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蓝城:“大佬的黄昏”? |
范文 | 此亦笃信之年,此亦大惑之年;此亦多丽之阳春,此亦绝念之穷冬;世事总是多变。对于2014年上半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来讲,何尝不是如此。宋卫平和他的绿城也没能躲过这个“寒冬”。 5月22日,绿城中国和融创中国同时发布公告,宣布融创中国收购绿城中国24.313%股份。收购完成后,融创中国与九龙仓并列成为绿城中国最大股东。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将担任绿城中国非执行董事、董事会联席主席和提名委员会主席;融创中国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黄书平将担任绿城中国执行董事、执行总经理。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宋卫平将改任董事会联席主席,并继续持有10.473%的绿城中国股份;绿城中国董事会常务副主席、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寿柏年继续持有8.086%的公司股份。两人作为一致行动人将成为绿城中国第三大股东。2015年3月1日起,宋卫平将由绿城中国董事会联席主席改任绿城中国董事会名誉主席;孙宏斌将担任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 作为中国房地产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起收购,绿城、融创的并购案例给趋冷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掀起一波热浪,而从1990年代末就跟随房地产浪潮崛起的绿城的命运会如何改变? 据有关媒体报道,以代建、养老及现代农业为核心的蓝城中国,已成宋卫平下一站理想的根据地。今后,宋卫平将专注于独立运营绿城建设,继续做代建、养老和现代农业。没上市的资产部分,宋卫平已经确定下来用“蓝城”这个名字。在他看来,蓝色才是人类的文明之光。你去看澳大利亚,你看那个蓝色是非常鲜明的。飞过海岸线降落到悉尼的跑道上,你就知道蓝比绿好,大海的蓝好过树上的绿。 面对困境,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宋卫平没有选择停下脚步,二次创业的“蓝城”整装待发。据悉,在蓝城的公司架构中,宋卫平将出任蓝城中国董事长。近日有媒体报道,由宋卫平主持的蓝城集团筹备会议,初步确定了公司高管架构及主营业务范围。蓝城的前身,是以做代建为主的绿城建设。蓝城的定位很明确:走轻资产路线。业务范围包括地产开发、房产代建、养老地产及生态农业,而初期地产开发只占公司业务较小的比例。对于未来是否上市,蓝城方面表示,“现在只能说,有这样的远景目标”。 蓝城集团的前身绿城房产成立于2010年9月,主要以向政府机构、项目合作伙伴及资本市场等委托方提供房地产项目开发管理和品牌输出服务。据绿城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年底绿城建设在建项目数量近180个,其中自有投资项目70多个。由绿城建设所管辖的项目总占地面积近300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00多万平方米,其中代建项目总占地面积1300多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3100多万平方米。可以说,具有先行优势的代建板块,构筑了宋卫平创业再出发的基础,这也被外界认为是宋卫平对土地增值盈利模式的反思。在地方土地财政日渐吃紧的当下,如此践行被业界广为看好。 从绿城隐退,宋卫平曾说,“我将比过去更能集中自己的精力,在卸下重担的同时,把全身心投入到其他有价值的事业中去。”做代建,是绿城向轻资产运营转型的延续;做养老,有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信念;做现代农业,更是家乡情怀使然。不管怎样,曾被负债缠身的宋卫平,此次可谓轻装上阵。而宋卫平蓝城造梦的核心架构——蓝城中国已然成型。但实现理想的道路,从来就不是坦途。 唐人白居易在描写杭州的诗歌有一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短短的两句《忆江南》,把人间天堂的唯美意境从“绿”到“蓝”一语带过。而从“绿城”到“蓝城”的创业理想,也让宋卫平的诗意情怀完美地喷薄而出。以诗言志,不难体味其老骥伏枥的抱负与胆量。 宋卫平有可能是中国企业家里最情绪化也是最文艺范的一个。从未出过书却擅长背诗词的宋卫平称,他是文人,不是商人。他否认了自己是企业家的说法,“我本来就不是商人,最好的事情就是理想能用商业模式来实现。他热衷于谈论历史、文学、媒体、建筑等话题。他对于建筑品质的极致追求,及其亲自撰写的文案和项目名,无一不符合当代国人对于未来精致生活的美好想象。 房子是有生命的,是我们生命精华的转移,人工作着一天天衰老,房子一天天变得漂亮,我们留下会生长的树,向客户致意。 他看问题时总喜欢站在数十年后来考虑; 他喜欢讲城市的历史,建筑与人、自然、社会的关系; 他立志于在城市中留下美好的建筑; 他否认了自己是企业家的说法,他是文人,不是商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