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 |
范文 | 洪小琴 低年级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就是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对此,部分家长以及相当多的学生,都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大意”。一句“粗心大意”似乎概括了学生犯的所有错误,似乎只要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就能避免所有的计算错误。其实不然,认真分析学生的错误,我们就能发现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我们粗略地将学生的错误都归结为“粗心大意”,不仅影响了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提高,而且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形成较大的障碍。只有正确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分析,低年级学生的计算错误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错误原因一:直觉错误 低年级学生处理信息,一般在大脑中形成一个个的图象画面。由于种种原因,处理这些画面出现了一些错误,这样的错误最易被教师、家长认为是粗心大意。这一类的错误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由学生的感知模糊、方位知觉困难引起的。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可以发现:初入学的儿童的知觉,常常表现出笼统的、不精确地分析综合的特点,如将相似的数(25[]7、6和9)混淆起来。由于方位知觉困难,将36看成63、12看成21也就不奇怪了。由此可见,这种错误不仅仅是表面的看错,其实与儿童的知觉发展成熟程度以及他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有关。 第二种,由学生的思维定式导致的错误。因为人的思维都有一种“惯性”,大脑在延续前面的动作或思维状态时总有维持原状的习惯。因此,在解题中,学生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容易出现错误。例如,一组算式3+2、6+3、5-4、4+3,学生将5-4计算为9,就是因为前两题都是加法,错误地认为第三题也是加法,看到第四题还是加法,更肯定了他对第三题的判断。 直觉类的错误一旦发生,学生很难通过自身的检查发现,需要别人的提醒。一些优秀的学生没有得到满分,就是因为直觉错误。只有通过科学的引导、训练,才能避免出现直觉错误。 错误原因二:记忆错误 记忆对数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低年级的计算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数学中应记忆的内容在头脑中记忆不清晰,使得在计算中,速度慢、正确率低。分析错误,主要存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基础内容记忆模糊。如20以内加减法结果记忆不牢,导致两位数加减法竖式计算仍然要数手指,计算错误明显增多;乘法口诀记忆不牢,使得除法试商困难,有余数除法几乎无法试商。出现这方面错误的学生,计算正确率明显低于其他学生,计算速度要慢很多。 第二个方面:学生在储存信息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复习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储存的信息消失或中断。造成“遗忘性差错”。如连加、连减、进位加、退位减、连乘、连除等计算题,瞬间记忆量较大。计算15+29+33时,错做成原式=44+33=44,或将27+13+3错做成=40,这些错误都是因为信息的储存与提取不完整或遗忘造成的,也可以说是表象模糊。表象是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运算形式上看,学生的计算是从感知过渡到表象运算再到抽象运算。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其思维带有具体形象性,表象常成为其思维的凭借物。如简便计算100-9,学生因对“分解——凑整——合并”的表象模糊,头脑中想像不出“凑整法”的具体过程,因而错做成100-9-1=90。 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知识的记忆,对提高计算正确率会有很大的帮助。 错误原因三:不良态度、习惯引起的错误 有些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急于求成,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分析原因,一是当数目较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二是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产生厌烦情绪。因而,这些学生常常有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和做完不检查等坏习惯。如在计算题中,出现一行的最后一道题或一页的最下面一行算式只字未动。这样的错误,稍加细心、严谨完全可以避免。因此,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对提高计算正确率显得相当重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出现少量的计算错误是正常的,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要细心、认真来避免所有的错误。教师要仔细分析学生的错误,正确判断出现错误的原因,并针对错误原因作出相应的指导和适当的训练,这样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必然会有明显提高。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