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注数学表征 促进意义建构
范文 吴永生
“方程的意义”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内容,首次引领学生将未知当作已知参与到等量关系的数学思维中来,这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思维过渡阶段。
教学片断一:
师(出示下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1个红萝卜等于2个胡萝卜的质量。
生2:我发现3个桃子与2个梨的质量相等。
师:为什么相等?
生3:因为天平是平衡的。
师:如果一个红萝卜的质量是200克,一个梨的质量是120克,你能知道什么?
生4:我知道2个胡萝卜的质量是200克,3个桃子的质量是240克,即2x=200、3a=240。
师:你能解释一下这两个算式的意义吗?
生4:我用x表示胡萝卜的质量,a表示桃子的数量,2个胡萝卜就是2x,等于200克;3个桃子就是3a,等于240克。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你认为方程有什么特征?
生5:方程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怎么理解符合方程的条件?你能写出这样的等式吗?
……
教学片断二:
师:在以下情境中,你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吗?
A.买一套衣服要86元,上衣是38元。
B.图书室借出了56本书,还剩38本书。
C.一台电话122元,售货员找给妈妈78元。
生1:设裤子是x元。列式为38+x=86,这里有一个等量关系,即裤子与上衣的价格总和为86元。
生2:设图书馆原有的图书量为x。因为“原有的图书量=借出去的图书量+剩下的图书量”,所以列式为x-56=38。
生3:设付出的钱为x元。因为“付出的钱=电话的钱+找回的钱”,所以列式为x-122=78。
师:下面句子,哪个可以列出方程?
(1)买4个玩具小狗,每个y元,180元不够。
(2)买3个玩具小狗,每个y元,120元不够。
(3)买3个玩具小狗,每个y元,129元刚刚够。
(4)买4个玩具小狗,每个y元,124元刚好够。
生4:刚好够的,可以列出方程,因为有等量关系。
师(出示2x=180):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吗?说说你对这个方程的理解。
生5:每个小皮球2元,正好付了180元,能买多少个?
生6:每件衣服x元,2件衣服180元。
师:为什么不同的表述,可以用同样的方程表示?
……
思考:
此课教学的难点在于等量关系的把握,如何让学生把握方程的本质内涵和建构方程的意义,这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从上述教学中可以看出,关注数学表征,带领学生建构意义,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何谓数学表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表征是一种知识的呈现方式,能够促进抽象概念的建构。为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针对概念的理解,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直观的表征概括,促进他们对概念意义的深刻理解和建构。
1.提供表征替代意象
数学表征具有直观和感性的特点。因此,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概念的本质,从概念要素寻找替代物,唤醒学生的认知经验,以此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教学片断一中,教师借用天平的情境图,试图让学生体会方程与天平的直接联系,从而感悟方程的表征,进行意义初探。学生抓住平衡、相等的直观要素寻找突破点,列出2x=200、3a=240等式,为方程概念的引入搭建了“脚手架”。
2.遵循表征的顺序性
数学概念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从概念表征的内在顺序入手,一步步进行思维的过渡,最终实现概念的建构。如教学片断一中,教师遵循“感悟——尝试——运用”的表征顺序,进行递进式的课堂教学设计,先让学生从天平情境图感悟方程,探讨方程的特征,再根据情境列出方程,然后重点把握数量关系,理解方程。在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最终实现对方程意义的整体建构。
3.关注表征的多元性
“方程的意义”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准确把握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如教学片断二中,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表征,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方程的意义。如设置问题“针对方程2x=180,说说你对这个方程的理解”,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多元表征的机会,使他们在意义层面真正理解方程。
总之,对方程这一概念的教学,教师要从深层的本质内涵入手,关注数学表征,促进学生对概念本质意义的建构,这才是数学教学的价值所在。
(责编杜华)
“方程的意义”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内容,首次引领学生将未知当作已知参与到等量关系的数学思维中来,这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思维过渡阶段。
教学片断一:
师(出示下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1个红萝卜等于2个胡萝卜的质量。
生2:我发现3个桃子与2个梨的质量相等。
师:为什么相等?
生3:因为天平是平衡的。
师:如果一个红萝卜的质量是200克,一个梨的质量是120克,你能知道什么?
生4:我知道2个胡萝卜的质量是200克,3个桃子的质量是240克,即2x=200、3a=240。
师:你能解释一下这两个算式的意义吗?
生4:我用x表示胡萝卜的质量,a表示桃子的数量,2个胡萝卜就是2x,等于200克;3个桃子就是3a,等于240克。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你认为方程有什么特征?
生5:方程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怎么理解符合方程的条件?你能写出这样的等式吗?
……
教学片断二:
师:在以下情境中,你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吗?
A.买一套衣服要86元,上衣是38元。
B.图书室借出了56本书,还剩38本书。
C.一台电话122元,售货员找给妈妈78元。
生1:设裤子是x元。列式为38+x=86,这里有一个等量关系,即裤子与上衣的价格总和为86元。
生2:设图书馆原有的图书量为x。因为“原有的图书量=借出去的图书量+剩下的图书量”,所以列式为x-56=38。
生3:设付出的钱为x元。因为“付出的钱=电话的钱+找回的钱”,所以列式为x-122=78。
师:下面句子,哪个可以列出方程?
(1)买4个玩具小狗,每个y元,180元不够。
(2)买3个玩具小狗,每个y元,120元不够。
(3)买3个玩具小狗,每个y元,129元刚刚够。
(4)买4个玩具小狗,每个y元,124元刚好够。
生4:刚好够的,可以列出方程,因为有等量关系。
师(出示2x=180):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吗?说说你对这个方程的理解。
生5:每个小皮球2元,正好付了180元,能买多少个?
生6:每件衣服x元,2件衣服180元。
师:为什么不同的表述,可以用同样的方程表示?
……
思考:
此课教学的难点在于等量关系的把握,如何让学生把握方程的本质内涵和建构方程的意义,这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从上述教学中可以看出,关注数学表征,带领学生建构意义,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何谓数学表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表征是一种知识的呈现方式,能够促进抽象概念的建构。为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针对概念的理解,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直观的表征概括,促进他们对概念意义的深刻理解和建构。
1.提供表征替代意象
数学表征具有直观和感性的特点。因此,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概念的本质,从概念要素寻找替代物,唤醒学生的认知经验,以此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教学片断一中,教师借用天平的情境图,试图让学生体会方程与天平的直接联系,从而感悟方程的表征,进行意义初探。学生抓住平衡、相等的直观要素寻找突破点,列出2x=200、3a=240等式,为方程概念的引入搭建了“脚手架”。
2.遵循表征的顺序性
数学概念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从概念表征的内在顺序入手,一步步进行思维的过渡,最终实现概念的建构。如教学片断一中,教师遵循“感悟——尝试——运用”的表征顺序,进行递进式的课堂教学设计,先让学生从天平情境图感悟方程,探讨方程的特征,再根据情境列出方程,然后重点把握数量关系,理解方程。在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最终实现对方程意义的整体建构。
3.关注表征的多元性
“方程的意义”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准确把握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如教学片断二中,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表征,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方程的意义。如设置问题“针对方程2x=180,说说你对这个方程的理解”,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多元表征的机会,使他们在意义层面真正理解方程。
总之,对方程这一概念的教学,教师要从深层的本质内涵入手,关注数学表征,促进学生对概念本质意义的建构,这才是数学教学的价值所在。
(责编杜华)
“方程的意义”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内容,首次引领学生将未知当作已知参与到等量关系的数学思维中来,这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思维过渡阶段。
教学片断一:
师(出示下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1个红萝卜等于2个胡萝卜的质量。
生2:我发现3个桃子与2个梨的质量相等。
师:为什么相等?
生3:因为天平是平衡的。
师:如果一个红萝卜的质量是200克,一个梨的质量是120克,你能知道什么?
生4:我知道2个胡萝卜的质量是200克,3个桃子的质量是240克,即2x=200、3a=240。
师:你能解释一下这两个算式的意义吗?
生4:我用x表示胡萝卜的质量,a表示桃子的数量,2个胡萝卜就是2x,等于200克;3个桃子就是3a,等于240克。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你认为方程有什么特征?
生5:方程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怎么理解符合方程的条件?你能写出这样的等式吗?
……
教学片断二:
师:在以下情境中,你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吗?
A.买一套衣服要86元,上衣是38元。
B.图书室借出了56本书,还剩38本书。
C.一台电话122元,售货员找给妈妈78元。
生1:设裤子是x元。列式为38+x=86,这里有一个等量关系,即裤子与上衣的价格总和为86元。
生2:设图书馆原有的图书量为x。因为“原有的图书量=借出去的图书量+剩下的图书量”,所以列式为x-56=38。
生3:设付出的钱为x元。因为“付出的钱=电话的钱+找回的钱”,所以列式为x-122=78。
师:下面句子,哪个可以列出方程?
(1)买4个玩具小狗,每个y元,180元不够。
(2)买3个玩具小狗,每个y元,120元不够。
(3)买3个玩具小狗,每个y元,129元刚刚够。
(4)买4个玩具小狗,每个y元,124元刚好够。
生4:刚好够的,可以列出方程,因为有等量关系。
师(出示2x=180):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吗?说说你对这个方程的理解。
生5:每个小皮球2元,正好付了180元,能买多少个?
生6:每件衣服x元,2件衣服180元。
师:为什么不同的表述,可以用同样的方程表示?
……
思考:
此课教学的难点在于等量关系的把握,如何让学生把握方程的本质内涵和建构方程的意义,这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从上述教学中可以看出,关注数学表征,带领学生建构意义,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何谓数学表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表征是一种知识的呈现方式,能够促进抽象概念的建构。为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针对概念的理解,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直观的表征概括,促进他们对概念意义的深刻理解和建构。
1.提供表征替代意象
数学表征具有直观和感性的特点。因此,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概念的本质,从概念要素寻找替代物,唤醒学生的认知经验,以此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教学片断一中,教师借用天平的情境图,试图让学生体会方程与天平的直接联系,从而感悟方程的表征,进行意义初探。学生抓住平衡、相等的直观要素寻找突破点,列出2x=200、3a=240等式,为方程概念的引入搭建了“脚手架”。
2.遵循表征的顺序性
数学概念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从概念表征的内在顺序入手,一步步进行思维的过渡,最终实现概念的建构。如教学片断一中,教师遵循“感悟——尝试——运用”的表征顺序,进行递进式的课堂教学设计,先让学生从天平情境图感悟方程,探讨方程的特征,再根据情境列出方程,然后重点把握数量关系,理解方程。在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最终实现对方程意义的整体建构。
3.关注表征的多元性
“方程的意义”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准确把握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如教学片断二中,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表征,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方程的意义。如设置问题“针对方程2x=180,说说你对这个方程的理解”,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多元表征的机会,使他们在意义层面真正理解方程。
总之,对方程这一概念的教学,教师要从深层的本质内涵入手,关注数学表征,促进学生对概念本质意义的建构,这才是数学教学的价值所在。
(责编杜华)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