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探讨 |
范文 | 摘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是整个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的重点,是保证水利工程设计合理、施工有序、管理有效的基本保障。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能从决策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水利工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阐述,最后对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展开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XQ1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7)03-004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7.03.017 Abstract: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s the key poi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t is the basic guarantee to ensure the rational desig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he orderly construction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planning and design can prev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amage from the source of decision-making,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 is analyzed, and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planning and design are expounded. Finally, several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environmental planning evalu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o explore the study.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planning and desig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强化水利工程建设,合理的开发并利用水资源,是展现水资源利用的一种全新改革,同时也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有效发展战略。水利工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水利工程建设力度,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全新动力,也间接体现水利工程规划的重要性。然而,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不科学容易导致流域内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国家也明确规定,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必须加大环境影响评价的力度,提升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并为国家长期发展造福[1]。水利工程建设必须根据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实行科学环境影响评价,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具备生态、环保、可持续性的发展基础。 1 水利工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水利工程建设相当于将新要素植入环境系统并达到新平衡的过程。该环境系统是否科学、合理,取决于水利工程和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協调程度。若两者之间协调一致,工程建设不仅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反而对当地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反之,若二者无法实现有效协调,将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不仅不利于提高人们生活环境质量,还将严重影响当地可持续发展[2]。 正确的认识到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确保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3]。水利工程是通过对水流控制以及使用为基本目标而实施建设的水工构筑物,以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对饮水、运输以及防洪减灾和能源的需求。水利工程建设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当地原有环境状态为前提,才能有效利用资源,发挥水利工程功能,而在这过程中,不可避免对原有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如何让水利工程建设既能够满足当前人们生活的需要,又能够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就成了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能有效降低不利因素的影响,同时适当的改善环境,避免在规划设计之后的实施、运行过程中,可能导致严重的甚至不可逆的环境影响。 2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目的和意义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非常重要,其主要的目的在于从规划设计阶段就最大程度降低水利工程对于整个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从而促使水利工程能够更好的坐落在该区域当中,并对社会、环境以及经济形成一定的维护,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工程规划设计中,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重点是为工程方案优化设计服务,是从提高环境质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根据经济和环境指标,在不同工程方案中优选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使其在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管理等各个阶段拟定出环境保护的具体对策和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措施的不利影响,真正地将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落实到工程设计各个阶段之中。 水利工程规划阶段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提供规划决策所需的资源与环境信息,识别制约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和环境要素,分析、预测、评价规划实施可能对流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论证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及规划实施后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可达性,形成规划优化调整建议,提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和跟踪评价方案,协调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为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3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环境影响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应守住“三条红线” (1)明确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红线,严格约束用水的最大值,并坚守这一条红线,尤其是将水资源的管理从供水转变为蓄水管理。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应建立流域取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对于取水用量存在超标的地区,需要对于当前正在审批与今后的新增取水项目进行严格控制,尽可能显示审批的用水量。 (2)明确水资源的控制红线,高度控制用水浪费现象。可以从行业、区域或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等方面着手,对鱼类生物的多样化、渔业资源量最大化最为目标,将节水工作贯穿在整个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中,同时强化节约用水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并深切落实水利工程的节水作用。 (3)评判水功能区域的限制纳污红线,同时严格控制排污的总量。根据水功能区域的目标要求,核定水域的整体纳污容量,并严格控制河道的污染总排放量。构建水功能区域中水质的标准体系,同时强化区域水质的监督与管理,保障饮用水的水质安全。对于存在超标排污量的水功能区限制,可以限制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 3.2 生态流量设置问题 随着我国能源需求及水电开发的持续增长,各类水利项目都带来不可避免的生态影响,其中引水式和混合式水电站将使坝下河段水文情势发生变化,形成减(脱)水河段,将对河道的综合功能造成不利影响。为引导河流生态系统的良性演进和维持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生生态与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水电水利工程必须下泄一定的生态需水量,并将其纳入工程水资源配置中统筹考虑,使河流水电动能经济规模和水资源配置向“绿色”方向发展[4]。 生态需水量方法可分为:水文学方法、水力学方法、栖息地模拟法和生态水力学法等四大类[5]。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便是水文学法。水文学法是以历史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固定流量百分数的形式给出流量推荐值,通过这些推荐值来表示维持河流不同生态环境功能的最小生态流量。其代表的方式有Tennant法、最小月平均径流法、7Q10法等。 Tennant法是最为普遍和常见的一种,这一种方式可以明确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量以及测量站年均平均天然径流量的百分率,并将全年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段进行计量,按照多年的平均流量百分比与河道内生态环境具体情况进行对比,从而直接计算维持河道生态环境的生态基流量。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生态基流量的最佳值并不相同。 最小月平均径流法是以最小月实测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值作为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常采用P=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为河流生态环境最小流量设计值。 7Q10法是计算河道内生态环境流量采用P=90%保证率最枯连续7天的平均流量作为河流最小流量设计值。 为了确保生态流量的下泄,应将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泄放监测设备的监测对象设为坝下河道,在坝下河段合适位置建设流量自动测报系统,并接入环保或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系统中。 3.3 过鱼设施设置问题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对于鱼类的生存环境影响也是生态环境影响中的一部分。闸坝修建将对河流产生阻隔和水系生境破碎化,严重影响鱼类的索饵、繁殖和越冬洄游,由于阻断了部分鱼类的洄游途径,导致许多鱼类数量显著减少。在水电工程建设中鱼类保护措施主要为人工增殖放流、栖息地保护和过鱼设施等。过鱼措施可以疏通徊游通,帮助徊游性鱼类完成其生活史,或增强非徊游性鱼类上下游的种质交流。过鱼设施是连接鱼类洄游通道与迁移通道的核心工程,其需要涉及到鱼道、仿自然旁通道、鱼闸、升鱼机和集运鱼系统等。 人工鱼道具有适用鱼种广,运行维护方便等优点,但一般只适用于低坝。鱼梯适用于多种鱼类,鱼梯对鱼的种类没有选择,但对鱼的大小有选择。鱼闸过鱼省力省时,适用于游泳能力差的鱼类;过鱼不连续,仅适用于过鱼量不多的枢纽。集运鱼系统宜在通航河流上、枢纽建筑设有船闸的情况下采用[6]。 设置过鱼设施能确保河道上、下游鱼类洄游通道的连续性,有利于鱼类种质间基因交流。各梯级过鱼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并实现全流域贯通。鱼类资源的保护应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河流特征、河流魚类种类、工程结构等相应的措施。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梯级水电开发中,更应对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结构进行统筹规划开发,加强对鱼类生存环境的叠加积累影响的研究,保障流域开发的可持续性、协调性、完整性,建立生态环境友好型的水电开发体系[7]。 4 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之后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便利性,同时也很容易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因此,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要统筹兼顾生态保护与建设发展的关系,科学地分析和评价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促使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可以维持稳定。规划设计中以“三条红线”为原则,把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将生态环境问题放在首位,合理设置生态流量和过渔设施等措施,建立新的生态环境友好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体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实现水利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参考文献 [1]周相丽.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环境影响评价[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02):54-55. [2]高延霞.论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环境影响评价[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6):107-108. [3]于海龙.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环境影响评价分析[J].黑龙江水利,2016,(01):82-84. [4]李雪,彭金涛,童伟.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研究综述[J].水电站设计,2016,32(4):71-75. [5]方晶,李善综,王森,金占伟.河道内生态环境流量分析方法及应用[J]. 水利科技,2015,(04):11-15. [6]仇延林,李明双,王宁.水电工程对水生生态的影响初探[J]. 内蒙古水利,2012,(03):48-49. [7]王登菊,李政柯,陈仁军,蔡盛舟.水电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及其保护措施[J].海河水利,2014,(04):53-56. 收稿日期:2017-05-03 作者简介:许彦(1982-),男,毕业于福州大学,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流域规划与管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