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禅意之美”风格服饰计方法论 |
范文 | 袁梦秋 冯亮 摘要:禅宗美学描绘的是细腻、空灵的心造之境,具有“禅意之美”风格的服饰是简素淡然,又蕴含哲理的日常服装。现代“禅意美”风格服饰设计应将禅学文化与时代特点相结合,着重处理服装与人体之间微妙的空间变化,在宽松与适体的节奏中突出“虚空”的力量所在,更应以一颗审慎的匠人之心研究传统工艺和古韵色彩,将文化思想作为服饰的依托,用设计语言体悟悠然旷远的禅意情怀。 关键词:禅宗美学 禅意之美 服装设计 意境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4-0024-02 一、从禅学到禅宗美学 禅是梵文“禅那”的简称,可译为“运用思维活动的修持”,或“宁静、安详地沉思”。佛教自西汉时期传入中国,禅宗的核心思想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不依赖语言文字,通过直观自心领悟佛法真谛。禅学是中国式的精神现象哲学,它以调节和支配心理活动为手段,以摆脱一切客观存在和情感意识对个体精神世界的控制为目的,显示出主观意识对于精神世界及行为支配的巨大影响。禅学的思维模式有助于舒缓精神压力,具有引导身心愉悦、静谧平和的作用,因此禅学精神在信仰缺失的当代开始复苏,其文化内涵、心理调节功能尤其是艺术表现力等方面,引起了国人的普遍重视。 “禅意”作为美学范畴,是禅学精神在审美艺术领域的映像。在禅宗美学进入中原文化以前,无论是美善不分的史官文化,还是主张与自然“齐物”而逍遥的庄子美学,都只能描绘目击可图的自然万物。禅宗的“空观”认为一切实有皆为假象,只有“自心”是世间万物的造物主,自然也被心相化,是个体解脱的媒介和亲证。当外物的空化与内心的极度关注相结合,一种纯粹感性的心造的境界也由此产生,即禅宗美学的核心思想——意境,自此之后,中国人的审美领域不仅可以描绘目击可图的风月山川,而且可以描绘“景外之韵”、“象外之致”的心灵之境,重塑了中国人的审美经验,中国美学终于走向成熟和完善。 二、“禅意之美”风格服装设计方法分析 (一)传统文化的创意根基 服装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对于每种服装风格的界定是有具体指向性的,但是对于“禅意”这一类服装风格的特点就很难界定,因为“禅”是不可说的,对于意境和境界的领悟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一种极其个体化的感性经验,因此对禅意服装风格把握的关键在于用心学习和体会禅文化的思想,将文化作为设计的积淀和依托,从禅意诗、画、建筑中汲取灵感,为设计提供不可复制的内涵。禅宗文化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就是与传统哲学的融合过程,自唐代禅学发展达到高潮后,两宋时期禅风巨变,《景德传灯录》公开肯定语言在禅学中的作用,力图从字里行间体验禅境,表达禅韵,禅学与文学变得密不可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士大夫文豪不仅通过诗境悟禅,而且亲自参与禅宗典籍的撰写,禅学以其“治心”的功效与儒学经典一并成为了指导世俗人生、辅助王权的理论武器,完成了佛儒合流的过程。 禅文化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功勋卓著,但始终未能成为思想文化的主流,随着清王朝的巩固,逐渐与佛教的其他法门浸没为一。究其原因,禅宗追求的解脱仅限于精神领域的心理调节,并且禅宗教人顺应环境、安于生活,是中国主静文化的代表,这与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不相符合,必然无法成为主流文化;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支系,其思想力量无法跟中国正统哲学的地位相比,逐渐在发展过程中被同化了。如何重新挖掘并发展禅文化的思想,将禅学这一具有丰富美学内涵的中国哲学转化为民族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禅学家、史学家和各个领域设计师们为之共同努力。 (二)服装风格设计中禅意与结构的表现方法 虽然禅意的境界很难用具体语言来表达,但是禅宗美学宁静淡远的气质决定了禅意服装风格必然是简素自然、清淡冷漠、意境幽远的,我们在研究其服装风格时仍然可以用窥斑见豹的方式归纳总结其结构、色彩等具体设计方法。 1.非构筑式服装廓形 禅意风格服装多以宽松的廓形为主,趋向于H形、X形,无论平面剪裁还是立体剪裁,都着重突出了服装的空间感,把服装对于身体和心灵的自由放在首位,讲求穿着的舒适度和随意搭配性。脱离人体束缚的宽松廓形在设计形式上更加随意自由,但无形的空间仍然依附于有形的人体和服装,就如禅宗思想中的“有无相生”的“无”并非无形无相的虚无,而是一种抽象的有,以“虚空”的力量突出设计背后的禅宗哲学。 2.不对称式与解构主义 传统禅宗佛衣均为长方形大布形制,以肩部为支点,通过披挂缠绕的方法穿着,并不时用衣带系扎,常为不对称的外观形式。现代服装设计中的禅意风格服装结构吸取了禅宗佛衣的许多特点,例如不加束缚,无明显收腰的宽松款式;以双肩为支撑产生的自然悬垂或堆叠的不规则褶皱;不对称的着装形态进而演变出解构主义非常规的结构线,例如三宅一生常采用分解、重构的方式,实现了基于东方平面裁剪技术的解构主義风格,将三维空间的着装状态融入二维版型中,着重处理人体与服装之间微妙的空间变化,追求虚空的韵味。 3.现代禅衣结构变化 现代禅意服装结构特点也与传统佛衣相比出现了许多变化,除了类似于佛衣的通体宽松形制外,现代禅意服装设计的适体程度追求节奏感,例如上装窄小、纤长而下装宽松,紧缚与宽松的韵律变化不仅给予人视觉上的舒适感,且更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由于上下装的分离,腰部也成为了悬垂褶皱的重要支点,丰富了设计语言;摒弃了传统佛衣用一整块布以系带、钩纽吊系固定的方式,将悬垂的褶皱以立体裁剪的方式固定下来,多变的流动皱褶贴合人体的曲线之美,为服装增加了流畅的线条和复杂的虚实空间。 (三)服装风格设计中禅意与面料的表现方法 1.天然纤维与人造纤维 天然纤维是禅意风格服装面料的主要材质,因其质地柔软,色泽纹理优美,对自然亲和等优点,成为禅意美服装的首选面料。为了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以木浆、麻绳等纤维素为原料的层出不穷的人造纤维也给予了人们更多的选择,例如天丝纤维,兼具了天然纤维自然的外观特点和合成纤维的高强力韧性,拥有丝织物飘逸、滑爽的风格特征,且产品使用后可生化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纤维”。随着服装和纺织品的产业升级,更多具有抗菌、防辐射、防紫外线等特殊功能的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将不断投入到服装、家居等领域的实际生产中去。 2.面料再造 面料再造手法是现代服装设计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它能使面料呈现出多变的形态,为服装品牌增加不可复制的设计含量。面料再造的方法多种多样,禅意风格服装的面料再造应体现出风格统一、气质含蓄的特点,因此以加法型面料再造为主,例如印花、填充、叠加、扎染、蜡染、刺绣等,适宜在统一的色调中寻求多变的肌理和耐人寻味的细节。 除了运用工艺方法改变面料的肌理结构外,面料拼贴、叠加的方式也可以赋予服装丰富的层次感变化,例如用同类色调却不同质感的面料拼贴而成的自然效果,几何形状的异色布拼贴往往给人以岁月流淌的寂静感,就像僧人的百衲衣,以矩形的零碎布片拼成,意喻破除对穿着的贪求,补丁似的拼贴效果搭配质朴的色彩,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的规则面料拼贴都表现出朴素古拙、安定悠远的禅意境界(如图1)。 (四)服装风格设计中禅意与色彩的表现方法 1.禅意风格设计的色彩语言 禅宗美学心相化的自然观将自然万物视为幻相,在孤寂冷漠的空谷幽冥处自性自悟,不同于庄子“天地大美”的真实自然,禅宗的美学气质是清奇、冷淡、荒寒寂寥的,但这种清冷之中并没有肃杀凄凉之气,没有灭亡腐朽的绝望感,而是一种超脱世外的淡泊旷远,一种悠然自得的寂寥心境,就像禅意诗画一般散发着幽静淡雅的清气。无彩色的虚空之黑白,低饱和度的冷色调,以及源自大自然的色彩是禅意风格设计的常用色彩语言。 中国传统色彩蕴含淡雅清新的自然气韵,例如水绿、月白、竹青、檀色、艾绿、黛蓝,这些色彩词汇多用近似颜色的自然物作为形容词描绘,使人联想到四时景色的变幻和岁月流淌的静谧美好,极富禅风古韵。研究中国传统风格的设计必须从传统色彩文化开始研究,探索其色彩标准、染料来源及染色工艺,才能从本源上抓住传统文化的神韵,设计出具有本民族特征的作品。 2.中国古韵色彩的染色工艺 古韵色彩柔和的气质来自天然植物染料清雅、沉静的特性。草木染始于周朝,植物的根、茎、叶、皮都可以提取染液,运用熬煮或温水浸渍的方式使植物与纤维发生化学作用,使染料吸附在纤维内部,植物染色获得的织物色调较冷,蕴含着植物安静、温和、沉稳的气质。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尊重和对旧物的爱惜是现今设计界方兴未艾的前沿趋势,植物染服装强调呈现一种自然、真实的状态,即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会渐渐退却,就像经历岁月的洗礼,更加耐人寻味。 (五)细节装饰在禅意风格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巧妙的细节装饰是禅意风格服装设计的常用手法,尤其是对于服装结构简单、风格简约的款式来说,精致的细节装饰往往赋予款式独特的品味和个性。禅意风格的装饰细节应简约而含蓄,本着“少即是多”的原则点到为止,不宜过于醒目和夸张。例如简素布衣上的一条顺色边线,工整的线迹增强了服装拙朴的味道;淡雅的直裾连衣裙在颈间坠一粒花形玉佩扣子,使单纯的款式变得怀旧质朴,让人遐想衣服背后的美丽故事;裙腰处坠挂的一个深色绳结,裙摆处的一点异色或局部的镂空,自然裸露的毛边和星星点点的手工刺绣都能成为设计的点睛之笔。细节设计是把握设计风格的捷径,恰当的细节设计有助于服装整体造型的塑造和禅意风格的表达,增加服装造型的感染力,赋予服装以灵气、创意和美感。 三、禅意风格服装设计的创新应用 现代“禅意之美”服装风格设计应该将禅宗美学的思想精髓与时代特点相结合,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基础上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根据以上思想我设计了一个系列两套服装,色彩以低饱和度的冷色调为主,于清淡中透着自然含蓄;服装轮廓以肩部和腰部为支点,并沿用了传统汉服右衽的结构,在宽松的整体廓形里寻求松紧的韵律变化,松散简素之中不乏凝神的气质和丰富的细节变化。 第一套服装上衣为天蓝色荡领无袖衫,下衣为蓝灰色棉麻半裙,设计灵感源自禅宗枯山水景观,上衣下裙相呼应的流动褶皱如同枯山水白沙上细致的波纹。上衣在样衣立裁阶段设计了四个完整的环形衣褶,在成衣制作阶段将最外层完整的环形衣褶破成了两个于双肩自然消失的不规则褶皱,意喻破除执着;下裙自裙腰线左侧向臀围线立裁出了两个半波浪形褶皱,成衣效果立体完整。上衣的环形衣褶仿佛向后背流动的波纹线,与裙腰处的波纹一齐汇入不规则的灵动下摆,整套设计静中喻动、方圆结合、流畅自然(如图2)。 第二套服裝外衣为传统平面裁剪制成的双面羊毛绒披风,短袖与衣身相连,整体服装无结构线,且手工包缝的方式无缝纫线痕迹,如天然成形般浑然一体;披风以双肩为支撑自然垂坠,使人联想起寺庙重叠的屋檐和檐角挂着的铃,静中喻动,仿佛有风拂过衣角;双面羊毛绒蓝灰两种色彩丰富了服装的层次,衣身缀着的一粒莲花玉扣与精细的扣袢一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增加了服装的意境美,也体现了一衣多穿的功能性特点;手工包缝的披风用时三周,缝制过程如参禅般用心如镜、喜悦安详。披风内衬艾青色棉麻混纺长衫,用白布包边,右衽缀有三粒竹笛形天然翡翠扣子,风格简素平顺(如图3)。 小结 禅意之美是禅宗思想的精髓,也是禅意美服装设计的灵魂和主要风格特征,具有禅意美风格的服装设计应主要从禅宗美学的精神和思想的高度去把握,将透彻玲珑、空灵活泛的禅意境界注入到设计中,以简约、含蓄并富于变化的设计语言阐释服装的画外之致、景外之韵,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禅韵深意。服装设计不仅面对的是商品和艺术,归根结底表现的是人文精神和生活方式,现代生活方式跟传统情怀并不冲突,我们依然可以品茶采荷、踏青插柳,过雅趣而诗意的生活,空出一颗谦虚淡然的本心,领悟传统文化的风致气韵。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