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工程管理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建立及影响因素识别分析 |
范文 | 王烁宁 王韶东![]() [摘要]知识共享作为工程企业技术理论更新的主要来源,在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当今时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详细了解影响知识共享模型在构建过程中会产生的各类因素,我们需要对工程管理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内涵、特征、方式及应用范畴加以探究。本文将通过知识共享平台构建的三维角度——主体、客体、渠道来进行识别关于特定环境下,知识共享建立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工程管理;内部知识共享;识别影响因素 文章编号:2095-4085(2018)04-0169-03 当前工程管理工作面临着关键资源争夺、人员队伍庞大、利益不集中等不利条件。所以,现有的工程管理企业需要探究在技术革新速度快、生产需求日益增长的大环境下,怎样构造和应用知识共享这一概念。知识共享的一种解释是,多个知识体系,通过既定的渠道环境,将其所有知识进行融合并同时变为新知识接受客体且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这一概念在经过很多实际应用的变革之后,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企业文化在其传播客体和传播途径和利用范围方面都将逐一做出修整。 1 知识共享的内涵和特点 (1)内涵知识共享,在本文中的定义,由一个知识传播者将所拥有的知识通过某几种渠道传播给需要该种知识的人,并可以理解吸收并且做好应用工作的一种知识传播扩散方式。 (2)特点知识共享具有三个特点。首先,知识共享这一过程要想完成,是需要知识拥有者、传播渠道、知识接受者这三个必须的要素,这是知识共享所包含的基本特征;其次,知识共享对所共享知识的要求,具有及时性、实用性、可延续性的特点,即所共享的知识必须是有实际用处的,这是知识共享在知识方面的必要特征;最后,知识共享对于接受者的要求是能够理解并且加以应用。也就是说,作为知识共享的客体,必须具备掌握所共享知识的能力,而不是说可以接受但不能运用于实际生产当中,这是知识共享针对实际生产的一大特征。 2 构建知识共享模型 2.1 知识共享的方式 包括正式的知识网络体系构建和非正式的社群论坛讨论。这里正式的知识体系构建主要是通过对基本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于历史性生产问题的不断反思总结,以及对于新兴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效益调研为出发点,收集相关知识,构成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络,以供知识共享的发生。又或者,企业生产过程中,可以提倡师徒制度,师生制度等一对一传授方式,也是知识共享网络正式构建的一个方式[1]。这样的正式构建,主要在于知识拥有者的有所作为。而非正式构建,主要以论坛、社群等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民间交流平台的存在,使得工程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点可以在讨论中有一个技术、知识、经验三维一体的提升,虽然它没有特定的体系和随时的便利,但它比正式的网络体系更具灵活性,主要在于知识接受者的有所作为。 2.2 知识共享的途径 主要以我们上文所提出的正式的知识网络体系和非正式的论坛资源为支点,分别进行研究。正式的知识网络体系,其分享途径很明显,需要特定的知识储存方式以及特定的管理人员。另外,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促进下,工程管理组织内部共享工作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表达共享。正如,现在有更多的工程管理公司把公司内部组织知识以知识库的形式创建企业内部网页,方便日常生产过程中的知识查阅与共享[2]。这种途径相比人力保管收录,又有了减少重复性的作用。 非正式的知识共享途径,利用互联网是最佳的途径了,因为一个地区的工程管理工作因其地域性总会有局限性,但是相似的地区所遇到的问题或者需要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是有相同点的,所以在这方面,通过互联网所建立的各个论坛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同地区相同地域的技术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解决一些现实的技术问题,并且又可以给正式的知识网络体系添加素材。比如,在某个工程管理生产过程中,某个地区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无法实施某一既定的工程计划,但是,对于整个工程而言,攻破此关又是势在必行。那这时候,在没有历史相似工程案例参考的前提下,工程负责人便可通过非正式的互联网论坛寻求帮助。在找到正确的解决途径之后,又可以作为典型案例留存收录于知识共享平台中,作为以后的参考素材。 2.3 模型构建 这里偏向于工程管理企业内部间所构建的知识共享平台[3]。主要通过工程企业内部相关联部门之间定期进行工作任务和经验盘点,企业内部组织的知识共享平台建立必须是在人和人交流的基础上,这种人为的交流所构架起来的平台会拥有着不断自我更新的无形力量,并且因为它从生产中来又回到生产中去,是作为一个模型而言最灵活有效的展现。另外,除了内部间所有的知识共享平台之外,还可以建立以企业外部为主要知识来源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一体系其实是在将非正式的知识共享成果收录在正式的体系当中,成为我们参考应用重要的一部分。提出这一想法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非正式得来的知识具有非常强的可利用性和流动性,它能够解决我们生产中的大部分问题,但却由于其流动性,并不能够完整的收录。比如,工程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一个外部资源管理与共享的平台,由专人负责收录最新的应用事例以及方法,专门设立资源分析岗位,由专门人才分析每一个纳入这个体系库的案例在当地的实用性及需要修改的部分。最后,由负责知识共享的责任人将分析完备后的知识资源发向企业内部,供以实际应用,图1为经过专业討论的,完备性较高的工程管理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模型图。 3 影响因素解析 3.1 普通因素 这里指工程管理工作中知识共享方面所遇到常规因素,即知识共享拥有者、接受者、传播途径这三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知识拥有者所具备的知识完整度不够或者是技术知识有所欠缺会对整个知识共享体系构建有重大影响,因为这种情况下的知识不具备可行性或者可利用性。其次,知识接受者对于共享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以及对于基本技术基础的积累程度都会是影响预期知识共享的重大因素。最后传播途径的影响,仅仅在于此传播途径对于知识完整性的保存程度,以及对于知识内容的安全性是否负责。 3.2 特殊因素 这里一般指人为因素,即工程管理内部协调能力、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感、责任感是否具备知识共享的要求,以及员工对工程管理工作的领导是否信服、对收入水平是否达到预期等一系列有关企业内部人文协调性的工作,都有可能成为影响知识共享效果的特殊因素[4-6]。正如文化是发展的软实力一样,内部人文建设也是工程管理工作的软实力。有了较好的内部文化建设便可构造出和谐、有动力的企业凝聚力,这在知识共享平台建立中所起到的作用便是,企业员工善用知识共享,也乐于为企业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平台做出贡献。 4 构建知识共享平台的必要性 4.1 有利于留住人才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利用主要在于知识。所以,工程管理企业组织内部构建知识共享平台旨在延续企业内部发展的命脉。企业需要适应新环境新知识的人才,首先企业本身就得小行一步,尤其这种技术性不可替代的知识行业,如果不具备特有的知识共享网络,那对于一个企业的完整性来说始终有所缺口。而对于人才引用来说,如果没有企业自己的知识共享系统,那么对于人才培养来说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自然没有顺应时代变革的发展前景。因此企业应大力建设自己的知识共享平台,从而更好的吸收人才、留住人才,让优秀的人为自己所效力,才能够将企业做大做强。 4.2 行业大趋势 知识共享在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再是新话题。当今社会是互联网高效发展的社会,信息传播速度广泛,企业更不应该封闭自己,闭门造车。企业进步的动力不光是对新知识新模式的一味吸收,还要结合企业发展历史对新知识的应用做出更加有效的切人。内部组织知识共享系统建立就是这个切人点,它作为一个可进可出的知识储备系统,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起到坚持核心理念发展,同时推动企业适应性提升的作用。在此理论基础上,知识共享的必要性显露无疑。 4.3 支撑企业发展 就社会发展而言,工程管理企业的不断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命脉之一。一个影响社会进步的重要行业必然得有自己的知识更新系统,以便在这一行业领域做出推动社会进步的贡献。其实,就进步这一行为而言,不论是一个人、一家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知识更新和知识体系都是最重要的支撑点。有了知识体系之后要想及时达到更新的效果,就得融入共享的概念。因此,知识共享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由需求转化为必然的一个过程,应该为现代企业所学习并加以利用。 5 结语 工程管理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影响因素识别这一话题的探讨研究,在我们对现有工程管理工作内部知识体系建立和发挥其共享作用时起到指导性作用。通过对知识共享在工程管理这一特殊行业的概念提出,到实际生产中的有效利用,以及之后的反思完善,每一步都是对现有知识共享系统的提升和推动。通过对文中所提出因素的识别和多方位考虑,我们很明显看得到一切为生产服务的知识共享系统该以知识完整性為基础,以工程管理内部组织和谐性为支点,更以工程管理内部组织在大环境下的知识充实、企业发展为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倪国栋,黄付帅,路飞月,等.多项目环境下工程管理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影响因素识别[J].工程管理学报,2015,(02):96-100. [2]田文静.多项目环境下工程管理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影响因素识别[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3):1328. [3]赵丽坤,张美玲,冯鹏.基于知识管理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冲突问题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1,(11):79-83. [4]赵韵宇,田登登,赵贫.建筑工程项目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J].价值工程,2017,36(07):232-235. [5]李勤,李慧民,魏道江.建筑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建筑经济,2016,(09):117-120. [6]张志翔,汤莹莹,李飞.浅谈供电企业项目内部控制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5):173-17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