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 |
范文 | 顾婷 【摘要】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起着推动作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开发起着促进作用.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应该怎样培养呢?学习数学需要活跃的思维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本文针对如何营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进行思考,从人体的五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激发等,使得学生爱上数学课.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课堂;兴趣激发;研究 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是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和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教师,他必然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的课程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笔者教学多年,稍有经验,从最开始对小朋友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游刃有余,笔者愿将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几点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運用直观教具,化抽象为形象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是枯燥的、深奥的.尤其是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越来越抽象,有些学生在低年级时成绩还可以,一到高年级就明显下降,觉得学习越来越困难了.在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注意直观教具的运用,有助于化抽象知识为形象知识,有利于学生接受,也利于培养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学生之前已经学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认识了面积单位,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所以,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笔者就学生自己动手剪拼全等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做到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笔者还运用了钉子板,上课时先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然后笔者摆上了钉子板,让学生数出任意三角形,数出三角形所占的方格数(即面积),并找出一组底和高,填在表格里.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纷纷举手,踊跃上台,笔者还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对)拼摆,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然后代入数据用公式进行检验,巩固并加深了三角形面积公式,这样使学生在玩中乐,在乐中学,化抽象为形象,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把学生爱玩的天性转化为爱学或会学的行动?在教学中,笔者抓住学生爱玩这个特点,巧妙地加以引导,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圆柱透视”一课,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透视规律,笔者从玩导入教学.上课铃声一响,笔者要求同学们都闭上眼睛,同时笔者抓紧时间把准备好的圆柱一部分高低不齐地悬挂在空中,另一部分横放在讲台上.准备过程中,有些学生感到奇怪,也有些学生睁开眼偷看.当笔者一声令下,“同学们,看,你们眼前是什么?”同学们都睁开眼笑着回答:“老师,是好多的圆柱.”其中一名同学举手说:“老师,您为什么把有些悬挂在空中,有些横放在讲台上呢?”笔者微微一笑又提出一个问题:“观察具体每一个圆柱,你看到了什么?”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看到上面的圆;有的说看到下面的圆;有的说看到左边的圆.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圆柱比我高时,我看不到上面的圆;比我矮时,我又看不到下面的圆;当圆柱与我眼睛等高时,上下的圆我都看不见.老师,“您说这是为什么?”学生的发现让我十分高兴,笔者立即说:“问得好!”教师的肯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一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您摆在讲桌上的圆柱也有变化,在我左边的我能看到右边的圆,在我右边的我能看到左边的圆,在我正前方的左、右边的圆都看不到,这是为什么?”面对这些求知欲很强的学生,笔者笑着说:“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所说的正是圆柱的透视规律,也正是本节课所应掌握的教学内容.”同学们笑了,笑得那样甜,他们纷纷拿起笔在作业本上描绘着自己心中、眼中的圆柱. 这种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在探究中产生乐趣,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能激发出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二、身体感官,激发活力 笔者觉得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是学习兴趣.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满足和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识.教师在进行新课讲授前,要尽量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设疑、质疑的手段,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吸引学生动手、动脑,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低年级的小朋友正由于年龄特点,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兴趣忽高忽低,所以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绝非易事.而笔者是从三大身体感官开始,用肢体语言的表达来带动学生去认真学习. (一)让眼睛闪动起来 眼睛是心灵世界的窗户.小朋友的注意力很短暂,往往只有十几分钟的时间.笔者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经常要求学生用眼睛去寻找线索,甚至有这样的引导语“看谁的眼睛亮”“看谁的眼睛是火眼金睛”. (二)让耳朵竖起来 人的耳朵为什么有两个,其实就是上帝要我们学会倾听的.有位教育专家曾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求.”他的观点虽然过于绝对,但是孩子的耳朵在数学课堂里是乐于听到美妙的故事的. (三)让手脚飞舞起来 孩子们爱玩、爱动,这是天性.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喜欢在课堂上游戏,在游戏中学习,而且这样学习的效果极佳.对于这点而言,组织教学的策略十分重要. 比如在一年级数学“找规律”“认位置”“认识时间”这三个单元的教学中就有很多地方可以让学生进行身体操的活动,用手势来指示方向,用手脚来表达时间,让全身都动起来,在快乐中寻找知识、学会知识. (四)幽默语言与和谐关系 幽默的语言可以让学生缩小与教师的距离感.笔者在进行高年级数学教学时,经常会说些学生爱听、愿听,又比较形象有趣的语言. 比如,笔者常常跟学生说着说着,就变点长沙话出来,“咦呀,你今天听课的精神头还蛮帅来”! “你硬霸蛮把国杂题目解出来哒啊,不错”! “那确实”!等等,学生开心得不得了,消极的情绪一下子就缓解了,甚者认真百倍.又比如,快下课了内容还没有讲完,笔者随即讽趣地说:“对不起,同学们,请允许我借大家一分钟,以后再还给大家.”听我这样一说,同学们都很开心并安稳地听完了.还比如,笔者在复习“小数除法”中讲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总有个别同学马虎,老是忘了点小数点,为了让学生不再发生这种错误,笔者说:“咱们在学小数除法中,商中的小数点哪去了?你们是不是想多攒点儿,拿来当豆子炒着吃呀!到时可别忘了给老师留点儿.”刚说完,教室里哄堂大笑,同学们听了笔者的话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忘点小数点的现象则很少出现了.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激起他们掌握知识的渴求和热情.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是重点,也是难点.空间想象能力是数学能力中的高层次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升华.在以往传统教学过程中,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在图形直观或教具演示时,学生的主要活动是观察,不能亲自动手操作,也不能通过实践去了解它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所以,其局限性很大.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证明,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就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亲自操作,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摆一摆,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使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作用于大脑,促使大脑进行积极的分析,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练习时,如果让学生做很多题,多数学生只是机械地重复,这样学生既累又不能形成能力,题目稍有变化便不知所措,为了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安排了一节活动实验课.一上课,笔者先复习体积的计算公式,然后说:“今天老师有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大家帮忙解决,同学们愿不愿意帮忙呀?”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笔者接着说:“校长决定整修操场,先在操场上铺十厘米厚的三合土,再铺四厘米厚的煤渣,让我给算一算需要三合土和煤渣各多少立方米?”学生面面相觑有点不知该怎么办.“下面分小组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黄土、沙子和白纸做模拟实验.”话音一落学生便四人一组动了起来.不一会儿工夫同学们就嚷嚷着:老师,我知道怎么做了.”等多数学生完成实验后,笔者让两个小组进行汇报.王石说:“我用白纸当操场,黄土当三合土,沙子当煤渣.铺十厘米厚的三合土就成了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长和宽是操场的长和宽,高就是铺的厚度,需要三合土多少立方米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求煤渣与求三合土是同样的道理.”听了王石的话同学们立刻表示赞同.还有一位同学嚷道:“量一下操场的长宽就可以了.”笔者真诚地说:“谢谢大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老师解决了这个难题.下课之后请分组量一量并解答出来.”同学们都信心十足地说:“没问题!”笔者又说:“同学们接着看看,你们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个长方体水槽,水槽中有水,还有一个大苹果,老师想请你们利用这些东西计算下这个大苹果占的空间有多大.”由于学生兴致很高,很快就激烈讨论起来.过了几分钟,有一位同学突然喊:“嗨!就是求长方体的体积.”同学们都用惊讶的眼光看着他,笔者请他说说自己的想法,同学们恍然大悟,立刻用直尺先量原来水面的高度再把苹果放进去量升高后的水面高度,又从里面量水槽的长宽,很快就解决了这个实际问题.这节课只做了两道题,但学生始终处在具体操作之中,极大地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符合个体的实际情况,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不要满足现状,要设立新的目标,更上一层楼.对于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制订一个实际可行的目标,当他们一旦达到目标时,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成功是可以把握的,从而产生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信念.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益,笔者设计了分层教学的方法.分层教学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同水平学生的分层;另一方面是知识难易程度的分层.学生的分层,即把学生分为好、中、差(A、B、C)三等,知识的分层也随之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基本概念、公式和解题方法;二是灵活运用知识;三是发散性问题.为了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笔者将班内学生分为四组,每组旁边的墙上都有“指南针”和“急救箱”.所谓“指南针”就是对某个问题的提示性、启发性的语言;“急救箱”不仅对问题有完整的分析,还有具体的解题方法.如果学生分不清数量关系或讲不出道理,可以拿“指南针”;如果还不明白就拿“急救箱”. 分层教学不是彻底的按层来教,而是在集体授课的基础上进行不同难度的分层巩固练习.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学生在动手画图、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理解了例题,而例题后的练一练与例题相似,中上等学生会很快完成,对于差生来说,是否会分析清楚数量关系是关键.于是,我在投影、小黑板上列出了有些变化的练习题,同时配备“指南针”和“急救箱”用于A、B类学生的练习.教师此时主要检查C类学生使用“指南针”“急救箱”及分析应用题的情况,等C类学生掌握之后,可以继续练习投影或小黑板上有变化的练习题,做题时可以讨论,也可以看“指南针”或“急救箱”.教师再去检查A、B类学生的练习情况,能独立完成且分析清楚的学生,可以进行深一层的练习.他们可以探究用其他方法证明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最后教师以不同学生间合作的形式,分析投影或小黑板的练习题,以此作为这节课的全面检测. 不同的课型,需要不同成员的分组合作学习.新授课一般是A、B、C三类学生结合成组,而复习课便是同水平的学生结合成组,这样有利于“指南针”“急救箱”的分类使用和教师的个别指导.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还配合了一些激励手段.笔者使用了“小红旗”作为奖励.A类学生独立完成较难的题目,能说明自己的做法正确;B类学生能做出较难的题目;C类学生能分析清楚或者作出有变化的题目;他们都可以得到“小红旗”.红旗积累到一定数量,还有更高的奖励.这样增强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还有很多.教学语言、讲课技巧、对学生的关爱程度等都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优美的教学语言、精心的板书设计、巧妙的教学安排、对学生的关爱等方面努力,尽可能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马长斌.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方式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19(35). [2]仲慧君.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探析[J].名师在线,2019(23). [3]杨伯军.興趣驱动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0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