨间流露的写意气势与不羁的性情;在清代朱耷《荷花小鸟图》的笔墨韵味中,品味自然世界里,由泪水浇灌的孤独之花……透过一幅画,学生既看到了画家的生活世界,也触摸到了画家的内心世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透过作品与美术大师对话,在美术时空畅游,在艺术鉴赏中达到精神情感上的愉悦。
二、从“工具使用”到“游戏生趣”
对于成人来说,纸笔是作画的工具,而对于儿童来说,这也是一种特殊的“玩具”。当游戏精神和工具结合后,工具不再是冰冷的器物,而是承载着学生童心和好奇心理的载体,更是学生审美心理发展的见证者。
(一)墨戏映物,墨象澄怀
学生“不带任何预想,只是渴望用画笔在纸上无意识地画着线条、色调和形状,但到了某一刻,就变得有意识起来,于是一种制约和秩序开始产生”。这一思维方式和创作手法与现代大师们的经验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比如在纸笔的造型中,一块偶尔产生的墨渍,在投影仪上被放大后能产生丰富而神秘的效果,激起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而一块小小的墨迹遇到水后被冲撞渗化,可以引起学生意外的联想,再顺势添加几笔,无意间就成了独特的造型形象。由此可见,自由涂抹隐藏着学生宣泄的快乐和创造的自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偶然涂抹到有秩序地落笔,学生作画的过程也是内心成长的过程。
(二)游物戏笔,笔笔生趣
对创作者来说,创作过程的愉悦度非常重要。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游戏精神有利于学生冲破条条框框,将心里的感受彻底地表达出来,从而创造出有个性的作品,并在创造的过程中体会到水墨带来的欣喜和愉悦。
在传统的儿童水墨画教学中,作画的工具材料主要是毛笔和宣纸,由于材质原因,这二者都不太容易控制。然而也正是因为这套工具的新颖独特,学生好奇的天性被激发出来,他们在认识工具的游戏中逐渐亲近水墨。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第一笔,并积累画出第二、第三笔的感受,引导他们体会每一笔的灵性与变化。学生在各种不同变化的点、线中充分领略到了纸笔的神奇和有趣,获得了身心的愉悦。
三、从“技法第一”到“精神至上”
水墨画是最能够体现“游戏精神”的艺术语言之一。水与墨的随机渗化特质,使课堂更趋向于内省式的感悟。而水墨的游戏性和随机性特征则加深了学生对于游戏和艺术的体验,使学生有了想象的自由,获得了更高的精神享受。
(一)“神韵气势”奠定“创作的格调”
在艺术创作中,技巧从来不是一种独立的招数,技巧的使用与主题思想和意蕴密不可分。在这节课中,笔者没有孤立地传授中锋、侧锋之类的用笔方法,也没有要求学生根据传統荷花的造型先叶后花地进行绘画。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荷花的水墨画作品,感受荷花的神韵姿态,在心中初步形成创作的格调,而后自由表达内心的荷花意象。这样画出来的荷花颇有神韵,别具一格。
(二)“自我表达”成为“画面的中心”
有了之前丰富的体验,学生就有了创作的“资料库”。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摒弃一成不变的方法和死板的程式,用他们自己对水墨的理解作画,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符号,表达内心的看法。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他们使用点、线、面、形、色等造型元素,掌握审美造型的规律,如秩序、节奏、对比、调和等有关技巧,教会他们怎样创作表达,用自我表达来填充画面,从而实现从“不会画”到“画出了”再到“喜欢画”的积极转变。
对于许多教师来说,以往的作业更多地关注造型、技法和构图,对作画技巧要求较高。本课力图改变传统的创作模式,让学生根据素材进行创意表现,自由表达对荷花的多样性理解,以激起内心真实的情感,获得丰富的感受。
(三)“合作学习”带来“集体的愉悦”
传统的美术课堂习惯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课堂缺乏交流感。在本节课中,笔者试图创造一种新的儿童水墨文化,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究思考、交流合作,享受共同创造的愉悦感。正式画荷花之前,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印象中的荷花形象,以及对荷花水墨画的构思。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荷花的了解,还有助于学生改进自己的构想,在正式下笔前做到“胸有成竹”。美术课堂为学生交流提供了天然的场所,学生在这里合作学习,达到双赢,最终获得“集体的愉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史方方.游戏精神与儿童水墨[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3]吴林.墨斗:儿童水墨画教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
[4]朱国华.童心墨趣[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中心学校 31580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3 1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