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城市人文形象塑造的思考 |
范文 | 李景成??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总体来说有成功方面的经验,也有严重失误的教训,这就需要城市的设计规划和决策者尊重自然、地域文化、人文精神和地方民族特色,与时俱进,建设和塑造实行城市人文形象和时代特色,实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自然和谐;人文形象;地方特色 Reflections on the Creation of Urban Humanistic Image Li Jing-cheng (Four city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SihuiGuangdong526200)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ever-changing urban construction, the overall experience of success, there are serious mistakes in the lessons, which requires the city's design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ers respect for nature, regional culture, humanistic spirit and local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building and shap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imag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Natural harmony;Humanistic image;Local characteristics 1. 前言 (1)中国正迎来城市社会的来临!城市却面临人文内质的消褪!城市是什么?城市对于我们又究竟意味着什么?也许是问题本身对我们已习以为常,也许是城市化的脚步过于匆忙,人们并没有真正认真的思考过这类问题,或者说,“人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城市疾病的病伏上面,而没有去研究产生这些疾病的原因”。相反,理论界“过度专业化的研究,已使我们无法从总体上理解城市的问题,同时也就忘掉了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这就导致了今天城市建设中人性不够的追求。这是城市和建筑文化的异化,是与当代人异化同源的异化。因此,要對城市形象进行反思和塑造,就必须把视野扩展到整个文化领域,使城市形象的塑造成为一种文化的塑造、一种社会观念和社会风尚——也就是“人文精神”的塑造(图1、2、3)。 (2)“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对自身“存在”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类命运的理解和把握。城市形象塑造的人文目标则是这种“人文精神”的文化和物化 表现,是可以传播、构建和设计的。 2. 塑造与自然和谐的城市形态 2.1城市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自然是城市文化和生命活动的载体。人类的一切生命运动和文化行为都是在与自然保持平衡中进行,人类必须与自然保持着协调和谐的关系。在人类不断改造自身和调整自然的过程中,人类经历了畏惧自然,改造自然、破坏自然、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共生等阶段。与自然环境共生是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最好体现。而要达成这一目标,人类就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在“调适自我”的前提下有节制地“利用自然”,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审慎地“装点自然”,从而塑造出生态和谐健康、景色美丽怡人的城市空间来。城市与自然是辩证的统一(图4、5)。 2.2以大自然为背景,构筑城市整体风貌。 鬼斧神工的大自然为城市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存在基础和背景,这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它城市无法更改的重要特色。尽管平原地区、丘陵山区、河湖水域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不同,城市空间塑造和建筑设计的手法也不尽相同,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处理方法就是“显山露水”,即保护自然的山水,并使之成为城市和建筑组成部分。如德国斯图加特市,城市地形由上百个起伏的山丘组成,城镇空间塑利用了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纵横交错的河道成为构成城市形态的重要因素,并由此形成了其鲜明的城市特色等等(图6、7)。 3. 塑造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文脉 3.1从区域着眼,保护地域文化氛围。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精华的积淀,是历史文化最为宽广和持久的载体。那些古老的建筑结构与造型,那些淳朴可亲的民风民俗……就活生生的表现在有质感、有形体、有生命痕迹的城市里。我国幅员广大,历史悠久,各地区自然条件、民族分布、经济文化状况、建设条件、历史传统等因素千差万别,从而客观形成了一些历史文化区域。如人们熟悉的中原文化、江南文化、川蜀文化等等,这些区域文化又集中体现在城市中。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城市,有着明显的文化区别,而城市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往往又会以文化和历史景观的形式积淀下来,而表现出地域文化的特点。因而从区域着眼,在空间上创造和培养具有相近文化特征的区域。在时间上,可以把握城市文化脉络在空间发展的层次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有利于建立空间——时间坐标体系,并创造出独特的城市文化意象。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化高技术的冲击使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新奇易于变换的环境里,过分快速的变化容易使人失去心理的平衡。因此,保持一个充满记忆、有相对稳定性的空间环境有益于人们的心理平衡(图8)。 3.2精心设计,让新老建筑相得益彰。 历史性建筑和现代建筑比起来,一是显得陈旧,二是体量较小。当大尺度的新建筑和小迟度的传统建筑之间没有过渡和呼应时,前者就很容易损害后者,历史性建筑很容易就淹没在大体量新建筑的汪洋大海中。所以,当在传统建筑旁进行新的建设时,必须精心设计,妥善取得新老建筑的协调。处理新老建筑协调关系的基本手法是:让新建筑采用与传统建筑类似的尺度、形式和比例关系,重复传统建筑的线条、色彩、外部装饰等建筑要素。或把传统、地方建筑的基本构筑和形式保持下来,加以强化或简化处理,突出形式或空间特征,营造一种视觉和文化上对传统的认同。此外将传统建筑巧妙的组织到现代建筑景观中,使传统与现代共同构成和谐的画面,强调新老建筑在视觉景观上的关联性等等,不与历史争高低,让新老建筑相得益彰(图9)。 3.3提炼民族文化精华,拓展建筑本土语言。 (1)传统建筑中一切“有意味的形式”,都是那个时代人们心理与民族情感的积淀,任何形式的移植和变换,都是不能恰如其分地包容中国人的现代情感和心理特质。中国现代建筑也正是在争论、矛盾与冲突中,在传统与现代的追求以及中外建筑文化的交融中,走过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更新建筑本土语言的追求与探索之路。 (2)如运用传统、地方建筑的典型符号来强调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讲究建筑的符号性和象征性。当然,符号的变换不是套其形,而是重在师其意,在建筑形式及文化结构上应不再遵循传统的方式。另外,面对现代主义的冲击,我国建筑师本能的从传统形式之外去建筑形式之本。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造型构思源自我国民间谚语“芝麻开花节节高”等等。事实上,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是社会文化的载体。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一词一句都是建筑构思的源泉,在现代建筑中体现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建筑,由此产生文化隐喻的设计哲学,这是一条常悟常新的建筑创作之路(图10、11、12)。 4. 塑造有美学价值的城市景观 4.1营造城市整体和谐。 美从来就是一种整体的协调与和谐。人们在拉欣赏城市及城市建筑时,不可能将建筑的欣赏与其周围的城市环境割裂开来。如果建筑的设计脱离城市整体空间环境、仅仅局限于对自身个体建筑艺术的思考、建筑个性的张扬就会破坏城市的整体景色。这一现象提醒我们在进行建设的改建、新建筑的设计时,在处理传统风格与现代潮流、古建筑保护与新建筑发展关系时,应该对建筑之间的相互协调、建筑与环境的协调,乃至城市整体风格的协调有足够的重视,城市空间美的营造应以追求城市的整体美为基点。 4.2精心塑造城市标志性建筑。 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城市的标志点或城市空间的转折点,它们往往最易识别,也最易记忆,比一般地区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更能勾起人们对城市的向往和美好的回忆。根据城市标志点的成因,我们将其分为以下5米:(1)因其建筑高度而成为标志点;(2)因其区位而成为标志点;(3)因其独特的功能而成为标志点;(4)因其别致的造型而成为标志点;(5)因其文化内涵而成为标志点。它们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区、城市出入口、对外交通窗口、道路交汇点,以及自然地形变化的边界之处。从空间形式上讲,城市标志点既有建筑物、构筑物、雕塑等实体形式也有城市广场、开放绿地等虚空间方式。需要指出的是:城市标志是城市文化精华的外在体现,是城市居民不懈努力进行艺术创造的历史积淀,是在经过时间的检验后得到人们普遍认同的东西,因此急功近近的做法成就不了城市的标志(图13、14)。 4.3合理组织城市景观序列。 對于分布在全城的景观点,需要通过有序的组织,让它们建立起相互的空间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使它们成为美好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方法之一是采用轴线的串联让不同的城市空间有机联系起来,轴线是城市布局结构中的“钢”,具有钢举目张的作用,城市轴线有人工轴线和自然轴之分,人工轴线主要是指道路、林荫道等;河道水体等则是组织城市空间的自然轴线,河流蜿蜒曲折,宁静而亲切,抒发了自然的气息,对人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而且,河道轴线自然舒畅,全然不像道路轴线那样庄重、凝固,可以充分展示城市活泼自然的一面。 4.4塑造优美的城市轮廓线。 城市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景观,它往往以全景的方式在人们眼前展现城市的整体形象,往往决定人们对城市的整体认识和评价。每一个富有特色的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城市轮廓线。影响城市轮廓线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地形和建筑物。因此,塑造优美的城市轮廓线,应巧用城市自然地形,利用自然制高点,慎重地考虑每一幢组成城市轮廓线建筑的造型、高度以及它与城市整体环境的关系,以塑造城市的整体轮廓形象(图15)。 5. 塑造充满人文精神的城市文明 5.1构建富有活力的城市中心区。 5.1.1一个成功的城市空间的基础不仅在于其良好的物质景观,还在于空间内生气勃勃的人的活动。城市空间美的深层内涵就在于场所环境和社会行为的完善互动,美的城市空间不只是一幅静态的山水画,而更应是动态的火热都市生活的容器和舞台。 5.1.2城市中心区是都市生活的焦点,是都市活动的集中体现,它荟萃了城市的精华,被认为是城市的橱窗,它是每个游客必然造访的地方,也是吸引城市各类居民购物聚会的集中场所,所以是城市里最繁华和最生机勃勃的地方。一个富有活力的中心区对于城市氛围的形成、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是至关重要的。从国外复兴城市中心区的实例看,其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1)尽可以提供适合步行者的空间,为顾客提供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购物、闲逛、文娱和交往的空间环境。(2)注重城市文化环境形态和历史传统符号的保存、改造和创新。(3)突出中心商业区的环境艺术特征,在步行街上,建立各种适宜尺度的人性化设施,引进街头艺术活动等(图16、17、18)。 5.2强化城市文化产业氛围。 (1)城市文化氛围是形成城市文化意象的重要因素,涵盖了城市文化性格、文化交往、文化 风气等多方面内容。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可以增强人们对城市的文化体验和感知,而形成清晰的城市文化意象。据研究表明,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城市深层次的发展,文化产业趋势越来越明显。具体的形式如城市节目活动、文化传统、工艺品文化、饮食文化等。在城市建设中,应根据文化特色,具体加以开发并发扬光大,是营造城市文化意象的重要方面(图19、20、21、22)。 (2)城市是人类文化精华的积淀,是人类生活的家园,凡有城市建立的地方,人的活动无不强有力地介入了自然的演化,深深留下了人类活动的印记,人是城市人文系统中的主体。事实上,城市的社会文化环境问题、心理环境问题、物质环境问题,都是人与城市的存在问题。“人文精神”是城市形象塑造研究的新视点,未来的城市应充分体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同步发展,“天人和谐”才是城市人文形象塑造的理想意境!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生态要素与城市整体空间特色的形成和塑造,建筑学报,1999(9)23. [2]王曦,城市特色与城市塑造,规划师,2000(6)112-115. [3]植斌,城市文化形象特征与建设,人文地理,2001.8. [文章编号]1619-2737(2017)03-20-595 [作者简介] 李景成,硕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四会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院长。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